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摄影给平遥带来什么

2008-10-08 10:01:50 未知

  9月下旬,整个山西平遥古城墙上贴满了各种摄影展海报,老街里到处是身上挂着各色“大炮筒”相机、打扮独特的中外时尚人士。如织的“游人”大多都是专程来此参加2008年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历时8届的国际摄影大展,已将古城与摄影紧紧相联,让摄影成为这个小县城最响亮的名片。城市形态的文化渗透和工业转型文化的改变带给古城巨大的变化和深远的影响。

  多样生态 视线开阔

  今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吸引了近40个国家的12000余幅作品参展,其中国内个展有130多组,策展有28组,画廊机构参展62家。

  连续8届都专程来平遥观展的摄影爱好者肖同认为,风格题材更加多样,摄影人的视线更加开阔应该是这一届的特点,这得益于摄影展多年的培育。但有观众反映,在“博联社摄影博客展区”看到表达观念的“实验影像”展上,《城市动物》、《意像西安》等作品表现的观念过于直白、缺乏想象,而占了展区整座楼的各大学传媒影像专业学生作品则充满了技术上的展示,普遍缺乏真诚的情感表达。

  不过因为展量巨大,其中还是不乏视角独特、打动人心的优秀作品。比如,首次公开展览的“重庆老工业印象”展,用极强烈的摄影语言,记录在社会变迁中将消失的老工业遗迹,思想深刻,饱含深情,体现了摄影的境界,非常有力量感。据策展人李晓飞介绍,参加这个展览的10位摄影师都是重庆本土人士,他们从2005年开始拍摄。因为重庆有抗战时期大批战区工厂转移至此的历史,因此老工业遗迹非常之多,留存遗迹记忆成为本地摄影人的自觉。也许正因为情感因素在先,让以往很难出彩的工业题材显现出非常有力量的艺术感染力。《缅怀》作者秦文说,拍摄这张照片,是他听到正在推拆一个倒闭的国有万人棉纺厂的推土司机说,这里每天都有老工人来此,有的面对眼前的情形痛哭,秦文被深深感动,找到这几位老工人在工厂废墟记录下让人痛彻的一刻。他还记录下一位16岁就进厂、经常在厂大礼堂拉二胡的老工人,如今仍然在已废弃的厂大礼堂独自演奏的感人的瞬间。

  参展作品呈现题材形式多样生态、视线开阔的形态,且多反映现实社会,关注民生,体现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老旧厂区转型艺术园区

  本届平遥大展的12000余幅作品,基本分散在古城的几个废弃老厂区,比如国外作品展区,设在已经关闭的土特产品仓库;综合作品展示,集中在当年的一座柴油机厂;有先锋探索氛围的当代艺术和画廊,集中在从前的棉织厂;新锐作品则展放于当年的第二针织厂厂区。虽然从布展上看场地比较粗放,但由老旧厂区转型艺术园区的雏形却已相当的明显。

  老旧厂区在城市形态转型中改造成艺术区已成为中国内地的普遍现象,而且,有的地区改造相当成功。平遥以摄影为由头,经过8年的运作,集聚了相当多的人气,目前有一些北京798的画廊已开始进驻。棉织厂已经由中央美院买下,注册为“国际艺术中心”并进入厂房改造阶段,改造之后将成为一个集合国内外顶级影像画廊和艺术会展的中心场地。

  平遥县委书记李定武介绍,古城的文化资源深厚,他们想通过摄影带动和提升古城经济文化。现在要做的不仅仅是遗存保护,还要利用遗存,促进保护,推进市场运作,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中国摄影市场向世界摄影市场的转型接轨。

  目前平遥当地政府的最新设想,是以摄影做为切入点,把古城发展成一个文化会展地,将来进一步引进世界各地的动漫节、电影节、美术展等各门类艺术展节,为此,四大老厂区都将陆续改造。在成为各种艺术展览的场所的同时,还将成为艺术产业基地,吸引全国艺术院校的学生来此实习创作;建立国际艺术家租赁和领养工作室,吸引世界各地艺术家来工作室短期创作。

  事实上,来古城的除了摄影爱好者,还有相当多的专到景点旅游的游客,两拨外来者,再加上古城内约5万居民,如此密集的人口,带来的环境嘈杂和空气浑浊,再加上因老城原有下水道老旧遗留的污染难题,使上述设想的实现存在着相当的难度。对此李书记认为,古城旅游和艺术产业是相互拉动的关系,对古城来说,文化是古城旅游的灵魂,他们面对的问题,其实是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据了解,为了协调环境因素,除了计划陆续迁出部分古城居民外,还实施改造,增加了15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为这次大展大约投入6600多万元,而艺术家也表现出相当的热情,已进驻的画廊有几十家;亦有国际美术馆、基金会和艺术品收藏家来此考察;搜狐等媒体成立的视觉联盟也落户平遥;平遥摄影博物馆已在筹建中;40集电视剧《票号》的摄制组和韩国唱片公司都与古城签约了合作意向……老旧厂区转型艺术园区已成为古城不二的选择。

  居民和艺术家共存共赢

  因为摄影展大部分主展区免费开放,所以,在展区里随处可见本地居民的身影,尤其是当地的孩子个个睁大好奇的眼睛,而展厅看场人员多是本地老厂部分职工。可以想见,摄影展不仅带给古城经济的繁荣,还将给古城居民带来持续的文化的润泽。

  棉织厂和柴油机厂的职工,在工厂转型期间大多由当地政府做了安置,有一部分就成为艺术区的服务人员。坐在棉织厂展地“纪实摄影”展区门口维持秩序的刘师傅,就是棉织厂的老职工。她说,自从古城有了摄影这件事,改变太大了,虽然厂子变成国际艺术中心,对她们来说收入还是增加了。“我的小孩跟着开眼界,也爱上照相,背大相机的人说他有天赋,这点我最高兴。”

  参展摄影师张伟称,摄影展对平遥古城人的文化影响现在还看不出来,艺术家和本地居民的相互磨合也要有个过程,比起环境的改变,心灵方面的影响应该说有绝对的好处。“将来古城会是一个非常有包容性的艺术成长空间和平台。当然成为真正的本地居民和艺术家乐园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是,相信好的影响会是主流的,而且,转型带来影响力也是深远的。”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