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钧窑花器 历朝宝爱
2008-08-15 14:47:24 郑又嘉
钧窑长期以来咸认为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收藏家心目中地位崇隆,而为数甚少且制作工艺精致的花器更被认为是北宋官窑器,在市场上价格不坠。钧窑花器包括方形、长方形、六方形、海棠式、葵花式、菱花式、仰钟式花盆与盆托、渣斗式花盆、鼓钉洗花盆或盆托以及出戟尊花瓶,器上呈现月白、天蓝、天青、丁香紫、葡萄紫、玫瑰紫、海棠红等单一或两三种并存的窑变釉色,变化万端,灿丽非凡,为装饰性十分强烈的陈设器。
明清狂热
对钧窑花器的狂热从明清两代历朝文人大量的品评文字,甚至清代雍正、乾隆宫廷的仿烧皆可看出。试举数例如下:
明嘉靖、万历张应文《清秘藏》:「均州窑,红若胭脂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墨色者次之,纯而底有一、二数目字号者佳,其杂色者无足取。」
明万历黄一正《事物绀珠》:「均窑器大,稍具诸色,光彩太露。」
明万历高濂《遵生八笺》:「均州窑,有朱砂红,葱翠青(俗所谓鹦哥绿),茄皮紫,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三者纯无少变露者为上品,底有一、二数目字号为记,猪肝色,火里红,青绿错杂若垂涎,皆上。三色之烧不足者,非别有此色样,俗取作鼻涕猪肝等名,是可笑耳。此窑惟种菖蒲,盆底甚佳。」
明崇祯文震亨《长物志‧总论铜玉雕刻窑器》:「均州窑,色如胭脂为上,青若葱翠,紫若墨色者次之,杂色者不贵。」又《长物志‧花瓶》:「龙泉均州瓶,有极高大二三尺,以插古梅最相称。」
明崇祯方以智《物理小识》:「柴汝官哥定,宋窑之名也。元美曰柴窑……定州白瓷有芒,遂命汝州造青窑器。均州五色,皆汝之贵也。」
清顺治汪介人《中州杂俎》:「钧窑、汝窑、柴窑──钧州瓷器,谓之钧州青,最为海内所重,久不制造,自寇燹后已如彝鼎不可复得。」
20世纪因海外购藏而价扬
而清末民国初的20世纪,因欧、日等海外买家的介入,不仅钧窑瓷器价格高涨,连仿钧瓷器都甚受欢迎,从下列文献中可略窥端倪:
1910年江浦寂园叟《匋雅》:「余初著书时,宋均且不见重于西商,今则宋元瓷品,声价陡增,然犹必沾沾于紫釉,尤未得天青之三昧也。」文中又说:「日本颇贵重广窑,目为泥均,价或逾真均,亦可诧也。」
刘子芬《竹园陶说》:「近日商人则重紫,均窑紫器一枚价万金……」
黄浚(1890~1937)《花随人圣庵摭忆》:「光绪初叶,乐亭刘氏极豪奢,饲猫犬饭盒,悉用钧窑,取其质厚不易损,海王村商人以贱值得之者,彼时内府钧窑花盆内,亦不过种三文一棵之六月菊,绝无宝贵意。曾不二十年,以欧人最重此瓷,腾涨至万金以上,识者云更二十年,钧窑恐将绝迹国中矣。」
上述说法从现今欧美公私收藏中见到的各式钧窑花器获得了验证,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建立于1920~1930年代左右的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收藏中可见〈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盆托〉(长17.2厘米)、〈钧窑玫瑰紫釉六角形盆托〉(长18.5厘米)、〈钧窑玫瑰紫釉鼓钉洗〉(径18.5厘米)、〈钧窑玫瑰紫釉鼓钉洗〉(径21.8厘米)、〈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盆托〉(径21.1厘米)、〈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盆托〉(径19.8厘米)、〈钧窑葡萄紫釉菱花式花盆〉(径27.2厘米)、〈钧窑葡萄紫釉葵花式花盆〉(径24.6厘米)、〈钧窑天蓝釉渣斗式花盆〉(高18.3厘米)、〈钧窑玫瑰紫釉六角形花盆〉(长24.4厘米)及〈钧窑玫瑰紫釉方形花盆及盆托〉(盆高14.6厘米、托长18.2厘米)等钧窑花器,且以施紫釉者为多数,显见其所受当时中国品味的影响。
