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观点集萃

2008-09-25 16:52:44 未知

  动漫教育缺乏针对性

  刘月蕊在《关于高校动漫教育热的冷思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年第5期)一文中认为:一些院校动漫课程设置没有合理的逻辑顺序,开设的课程虽然很多,但杂乱无章,不成体系。学生虽然哪个环节都学了,可又都似懂非懂,杂而无专。尽管媒体总是强调动漫产业的发展缺乏的是策划人才、创意人才、高层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但这些人才在整个动漫行业中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是专业的基层人员。全国动漫专业在校生已多达46.6万人,这46.6万人不可能都去从事策划、创意、管理和营销工作。动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产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目前很多院校的和专业设置差异性不很明显,专业特点和属性也不够突出,针对市场如何培养人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还美其名曰培养的是通才,但动漫行业真正缺少的是能够胜任某个环节工作的专业人才。动漫从策划到制作再到市场推广,包括诸多环节,分工明确,而高校目前培养的学生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精,无论从事哪一个环节都很难达到专业的要求。动漫教学不能学以致用,导致许多学生不得不转行从事其他工作,这是动漫教育的悲哀。

  笔墨与时代是一个暂时性的话题

  徐恒在《画无时代性》(《美术观察》2008年9月)一文中认为:在中国画发展方向的众多讨论中,有一个响亮的口号——“笔墨当随时代”。这个口号几乎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有不可辩驳的正确性。其中充满了对中国画振兴、奋起直追、发扬光大等等的殷切愿望;同时也针对明清以来朝臣院体江湖市井画中因循守旧、食古不化、远离现实生活等等的不满。但“笔墨当随时代”的提出是个暂时性的话题,不是中国画的根本问题,只具有探讨的意义,不具备可实施性,也没有实施的必要。作为一种中国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笔墨有自身的文化基础,千百年来积累了完备的表达能力。对画而言,它是构成画面的语言、视觉性符号,是纯抽象的。它被自身独立的美学价值观要求,只有艺术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到一起后,才产生画面逻辑思维的表述性,就像史家、文学家使用的文字。

  网络批评构筑时代批评新景

  徐永林在《探讨“网络时代”的艺术批评模式》(《美术之友》2008年第5期)一文中认为:事实上,无论是传统批评,还是媒体批评和网络批评,它们所指向的,是不同的经济背景下的文化消费活动。每一种批评都有自己的批评活动的文化环境,有自己相对稳定的作者、读者、载体和话语体系,它们互为补充,分别达成各自的文化和审美的意旨。现在,传统意义上的读者和批评者可能正在流失,但与此同时,国内艺术院校的招生却日渐火爆,艺术作为一种消费符号正在广泛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艺术批评的参与者、关注者也将会越来越多。不管今天的人们怎样质疑网络批评,它们势必将与传统批评一起,构筑起我们这个时代的批评立体图景。网络媒体本身就是所谓“第四媒体”,很难把它与传统意义的媒体截然分开。所以信息时代的艺术批评模式也不应该是“各家自扫门前雪”,需要通力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艺术氛围。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