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启动M50艺术家联盟开始改造旧工厂
2008-09-24 13:42:28 蔡晓玮
M50艺术家联盟为十七棉旧厂房改造项目设计的方案“海上天梭”的效果图
上世纪30年代至解放初期,黄浦江浦西沿岸,西起复兴岛,东至黎平路,形成160万平方米的工业带,成为上海最大的工业区。其中,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分作南北两区,中间隔着杨树浦路,北区西临内江路东靠定海路,总面积30860㎡,南区南侧紧邻杨树浦发电厂,总面积91070㎡。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十七棉拥有万余名职工,曾被称为“万人厂”, 90年代中期,受到上海纺织行业大调整的影响,大批工人转岗、下岗直至工厂完全停产。
最近,上海纺织集团组织了对于这一地块的功能设计竞赛,让人对这一片安静了十多年的庞大工厂区的未来走向重新燃起期待。作为棉纺织集团下属单位之一的莫干山路50号旗下的艺术家联盟也参加了设计竞赛,并提出了“海上天梭”的设计概念,用参加这一设计的画家周铁海的话来说:“这也是在描绘我们心中完美的创意园区图景。”
在这个名为“海上天梭”的设计方案中,这一片庞大的工厂区将变身为上海最大的时尚创意园区,不仅容纳艺术家工作室和交易展示空间,并勾画了一个完整的生活社区和产业园相结合的可能性。详细来讲,整个厂区将按照它的现有走向因地制宜地分成三个部分。
厂区北部的厂房被改造成LOFT生态居住区,对应形态为上海古北为代表的高级住宅区,加入家乐福,城市超市之类的高级大卖场,配以充裕的绿化景观和运动场地。
中部时尚创意区则对应上海M50园区,对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优秀老建筑进行修缮和改造,并加入部分新建筑,形成有新旧对比特征的时尚商业办公区,分为三个层次,外围(沿街)为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同时也可以成为商店;中轴(沿主通道)则为商业区,聚集画廊,零售,休闲餐饮,酒吧,绿地等;中部则为中央地标商务区,新建造中心高层建筑,形如双塔,里面可以用作高级酒店,酒店式公寓,高级办公楼和企业总部等。
南部滨江则为公共艺术文化区,对应形态为上海外滩和新天地为代表的艺术文化区域,拥有珍贵的滨江景观,以黄浦江为背景的天然时尚秀场。在这个区域中,将在现有的建筑的顶部加设一个露天T台,形成一个特别的临水、露天的高空展示空间;而以图书馆、试验剧场和景观餐厅为辅的公共文化设施也将在这一临水区域加以呈现;沿江步行带、游艇码头和江上游泳池则将组成城市休闲交往空间。
“艺术和生活合二为一”
在比赛的预设当中,这个地块将作为一个时尚园地加以勾画,但是艺术家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的问题在于地点,这个地方离市区十分远,如果只是作为时尚的展示平台存在,人气是没有办法保证的。”周铁海说,“你能够想象早上人声沸腾,晚上则是一片死城的情景么?”