从近20年拍卖市场观之,据粗略统计,数量约数十件的钧窑花器,与传世和出土情况一致的是鼓钉洗最多,其次为葵花式花盆及盆托,但为数甚少,出戟尊、仰钟式、渣斗式、方形和六方形花盆各仅见一件,其它造型的花器就手边数据并未见着。由于出戟尊与各式花盆易有破损,除了今年(2008)春季再度出现于香港拍卖市场、品相良好的仰钟式花盆以近4,000万港元成交,钧窑花器的高价排行悉数让与数量多且品相完整的鼓钉洗;钧窑鼓钉洗目前最高成交价为今年于纽约春拍创下的86万9,800美元。其它如葵花式花盆最高成交价亦为今年纽约春拍拍出的46万9,000美元,葵花式盆托则以2005年纽约春拍拍出的39万6,800美元为最高。
釉色对拍卖价格影响不大,仍要看物件的精致度而定,据行家指称,上海藏家较喜爱宋代青瓷中常见的天青色,香港藏家则受仿钧窑的广东石湾窑传统影响而偏好红紫色。年代订定上,市场上有宋代、元或明早期、宋或金、宋或元、13或14世纪等不同,直到今年国际拍场将之定为15世纪前半的明代早期和元或明初,显见2006年11月12日~13日由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中国深圳官钧瓷器学术研讨会」所得出的结论于今年终为国际市场所接受。此外,市场咸信钧窑花器为明代宫廷用器,故为明代官窑身分。无论如何,原本价钱就不低的各类钧窑花器,其行情正逐年持续攀升中。以下为各类花器具代表性者依年分排列的拍卖历史纪录。
出戟尊、渣斗式、仰钟式与方形花盆
宋〈钧窑天蓝玫瑰紫釉数字十方形花盆与盆托〉(盆高14.8厘米、长23厘米、宽16.7厘米,托高5.5厘米、长18厘米、宽14.5厘米),曾于1972年5月2日纽约苏富比拍卖;后于1985年5月21日香港苏富比上拍,口沿有损,预估价80万~120万港元,成交价85万8,000港元。
宋〈钧窑天蓝釉数字八(渣斗式)花盆〉(高16厘米),1975年11月17日伦敦苏富比上拍(编号6),成交价3万9,600英镑。
元或明早期〈钧窑天蓝釉六角(六方)形花盆〉(宽26厘米),1982年6月23日假纽约佳士得拍卖,成交价2万4,200美元。
元或明早期〈钧窑月白釉出戟尊〉(高21厘米),1982年6月23日假纽约佳士得拍卖,成交价8,270美元。
宋〈钧窑天蓝釉数字二(仰钟式)花盆〉(高22厘米、宽28.2厘米),先于1985年5月21日香港苏富比上拍(编号6),出自戴福保基金会,预估价100万~150万港元,成交价121万港元;2008年4月11日再度于香港苏富比「乐山堂」收藏专拍上拍,为编号2508的15世纪初明〈钧窑天青釉数字二仰钟式花盆〉,原估价待询,成交价3,952万7,500港元,为钧窑花器中迄今价格最高者。
葵花式花盆与盆托
宋〈钧窑玫瑰紫釉数字三瓜棱式(葵花式)花盆〉(宽19厘米),1985年5月21日于香港苏富比拍卖(编号62),器壁有裂,预估价35万~45万港元,成交价44万港元。宋或元〈钧窑天蓝釉数字九葵花式花盆连盆托〉(22.2厘米),于2002年5月7日香港苏富比上拍(编号520),预估价350万~400万港元,成交价398万港元。
北宋〈钧窑玫瑰紫蓝釉数字三葵花形花盆〉(径27厘米),于1996年11月5日香港苏富比上拍,当时预估价80万~120万港元,成交价150万5,000港元,后于2008年3月18日纽约苏富比「德馨书屋」收藏专辑上拍,为编号91明代早期〈钧窑蓝中带紫红釉数字三葵花形花盆〉,预估价35万~45万美元,成交价46万9,000美元。
北宋〈钧窑天蓝釉葵花式花盆〉(径26厘米),1999年11月17日于伦敦苏富比拍卖(编号719),为赵从衍旧藏,预估价7万~8万英镑,成交价18万3,000英镑;后于2008年5月27日香港佳士得拍卖(编号1838),原估价待询,并未拍出。
宋〈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盆托〉(横长21.1厘米),2003年3月26日于纽约佳士得上拍(编号227),预估价15万~20万美元,成交价16万4,300美元。宋或金〈钧窑玫瑰紫釉六边形三足洗(葵花式盆托)〉(径21.5厘米),于2005年3月30日纽约佳士得上拍(编号328),预估价10万~15万美元,成交价39万6,800美元。
