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有光荣与历史的艺术殿堂——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2008-09-25 11:50:10 朱国荣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位于维也纳玛利亚•特雷西亚广场南侧,与它北面的自然史博物馆面面相对。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后半叶。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热衷于收藏丢勒、勃鲁盖尔、科雷乔等人的名画,后来在布拉格宫廷设立了画廊,以陈列他的这些藏品。1656年,尼德兰总督利奥波德•威廉大公把他的大批收藏存放进了维也纳霍夫堡宫中的施塔尔堡画廊。1781年,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把施塔尔堡画廊的藏品移至望楼宫画廊,并向公众开放,此举比卢浮宫博物馆还要早12年。1871年,由戈特弗里德•森泊和卡尔•哈泽瑙尔设计了现在的这两座外观相仿的建筑物,他俩将文艺复兴时期及各种古典主义的样式集于其身,在内部饰以各色大理石装饰,豪华高贵,人称“一级美术品”。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于1891年竣工。
该馆的藏品荟萃了16世纪以来哈布斯堡王室历代收藏的7000多件欧洲名画,尤以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德国、尼德兰、西班牙等国的名家杰作最为著名。此外还收藏了从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到18世纪的雕塑、工艺、货币,以及东方艺术品等,总数达40万件。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堪称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具有悠久历史并形成巨大规模的美术馆之一,是一座拥有光荣与历史的艺术殿堂。
意大利画家科雷乔是一位属于文艺复兴盛期之后的重要画家,他擅长宗教神话题材。完成于1531年的《丘比特与伊娥》是他晚年创作中最杰出的一幅作品。画面表现的是主神丘比特化作一团乌云与伊娥亲吻拥抱的情景,伊娥扭动着的身体被下降的云团轻柔地包围着,脸上流露出欢乐、沉迷的神色。在这里,画家巧借神话中的爱情故事,十分优雅地描绘了女性裸体的肉感和曲线,反映出世俗享乐主义的回归,并显露出意大利样式主义的端倪。
丁托列托的创作也是多以宗教历史神话为题材。这幅作于1552—1554年的《苏珊娜与二长老》,其故事出自于《但以理书补篇》中的《苏珊娜传》。苏珊娜是希勒之女,后嫁给巴比伦一巨商为妻。盛暑的一天,苏珊娜在自家花园中沐浴,二个长老趁机潜入偷窥,进而意欲不轨。被苏珊娜严厉拒绝。二老恼羞成怒,反诬苏珊娜不贞,被埃及法老判处死刑。后由于先知但以理的相助,苏珊娜才还以清白,二老被处以用石击毙。该画表现的是“二老窥浴”这一情节,用宣扬宗教故事的方式来描绘女人体的美妙。在这幅画上,还可以看出丁托列托对描绘风景的浓厚兴趣。他用灰暗的褐色精细地描绘了背景中的树木、花卉与溪流,从而把裸女明亮的肌肤色泽衬托得更为光彩奕奕。
属于意大利波洛尼亚画派的卡尼亚奇擅长表现历史画,风格柔美,尤其因能描绘优美的裸体画而赢得很高的声誉。他约作于1660年的《克娄巴特拉之死》是在他应利奥波德一世皇帝之邀前往维也纳宫廷作画这段时期内完成的一件代表作。克娄巴特拉是美艳的埃及女王,曾是恺撒大帝的情人,后来又成为安东尼的妻子。安东尼溃败后,她又去勾引渥大维,最后她让毒蛇咬死了自己。该画描绘的正是她被毒蛇咬死的情景,一条小蛇还缠绕在她的右臂上。在她的周围,一群女仆围绕着即将死去的克娄巴特拉,显得十分紧张而悲哀。卡尼亚奇以一种富有戏剧效果的悲剧色彩掩盖了画面上的色情倾向。
勃鲁盖尔是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的一位风俗画家。他出身农家,成为画家后,时常穿着乡下人的服装到乡村去参加农民集会,或带着礼物去赴农民的婚礼,借此收集创作素材。他在当时崇尚宗教题材和贵族风气的大环境下,满怀热情地用笔描绘农村的生活风俗,作品常带有乐观、诙谐、幽默,有时甚至还含有寓意的特点,在当时就十分受人注目。勃鲁盖尔笔下的农民形象总带有几分夸张,动作略显笨拙,清晰的轮廓线和饱和的近似平涂的色彩构成其鲜明的艺术特色。这些特色体现在他一系列的作品中,如《雪中狩猎》(1565年)、《收获》、《懒汉之国》、《盲人们》(1568年)、《农民的舞蹈》(1567年),特别是这幅作于1565年的《农民的婚礼》。
该画描绘的是16世纪时在佛拉芒的一家酒店里举行的农民婚礼的场景:粗壮豪放的宾客们排坐在大搁板桌两旁的长条凳上,前景中,两位强壮的汉子抬着一扇临时用做送菜的木门板,上面放着十来盆玉米糊般的食物;一位宾客正从他们拾着的门板上取一盆又一盆的食物,传递给他的朋友们;左边的一位侍者正在往一堆陶罐中灌装啤酒;在他身旁有一个小女孩,头戴一顶插着孔雀尾羽的成年人帽子,手捧盆子正贪婪地添着玉米糊。中景的近中心位置上坐着新娘,她是一位胖胖的农家女儿,戴着白色包头巾;在她左右入座的是她的父母;画面左边则有乐师在吹奏乐曲。背景是一堵用干草堆得严严实实的墙,墙面中间挂着一张临时拉起来的挂毯,挂毯前又悬着一顶纸冠,在挂毯的一旁,还装饰着一个用干草架成的草叉,这些装饰物也许是当时当地喜庆时必须要挂的吉祥物了。整幅画面真切自然,没有一点矫揉造作,充满着泥土的气息和欢乐的气氛。
勃鲁盖尔的艺术使人们改变了对尼德兰北方画家的作品“太老实,太缺乏技巧,而无力奉行意大利人的透视和比例的法则”的看法,使他们认识到北方画家的艺术虽然与南方意大利的那种纪念性、和谐性的标准大相径庭,但它绝非是落后的产物。它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截然不同的一门独立发展的艺术,遂被称为“北方文艺复兴”。
(责任编辑:浦科研)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