而作为身在创意园区中的艺术家,陈旭东和周铁海对于如今在上海呈蔓延之势的创意产业园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最大的问题就是功能的单一,如果只是时尚,没有丰富的生活功能,没有居住区形成的长期的人气支撑,那园区其实是十分脆弱的。”在艺术家们看来,时尚创意园区的魅力更在于一种氛围的经营,“而这些也是我们这个设计方案想体现出来的。”
因此,虽然在设计中艺术家们应设计要求还是将线轴、梭子这些特征元素运用在了建筑物的外立面设计上,甚至称可以将两座新增的流线型的高层建筑看作在一片厂区低矮建筑形成的“T台”上走步的“模特”,但或许更加重要的是,这个设计的方案建构了一种生活的可能性,赋予创意产业园、时尚产业区这些概念化的名词一片生活的土壤。
“在我们的设计里,艺术家和设计师不仅能够在这个新的时尚创意产区里进行工作、展示和交易,而且能够在这个社区里完成自己的全部生活,在中部老厂房里工作,在南部滨江区展示,然后回到北部自己的家中生活。”周铁海对于这种将艺术和生活合二为一的场景十分期待,“如果真的能够实现这个设计,我一定毫不犹豫地从M50搬过去。”周铁海说。
而陈旭东则从建筑师的角度阐述了多功能性对于一个新兴地块的重要性,“我们希望它可以让艺术和时尚的氛围在其中自然地生长,而不是硬拉一些展示活动和时尚活动在这里。不管是新的‘双塔’高层办公楼,还是艺术家住宅,都是希望从硬件的角度给园区搭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平台。只有人来人往,才有可能有真正的氛围产生。地点其实不重要,就像M50,与场地相比,更重要的是有这些人、这些艺术家在。”
跨界联盟迸射火花
莫干山路50号一直是上海创意产业的一个标志性场所,从2001年第一位艺术家进驻到如今拥有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来自国内十多个省市的130余位艺术家和机构,呈现了一种产业自然生长的可能性。如今,园区的资源面临进一步的整合,产业园总经理金伟东介绍,“刚开始的时候,艺术家们都是各干各的,但就是这一两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向我们表示,想一起做一些事情。”所谓的M50艺术家联盟就此应运而生,但直到承接这个庞大的设计投标项目之前,“一直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有事情的时候一起做,没有的时候自己干自己的。”
今年年初,艺术家联盟承接了一个宝山的地块设计项目,并获得了第一名,“但是,这个项目,主要还是由陈旭东的建筑工作室完成的,不像这个设计,主要参与的成员有陈旭东、周铁海以及来自法国的策展人玛戈女士。”
身为画家的周铁海是第一次参与类似的地块功能设计,“我觉得这个很有趣,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很兴奋。”相对于统筹整个设计可行性的建筑师陈旭东,周铁海的角色更多的是在视觉导向方面。“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我们设计楼顶的露天T台的时候,他坚持要把T台的整个弧线拉大,后来我们发现这样确实很有视觉冲击力。”陈旭东说。
而法国策展人玛戈女士的加盟,则为建筑的细部改造设计带来了新鲜的灵感。“在做改造设计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厂房的屋顶都呈现出一致的倾斜,看上去比较单调,但因为是旧建筑改造工程,我们又必须尊重原貌。后来玛戈说她在法国看到很多建筑,有玻璃的斜顶,十分漂亮。在现在的方案中你可以看到,我们把屋檐的一部分换成玻璃材质,这样不仅不破坏建筑的结构,也使得建筑有了新的公共长廊。”
对于参与这样的设计竞赛来说,结果很难预料,而时间周期也很急促,“从知道有这件事,到完成整个设计,我们大概用了十天的时间,我们几个人不停地在一起开会讨论,提出大家的观点,整个过程虽然疲惫,但是很愉快。”建筑师陈旭东说,“结果如何对我们其实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想借此设计提供一种地块发展的可能性。”呈现的平台,沟通的渠道,对于这些艺术家来说,或许比能够获得什么最终的实际结果更加重要。
老厂房改造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老厂房的功能改造就被不断地提上日程。从刚开始的出租场地,到后来根据各地的开发规划形成产业园区,到如今,产业园区的提法已经不再新鲜。就创意产业园而言,单一的概念作为吸引艺术家进驻的砝码已经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不论是已经享有盛名的M50还是正在逐步开幕的1933等新兴的创意产区,对于多功能的追求已成为新的趋势,而这一切的出发点,则都是为了聚集人气和营造氛围。
十七棉所在的杨浦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东北部,据最新的规划方案,其所在的东外滩区域将建设成为以亲水游览、工业博览、科技商务、知识社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功能带,成为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景观区。
杨浦区拥有15.5公里长的黄浦江岸线,在两岸开发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与其他位置在中心区域的创意产业园不同,十七棉的偏远位置激发出了设计师对于主题社区的想象。这一多功能的艺术创意社区的设计方案,或许意味着一种方向和趋势。创意不仅是一种产业,或许也将成为一种生活状态。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