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画画就像搞科研——访画家纪清远、卢平伉俪

2008-05-30 15:14:57 续鸿明

  丹青世家、画坛伉俪历来是艺坛佳话。纪清远、卢平是夫妻,都画中国画,都是北京画院的专业画家,以各自的创作实绩引起画坛瞩目,在当代画家群里实不多见。

  “两位绘画水平之高令人叹服,传统功力扎实,比一些胡涂乱抹的画家们高出百倍。”不久前,这对夫妻携手在中国美术馆推出画展“心系奥运谱丹青”,两个大厅,百余幅作品,观众络绎不绝,啧啧称赞,一位参观者在留言簿上写下了上述感言。

  美术,就要给人美的享受

  在“心系奥运谱丹青”展览中,除了《奥运之父——顾拜旦》、《飞毽迎春》、《雪山雏鹰》等体育题材作品,大部分是他们新近创作的水墨人物画,如《南阳张衡》、《李白》、《鲁迅》、《兰亭雅集》、《微言终日阅》、《版纳风情》等。其中,纪清远的作品多数取材于历史文化名人,人物形象刻画简练,充满书卷气;卢平则对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情有独钟,这些人物在她的笔下生动可爱,色彩明快。

  “我们希望通过画展从整体上审视和把握自己,一张一张摆出来,看看哪些地方有进步,哪些地方还偏弱。”纪清远说,观众在厚厚的留言簿上写满了感言,令他们感动和振奋。

  在卢平看来,美术,顾名思义,就是美的塑造,一定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次展览之所以获得观众的好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既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同时和观众的心灵发生了碰撞。

  “我们决不无病呻吟,弄些不明不白的作品。我们的水平是什么样的,就真实地展现在作品里,呈现在观众面前。”纪清远进而谈到艺术的“共性和个性”,他认为,艺术必须有个性,但还得有共性。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共性则是共同的审美原理。“齐白石的画,老百姓都觉得美,徐悲鸿的马,老百姓都说好看,这是因为他们的作品符合共同的审美规律。我们觉得,美术作品一定要有共性,再过一万年也还要有共性,因为人类的审美需求不会变。”

  卢平坦言自己是唯美主义画家,善于在生活当中捕捉美。有人曾经问她:“你画得那么漂亮,我们在生活当中怎么看不见呢?”她答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比生活更强烈、更典型、更感人。我不是自然主义地表现,而是经过艺术的提炼和加工,画面肯定就和现实生活中的照片不一样。”

  美术评论家薛永年认为,纪清远的作品有清正之气,卢平的作品有和煦之光。纪清远说,画得地道、画到极致、尽量画得完美,是他们夫妇不变的艺术追求。

  艺术是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

  “古代画论讲‘穷神变,测幽微’,实际上艺术是心灵的游戏。如果说科学是探索自然规律的奥秘,那么艺术就是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纪清远认为,为探索和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就像搞科学研究一样。

  在纪清远的作品中,除了着力描绘的人物外,虬曲苍劲的大树,葳蕤纷披的枝叶,也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画面中的树极为奇特,显然并非生活中实有的,这种画法正是纪清远的独创。

  上世纪90年代,纪清远偶然找到这种画树的感觉,此后逐步固定为自己的一种研究成果。“这种画法前人没有,是我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我用几分矾、几分胶、几分墨,清清楚楚告诉别人,别人也未必能画得出来。这种东西只有自己去体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卢平的画巧妙地结合了工笔和水墨,也是她多年搞科研一样孜孜探索的结果。卢平最早画油画,同时喜欢中国画,就尝试把油画和中国画结合起来。因为工笔画容易把西画的色彩融进去,于是她从工笔画入手,吸收油画的技法、光源色的感觉,讲究冷暖对比,不断尝试、思考、再尝试,终于获得成功。她的画乍一看,竟然有油画的感觉,但仔细看还是中国画。

  近几年,卢平又致力于探索工笔和写意的结合。“众所周知,生宣是画山水的,墨下去后洇开来千变万化;熟宣是画工笔的,可以画得非常细腻、生动。但用熟宣画画,总没有笔墨淋漓的感觉。”卢平说,“有一次看齐白石的画,我受到启发。他画蜻蜓、蝈蝈非常细,而周围的泼墨又很放,这种画法为什么不可以用到人物画上呢?于是我开始尝试新画法,人物画得很细,像工笔,背景则用泼墨的写意画法。当然,宣纸要做一些处理,先用生宣画泼墨的东西,然后把纸胶矾,再画人物。”

  卢平说,画画跟科学实验一样,你得反复实践,不断探索,才能取得成果。“古人的技法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是专业画家,有充裕的时间去研究。我就爱实践,各种方法都尝试一下,总会找到一种最好的方法。”

  国画人物画还处于探索时期

  对于评论家说他们作品中的“人物造型似有雷同之感”的意见,纪清远、卢平并不讳言:“人物画画家要办一个展览,比山水画、花鸟画画家困难得多,因为多一块石头、少一片叶子,没有人挑剔你。而人物画却不行,要求非常严格,眼睛开一点,鼻子长一点,手大一点,效果就不一样。作为人物画画家,要把每个人画得不一样确实有难度。看看各种大型展览,人物画大多千人一面,要画出个性实在不容易!”

  纪清远认为,中国的山水画、花鸟画在古代已经非常成熟,产生了大量经典作品,与此相比,人物画还处于探索时期。“人物画真正出现高峰是在徐悲鸿、蒋兆和之后,他们的表现题材是现实主义的、贴近生活的、关注人生的,在表现手法上也受到了西方素描、水彩、油画的影响,把科学的东西融入到中国画创作中来,从而产生了近代的水墨人物画。”

  一般而言,凡是讲究笔墨的画家,容易玩出一种趣味来,但人物形象不太准确;凡是讲究造型的画家,笔墨则会无形中受到很大限制。纪清远说:“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既要掌握结构,又要掌握笔墨,很不容易。我们要研究怎么处理这个矛盾,发展中国的水墨写实主义。”作为蒋兆和研究会的秘书长,他去年策划了“民生·生民画展”,宗旨就是促进当今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发展。

  “双辑斋”是纪清远、卢平的书斋名,意思是两个人携手荡起双桨,驾驶艺术之舟。“我们俩人在一条船上,奋力向理想的彼岸划去,但彼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越是被艺术的奥秘吸引,越是激励我们探索下去。”纪清远说。

(责任编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