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美无言——耀州窑金代月白釉瓷
2008-10-14 11:26:08 党燕宁
享有北方青瓷代表之称的耀州窑始唐经宋到金代,瓷器的烧造格局出现新的变化。此时在承袭传统青瓷的基础上,成功地烧制出了以仿天然美玉效果的月白釉瓷。月白釉瓷多为素面,主要以釉色取胜。整体釉色呈青白色,青中透白,白中泛绿,极富玉感,好似深秋一弦皓月,恬静、温润。它们以天然之美展现出更高的境界,不仅深受文人雅士追爱,而且进入封建贵族上层社会的生活中。
现介绍五件耀州窑月白釉瓷与藏友共赏:
1.月白釉耳洗(图1)
高6厘米,口径15.4厘米,底径4厘米。1988年陕西省耀县柳林镇窖藏出土,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圆唇,口微敛,曲腹外鼓,坦底,卧足,上沿一侧有一月牙形沿,沿下贴附环形耳。釉呈青白色,釉层厚而均匀,釉色明亮,莹润如玉。整体造型清逸秀雅、温纯精绝,看上去雅静而高贵,完全符合贵族阶层的审美情趣,目睹者无不会为它沉稳非凡的大家之气所吸引。
2.月白釉三足炉(图2)
1992年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炉高9.5厘米,口径9.7厘米。圆唇,窄折沿,直颈微束,扁圆腹,下附三兽足。月白色釉微泛绿,釉下富含气泡,有稀疏的开片,釉层肥厚玉润。整体造型端庄沉稳,极具典雅静穆之美。
3.月白釉玉壶春瓶(图3)
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瓶小口外敞,细长束颈,溜肩,鼓腹,圈足,施釉至足底。釉色以乳白为基调,白中泛青,釉汁乳浊、温润、不透亮,色泽极富玉石效果。造型古朴秀雅,整体投射出一种淡雅高贵的气韵。玉壶春瓶出现于宋代,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倾慕。
4.月白釉执壶(图4)
陕西省耀县出土,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高11.6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5.1厘米。小口内敛,溜肩,梨形长腹,下部圆垂,大圈足;下腹部一侧粘附圆柱状长曲流,与之对应的另一侧腹部粘附扁圆形把手。施白釉,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透青,釉质纯净,釉层较厚,具有较强的玉质感,从而使整个器面呈现出一种青白相映、素雅恬静的艺术风格。
5.月白釉龙首八角杯(图5)
1986年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此杯呈长方形八角棱状,高4.8厘米,杯口长边长11厘米,短边长9.8厘米,底径4.5厘米。敞口,薄唇,深腹斜直,平底微凸。在口沿一侧贴塑有龙首,龙耳紧攀口沿,龙头高高昂起,双目注视前方。月白色釉面有细小开片纹,凝净温润。釉施到腹底相交处,有整齐边沿,底露胎。在内底上模印一盛开的莲花。造型别致奇特,威严的龙首、圣洁的莲花与造型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耀州窑月白釉瓷是受景德镇青白瓷的直接影响,并对风靡南北各地的青白瓷加以消化,依靠唐至金近600年雄厚的工艺基础和匠师们娴熟的技艺得以烧制成功。而其大量的烧制得因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
随着金朝统治的确立,大批女真族进入中原,很快就接收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此时儒家思想对女真族社会各阶层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以其统治集团和社会上层最为明显。他们把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和修身养性的思想武器,最终形成这一时期审美的主导特征。艺术的表现一定跟当时的政治氛围有关。耀州窑月白釉瓷追求集中华美德于一身的玉的滋润、柔和的质感,精美秀雅、如冰类玉,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也得到了女真贵族的青睐。如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丰台区的一座金代窝伦女真贵族墓中发掘出土的随葬器物中,就有4件耀州窑月白釉瓷器。
素净的耀州窑月白釉瓷纯然一色,将美凝聚于造型和釉质,突出纯洁如玉的质感,去表现瓷器特有的材质美,登上了静穆、大美无言的顶峰。欧阳修有句名言:“道尚取乎返本,理何求于外饰。”这也可视作耀州窑金代月白釉瓷的典型艺术追求。它们典雅宁静,散发着浓郁的书卷气息,虽不沉雄,却极幽远,是具有永恒魅力的艺术典型。
(责任编辑:汉唯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