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古代书画,天价与流拍间“乍暖还寒”

2008-08-28 13:45:04 高鸿

  2008年春季拍卖的重头戏几乎都已落幕,从整个市场格局来看,虽厚今,却也不薄古。当代艺术依旧一路高歌,成为艺术品市场上一匹桀骜不驯的黑马,但古代书画作品仍然是老树新花,分外粲然。

  现状 2008春拍古代书画回暖已成必然
  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书画拍卖成交价排行榜前100位中,古代书画作品占到了1/3,在排行的前10位中占据了7位。更为可喜的是,排行榜前5位的皆为古代声名显赫的画家作品,续写了去年的业绩,且再创辉煌。
  中国嘉德2008春拍“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推出180件作品,拍出128件,成交率为71%,总成交金额高达15535.52万元。其中有两件拍品的成交价突破了3000万元,即:清恽寿平的《载鹤图》手卷,估价为1500万元至2000万元,成交价是3696万元;清朱耷的《瓶菊图》立轴 (1694年作),估价为1000万元至1500万元,成交价是3136万元。在该专场的拍品中还有明四家及晚明、清初六家、清宫书画等众多作品,拍绩不菲,有17件作品的成交价在百万元至千万元之间。
  最具亮点的是宋徽宗《临唐怀素圣母帖》草书手卷,4月20日在香港举行的艺流国际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上,起价6000万港元,经过买家几轮激烈的举牌,最终以1.28亿港元的价格成交,刷新中国书画作品在全球拍卖市场上的最高成交纪录,破天荒地跨越了亿元大关,令整个古代书画市场为之一振。
  据介绍,《临唐怀素圣母帖》是现存宋徽宗流落民间最长的草书手卷,也是这次拍卖会的重中之重。艺流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康嘉萍称,宋徽宗的作品目前只有19件存于民间。这幅《临唐怀素圣母帖》拍出的价格表明中国艺术品在世界拍卖市场上越来越受重视,价格渐渐贴近其实际价值。
  中国古代书画名迹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精粹,具有典范意义的价值。它们的成就,经历了历史刀斧手的无情;它们的时名,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和刷选,因而获得了无可争议的史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名家书画作品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就越发显得稀有和珍贵。高价位的产生和迭出是正常的。
  中国书画市场在经历了十余年的迷茫、无序和燥热,中国古代书画作品自去年才冲破了时人之间互相吹捧和“抬轿子”的怪圈。
  中国嘉德2007年秋季拍卖会的古代书画拍卖专场中,“吴门四家”之一仇英的《赤壁图》以7952万元拍出,创下了中国绘画单件作品拍卖成交价格的世界纪录。对这样的一个“天价”,业内一些同仁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古代书画行情经过前几年的低谷期后,正在走向“回暖”,并成为市场热点。
  所谓古代书画行情“低谷期”,是指此前拍卖市场“死人敌不过活人”——“厚活薄死”的现象。经过历史筛选的明清诸家作品的价位,相对于时下一些被爆炒的当代三四流甚至五六流书画家作品的价位无不汗颜,这一极不正常的现象,所折射的可能不仅仅是书画市场的不成熟,抑或也暴露了一些收藏者和投资者的收藏意识和品位的极度缺陷和低下。
  总而言之,市场总是在反思中趋向冷静和理智。人们随着买进卖出,似乎领悟到那些价值无异于“金圆券”的时下所谓大师的作品形同一张张废纸。人造的“时名”已经使他们在相当程度上血本无归。结果只能是由对“时名、时价”的心灰意冷而转向对“史名、史价”的理性回归。

