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这样走来
2008-08-22 09:17:13 程竹
——访奥运会开闭幕式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师蔡国强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用焰火打出的29个大脚印,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天,“脚印”一路向北,经过天安门、什刹海,最后到达“鸟巢”, 29个阵地燃放了整整1分钟。这些脚印代表什么含义?经过了怎样的历程实现?13日,本报记者专访了焰火脚印的设计者蔡国强。
《美术周刊》:29个焰火脚印闪耀在北京中轴线上,让观众们眼前一亮,请您谈一下脚印代表什么含义呢?
蔡国强:雨果说过: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奥运在北京召开,圆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同时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最好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拿出一份令世界惊叹的答卷。我们要大胆地想象,要敢于超越,而且必须超越。我们的胸怀要比大海、比天空更广阔。有了这样高的立意才可能创作出震撼性的作品。
我最初的想法是打出205个脚印,代表205个会员国,但是这个方案很难实现。后来缩为29个,数量少了,于是我就将脚印尽可能地放大,也就有了现在这巨大的脚印。
29个脚印代表了29届奥运会,同时也象征着中国发展与跨越的辉煌,我们从历史中走来,正在向更壮丽更辉煌的明天奔去。中轴线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浓缩,而脚印正是一个横空出世的东方巨人的缩影。
《美术周刊》:请问这个创意是如何实现的?
蔡国强:在我的脑海中始终浮现着这样一个影像:一个巨人在地球上空“咔咔咔”地走过,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宏伟!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盛会,在这样的场合,表现这样一种意境,最合适不过了,于是我便大胆地提出用这个创意。
这个宏伟而浪漫的设想得到了领导们的支持,空前的支持,并嘱咐我们要把效果和观念百分之百地传达给全世界,让全世界都能看见中国发展的历史足迹,要让全世界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气质,一种精神。
通过奥运会,我们要将开放的思维、开放的理念传递给全世界,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内心的涌动和奥运的千载良机将这一创意激活并变成了现实。
《美术周刊》:脚印的创意和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理念有何关联?
蔡国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是一个内在的有机整体。要将我们中国的人文精神在开幕式上展现,靠传统意义上的表演是不行的,必须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焰火结合科技打出五环、脚印,是全世界都未曾做过的事情,这是实实在在的科技,是高精尖的艺术作品,是科技奥运理念创造性的实践。
“大脚印”造型采用了数码控制,点火技术的误差心须控制在几毫秒内,几毫秒比眨眨眼的时间都要短。而焰火的控制,远比想象的要难。以前的图案打到空中,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歪的,高度、角度都没法控制,我们这次则力争达到把图案定在哪里,焰火就打到哪里,这需要在发射上下大功夫。此外,为保护鸟巢顶部的防护膜,我们特地筛选了低温低亮光的焰火。
开幕式上的脚印走了一分钟,我们却试验了整整两年。如同所有成功的艺术作品都经历过失败一样,“脚印”一路走来,也充满坎坷和波折。有争论,有失败,当然也有愉悦。这绝对是一场整体作战,需要各方面完美配合,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功亏一篑。这一分钟的脚印有600多个人在背后支持着,是多人的合作才把这个脚印打出去的。有些国外媒体怀疑脚印的真实性,问是不是电脑合成?我可以告诉大家:完全不是,每个脚印都是真的!但是,因为没有直升飞机在几秒种就能跟到下一个脚印,所以我们经过了电脑的处理,使脚印和脚印之间有一个更加紧密的连接。
《美术周刊》:您同时也负责奥运会闭幕式的设计,能向读者透露些这方面信息吗?
蔡国强:开幕式要求神圣辉煌,我们做得恰到好处。但闭幕式就要狂欢,要表现出中国人好客、热情的态度,不需要再多的文化主题去渲染气氛。要体现依依不舍的告别,真挚的友谊和中国人热情洋溢的好客礼俗。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