十八案:造物·造误--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纤维艺术工作室
2008-03-14 12:34:22 施 慧
造物·造误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纤维艺术工作室
施 慧
这里展示的作品有课程性的习作,也有毕业的完成创作,它们都从不同的方面对今天的消费现象提出批判性的思考,以造“误”来造物。它们所使用的材料大部分是消费材料本身,甚至是一次性消费材料,有的是通过材料的错置来造成陌生化的效果,有的带着戏仿的方式不动声色地指出物的荒谬,它们以日常生活材料来还原日常生活本身。
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成员:施惠、单增、黄燕
技术组成员:黄诚瑛、罗水萍
2003年,中国美术学院造型学部开始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时,以我院在80年代中期创建的“万曼壁挂研究所”为学术基础,与雕塑专业结合,开设了“纤维与空间艺术” 工作室,形成了我国当代造型艺术教学中极富特色和具有开创性的学术方向。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现代纤维艺术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开拓和实验的过程中。它的每一次变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当时美术运动的影响,使纤维艺术在自身发展的进程中一次次受到冲击、蜕变,并最终融入现代艺术的潮流之中。70年代,现代纤维艺术在材料的开拓、空间形式的创造、作品超大体量方面形成了高潮,并随着人们对自我生存空间的审视而渐渐成为总体艺术
运动的重要方面。80年代初,现代纤维艺术运动呈现向易塑艺术品的许多领域合流的倾向,纤维艺术中大量不同形式的试验,尤其是以线性特征对空间的改造和重构,呈现了特殊的革命性意义。现代纤维艺术成为了代表那个时代精神的一场媒材领域中持续发展着的艺术革命。今天,随着当代艺术思想和视野的开拓,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异化现象和相应的批判倾向,纤维艺术从一个单项的艺术种类已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当代艺术创作载体,从一场媒材领域的变革发展成为一个与人的生存世界深刻勾连着的新的艺术领域。它以纤维质的独特结构和软材料的表现语言,以易塑多变的形态特征和日常生活中柔性现成品的运用,形成了一个富有人文精神特质的新的艺术物种。
本课题组以纤维与空间艺术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呈现的独特艺术视角和艺术语言为出发点,从材料媒介的角度,从软材料造型的角度,从纤维材质与人类与身俱来的关联角度,从柔性现成品在现实生活及当下社会消费现象中的种种境遇等不同角度来从事本学术方向独特视角的研究。
造物·造误
中国有句成语“将错就错”,说的是将事物荒悖的一面展示出来,让它在同样荒悖的环境中滋生,最后达到某种歪打正着的效果,正是“反者道之动”的理。“造误”正是这样的一个课题。
在我们今天的都市生活中,消费成为衡量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全球化的环境中,跨国的消费现象借助都市的平台,根本地改变了旧有的地域性的消费习惯,越来越趋向于人工化、全球化的倾向。现代都市的消费行为甚至还返身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塑造着我们新的生活方式,就像汽车影响着我们对距离的理解,方便面、麦当劳影响孩子们的饮食习惯一样。我们已经不再是没有衣穿的时候买衣服,缺少某物的时候买某物,通常的情况下,我们是被消费推动着去消费,于是生活中出现了比比皆是的张柏芝所扮演的那种“购物狂”。当我们了解到我们日益依赖的生活环境中充斥着垃圾、充斥着对人体的危害,充斥着对大自然万劫不复的破坏的时候,我们更是对人类的消费现象充满了警觉,对消费之物的“误质”充满了批判的责任,这就是这一课题核心的思想。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从纤维材料的关注入手,研究纤维形态的材料在空间中的变化。这种材料的关注早在60年代就以总体艺术的形态呈现其批判的锋芒从而引向对于都市消费形态的审视。80年代万曼先生晚期的松紧带系列作品即是这方面作品的先声。在90年代初期,我也进行了一系列材料的批判性探索,如扇子斗笠系列。我始终认为,充分调动纤维艺术对材料的敏感性来涉入都市的消费材料并持以人文的批判精神,是本工作室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里面,纤维材料及其种种变化的可能性研究是一种语言研究的基础,对于都市消费行为的批判性认识,对于人与自然同在的人文情怀是这一系列课题的思想核心。通过这两者的富于生命感受的契合,纤维材料的物,就可以摆脱壁挂艺术中装饰性的浅表可能性,而被赋予深刻的人文意义。“造误”的课题就是要在物自身的展示之中,揭示现代消费中的物的荒悖,揭露物的某种“误”,来唤起人们对都市消费现象的警觉,对自己日常生活异化倾向的警觉。
“造误”的课程,与其说是一个课程,不如说是一种伴随着研究过程的思考的警觉,是我们接近事物之时一种业的完成创作,它们都从不同的方面对今天的消费现象提出批判性误”来造物。它们所使用的材料大部分是消费材料本身,甚至是一次性消费材料,有的是通过材料的错置来造成陌生化的效果,有的带着戏仿的方式不动声色地指出物的荒谬,它们以日常生活材料来还原日常生活本身。这些方法都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现代消费的经验,易于开启他们的个性感受,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手握生活化和批判性的两把利刃来涉入当代艺术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深受同学们欢迎。
施惠2008-2-1
教学方式:
以课题化的空间造型教学与研究为主导,确立纤维艺术与当代艺术紧密关联的眼光,从中西方艺术精神融合的角度上,重视中国文化传统资源,涉入人与世界同在的根源性思考,建立一个系统的、有特色的当代艺术创作教学平台。
教学时段:
本科四-五年级及研究生阶段
课题组主要艺术活动:
2007年《物品·生活·她》获罗中立艺术奖
2007年《粉色系列2》获崇丽艺术奖
2007年《美丽+镜子》日本东京织物艺术——“视觉的化现”展(4人团队)
2006年上海双年展国际学生展——《粉色系列》《内@外.com》《酵》三件作品获优秀奖
2006年《惹》《过》获罗中立提名奖
2006年《争·挣·狰》获全国高校雕塑专业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佳作奖
2005年硕士论文《当代艺术的语言扩展——软材料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获“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称号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