  回顾 2007秋拍古代书画回暖信号已然显现
  2007年上半年的市场运行轨迹,中国古代书画的成交总额达6.23亿元,占到2007年上半年中国书画成交总额的26%,比2006年中国古代书画成交额占整个书画成交总额的16%增加了10%的份额。
  在2007年上半年中国书画成交价格前100位排行榜中,中国古代书画占据了39位,其中前10位中有5位均为古代书画作品,这5件作品的成交价格均超过千万元。其中的最高成交价是在中国嘉德春拍上以2408万元成交的清代宫廷画家钱维城的《雁荡图》手卷,从高价作品的份额可见中国古代书画仍然是中国书画高价市场的支撑力量。
  而到2007年下半年,中国古代书画的整体行情在上半年回暖的基础上呈现出了突破性的涨幅。
  在中国嘉德、匡时国际、西泠印社等国内拍卖行推出的秋季大拍来看,多件精品的重磅推出使得古代书画作品的成交价格也得到了不断刷新,不但打破了国内外原有的书画作品成交价格纪录,而且高价位作品的频频出现,更显露出2007年的秋拍市场上古代书画市场重新抬头,再次跻身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最具吸引力的艺术品类。
  古代书画市场在春季整体回暖的走势下,2007年秋季的价格又可高看一层。
  从成交价格来看,仅中国嘉德“古代书画”专场拍卖,就成交了两件千万元以上拍品:
  仇英的《赤壁图》创造出了中国古代书画的最高价7952万元,更使中国书画的价格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仅创造了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也标志着中国绘画作品的拍卖成交价首次超过1000万美元级别。
  清华新罗的《红树青山图》立轴也创出了1960万元的高价。
  随着2007秋拍大战的愈演愈烈,各大甩卖公司相继推出的古代书画作品也十分亮人眼球,如:2007年8月8日,中贸圣佳推出的徐扬《南巡纪道图》(手卷)成交价格达到3696万元。2007年10月9日,清乾隆御制“鉴古席珍”《乾隆肖像图册》(册页)在香港苏富比以3858万元成交。2007年11月4日在北京长风2007秋季拍卖会上,明徐渭作于1591年的《墨花》(手卷)以 2072万元成交并成为该场拍卖会的榜首。2007年11月16日在绍兴翰越堂,文徵明的《细笔山水图卷》(1531年作)成交为2464万元。2007年11月26日香港佳士得中国古代书画秋季拍卖, 明董其昌作品《书画小册》册页八对开,成交价高达4800万元,创下董其昌作品最高成交价世界拍卖纪录。张怿伯《镇江沦陷记》(手稿,108页)在匡时国际秋拍以1198万元成交。董其昌《草书杜甫诗》(手卷)以1232万元在北京荣宝2007年秋拍成交。2007年12月1日,在匡时国际秋拍中清王作于 1713年的《唐宋人词意图》(册页)和王鉴的《仿赵松雪山水》(立轴)皆以1120万元拍出。西泠印社2007秋拍首次推出明代书画作品专场,明末清初王铎的《草书诗卷》拍出1691,2万元(含12%佣金),成为西泠印社拍卖史上价格最高的作品,并同时成为2007年国内拍卖成交价最高的书法作品。
  此外,在包括伦敦、纽约在内的国际拍场上,苏富比、佳士得这样的大牌国际拍卖公司从2005年起就再没推出过中国古代书画的相关专场,以瓷器工艺品和中国当代艺术为国际市场中中国艺术品的重头。而在苏富比伦敦公司推出“Mu-Fei收藏中国绘画”专场中,则推出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品及少量近现代书画的拍品共计120件,成交率为90%,总成交额为4622,652万元。拍品年代从中国的北宋时代一直到近现代各个时期均有涉及,如市场极为罕见的北宋米芾的《山水》(真假待考—)以137,379万元成交,梅清的《黄山十景》成交价格为273,999万元等。
  在香港佳士得的秋季拍卖中,古代书画专场推出了包括沈周、唐寅、董其昌、石涛、王等在内的古代书画作品共计180件,成交率为77%,成交量为139件,总成交金额为14971,64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该专场的成交金额增长了亿元之多。
  随着国内外收藏家对中国古代书画兴趣渐浓,整个市场一直处在平稳增长当中,尤其在2007年秋季,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的成交价格纪录接连被打破,市场的涨幅趋势也愈加明显。在佳士得专场中,有2件作品的成交价格突破了千万元大关,如:除了董其昌的《书画小册》册页(1620年作)拍出了4800,2625万元,石涛的《山水书法册》册页(十二开)也以1972,8225万元拍卖成交,而成交价在百万元以上的拍品也达22件之多。

  建议 后市发展值得关注
  国内外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专场的成交情况说明:

  一、古代书画由于存量有限,卖一幅少一幅。加之古代艺术家经过时间的筛选,艺术家们都已获得了客观而正确的地位。近现代书画市场呈现旺盛买气,高价作品成交数量增多表明藏家信心再度恢复。
  二、中国古代书画仍为国内和国际市场关注的对象,虽资源日趋稀缺,然而一旦市场中有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的亮相,仍会受到各大藏家的争相追捧和购藏。虽然这些拍卖的推出并不意味着国际市场就会再次不断推出中国古画相关的各大专场,但从去年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秋季拍卖的市场反应来看,中国古代书画都呈现出了回暖的趋势,后市的发展趋势却是值得进一步关注的。
  当然,盘点2007年秋拍,唐摹本王羲之的《妹至帖》、元佚名的《元人秋猎图》等重量级作品的意外流拍,也昭示着天价与流拍、泡沫与理性并存,这一震荡于天价与流拍之间的乍暖还寒的市场格局。
  但不管怎么说,经过历史洗刷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以其高超而又精湛的艺术魅力以及固有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吸引了诸多有远见、有品味的收藏者、投资者的眼球。应该说,经过2007年秋拍市场古代书画真迹名品的价格坚挺,遂使2008年春季的拍卖市场上,其价格走向占据了市场高端态势,且呈现出有较大幅度的上涨趋势。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