鼓钉洗
13或14世纪〈钧窑三足水仙盆(鼓钉洗)〉(径22.5厘米),于1970年10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上拍,成交价1,995英镑。宋〈钧窑玫瑰紫釉三足水仙盆(鼓钉洗)〉(宽21厘米,数字五),于1975年11月17日伦敦苏富比上拍(编号4),成交价4万1,800英镑。宋〈钧窑玫瑰紫釉数字四鼓钉洗〉(径19.8厘米),曾于1976年5月12日香港苏富比拍卖(编号21);后于1988年11月15日香港苏富比拍卖(编号107),预估价40万~60万港元,成交价66万港元;之后又于2006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拍卖(编号1304),预估价380万~480万港元,成交价348万港元。元或明早期〈钧窑天蓝釉鼓钉洗〉(径26厘米),于1982年6月23日纽约佳士得拍卖,成交价1万7,600美元。
北宋〈钧窑外紫红釉内天蓝釉数字四鼓钉水仙盆〉(径19.7厘米),1993年10月25日于香港佳士得拍卖,预估价35万~45万港元,成交价123万港元;之后于2008年3月18日纽约苏富比「德馨书屋」收藏专辑上拍(编号97),年代改为明代早期,预估价40万~50万美元,成交价86万9,800美元。北宋〈钧窑天蓝釉数字四鼓钉水仙盆〉(径20厘米),1993年10月25日于香港佳士得拍卖,预估价30万~40万港元,成交价112万港元;之后于2008年3月18日纽约苏富比「德馨书屋」收藏专辑上拍(编号100),年代改为明代早期,预估价30万~40万美元,成交价82万5,000美元。
宋或元〈钧窑玫瑰紫蓝釉数字一鼓丁水仙盘(鼓钉洗)〉(径25.3厘米),1995年5月1日于香港佳士得上拍(编号637),预估价150万~200万港元,成交价145万港元;之后于2002年5月7日香港苏富比拍卖(编号521),预估价160万~200万港元,成交价263万6,000港元。
北宋〈钧窑玫瑰紫釉数字九三足棱口水仙盆(葵花式盆托)〉,1996年4月30日假香港苏富比拍卖(编号305),预估价120万~180万港元,成交价178万港元。北宋〈钧窑紫蓝釉三足水仙盆(鼓钉洗)〉(径23厘米), 1996年11月5日假香港苏富比拍卖(编号724),预估价100万~120万港元,流拍,之后于2005年11月9日伦敦苏富比上拍(编号277),预估价7万~9万英镑,成交价31万400英镑。宋〈钧窑天蓝釉数字四鼓钉洗〉(宽19.7厘米),于1996年4月30日香港苏富比上拍(编号306),预估价40万~60万港元,成交价178万港元。
北宋〈钧窑天蓝釉数字一鼓钉洗〉(宽25.7厘米),于2002年4月29日香港佳士得拍卖(编号516),预估价40万~60万港元,成交价50万1,900港元。北宋〈钧窑月白釉鼓钉如意三足水仙盆(鼓钉洗)〉(径23.3厘米),于2005年11月14日德国纳高上拍(编号1005),预估价1万8,000~2万欧元,落槌价2万8,000欧元。宋〈钧窑天蓝釉数字二鼓钉洗〉(宽24厘米),于2006年7月10日英国宝龙上拍(编号82),预估价6,000~1万英镑,成交价6,480英镑。
宋〈钧窑玫瑰紫釉数字四鼓钉洗〉(径19.7厘米),2006年11月28日假香港佳士得拍卖(编号1304),预估价380万~480万港元,成交价348万港元。北宋〈钧窑天蓝釉数字一鼓钉洗〉(径19.7厘米),2006年11月28日假香港佳士得拍卖(编号1501),预估价120万~180万港元,成交价144万港元。元或明初〈钧窑玫瑰紫釉数字五鼓钉三足洗〉(径20.9厘米),2008年5月27日假香港佳士得拍卖(编号1837),预估价120万~180万港元,成交价503万1,500港元。
(责任编辑:王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