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吴作人百年诞辰展示学院教育与艺术历程

2008-10-17 14:36:31 未知

雅昌专访吴作人基金会吴宁

  在吴作人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期间,雅昌艺术网专访了吴作人基金会的副秘书长吴宁,她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推动者,也是吴作人的家人,给大家介绍此次展览的策展初衷、展览中从未展示的重要作品、艺术教育成就和艺术历程。

  这次展览作为中央美术学院90周年的校庆活动之一,截取吴作人一生中“教与学”这个侧面来展示其学院教育与艺术历程,揭示了中国百年知识分子的典型境遇。

  记者:这次百年纪念展为什么以吴作人的教学为线索 ?

  吴宁:因为吴先生的展览在99年就已经开过一次大展了,那次已经全面展示他各方面的艺术的展览。现在就想从某一个角度来着重地去做,正好赶上今年是中央美术学院成立90周年,他又一直是美院的老院长,后来又是名誉院长。他一生都是从事美术教育事业,所以我们就想从他的教育角度来切入。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切入过,同时也展示他的艺术成就,主要是从他怎么学和怎么教两个方面做的展览。

  美术馆的展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讲他怎么学的。“学”分为四部分,分上篇、下篇。上篇就是怎么学。其中展示了早期学习的、欧洲学习的作品。

  他早期跟徐悲鸿怎么学的,然后他出国在欧洲怎么学的。如何学习到了完整的西方学院的制度,因为他是比较完整的。与徐先生的情况有点不同在于,徐先生当年出国留学的时候,是旁听生,不是正式生,而且年纪也大了。

  他们回来都想一定要把西方的学院制度学过来,他们就选优秀的人才,就选中了吴作人。先去的巴黎,当时巴黎已经是现代艺术中心,但由于他的经济比较困难,正好赶上比利时有助学金,他就去比利时了。这偏偏又成了一个新的学习的机会。因为比利时被当代艺术、现代艺术影响得不是很深,又保持了传统经典的学院制度。当然它曾经又有“小巴黎”之称,传统这方面很强,又没有受现代艺术的影响,正好也符合中国希望学到的学院制度,吴先生就去了,这也是历史的巧合,他正好到比利时,而且学得非常好,得了金奖,然后他就回来了,就把学院制度给带过来了。这是他学的一部分。

  另一个部分是教,教里面分为四个部分:

  一个叫学院建制。就是他怎么建的这个学院。但是他那个建的学院,并不是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因为有很多历史的原因,有一些东西是他想这么教,但是实施不了。所以我们这次的展览是把他的那些想法都表现出来了。

  当时的油画教学有几个不同的体系,其中,徐悲鸿和吴作人的教学思想是比较一致的。 一个是延安的体系,跟他们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还有一个就是苏联体系,这都是不太一样的。这些东西交织在一起,他不能完全地实施他想的那个想法。所以有一些想法,也只是留在想法中。

  后来到了1959年,他们美术学院成立了工作室,在吴作人工作室里面把他的想法说了。但是他是温和的人,即使就是他说了,其他人是不是愿意这样做,也不强迫他们。我们通过和学生的访谈,通过他写的一些东西、资料,逐渐地才明白,他当时是想这样。

  记者:没有能够实施的想法具体指的是哪些?

  吴宁:比如他认为学油画的人应该学书法,同时学一些中国的书法。他认为素描,画得不是契斯恰可夫的那种,应该是有概括的,有艺术味道的东西;他认为要增加广泛的修养,不光是美术方面的修养,还应该增加音乐、文史、科学各方面的修养都要吸收。

  记者:这次展览中有哪些我们平常少见的,或者是第一次公开展出的作品呢?

  吴宁:这次的展览大概有100多幅近200幅,但是里面有很多是大家没有看到过的。因为他每次展览的策展点不一样,比如你展览他的艺术,一般对他学的东西可能不大会展。比如这次我们展了很多他早期跟徐悲鸿先生学的,就是他出国之前学的一些作品。我们选择了一些,比如他在欧洲怎么学的,比如欧洲教学里面强调“临摹”这一块,比如他有临摹三张德拉克罗瓦(Delacroix)的画,也展出了一下。

  他在欧洲是要学服装式。比如有一批60多张服装式,从上到下一大堆。还有他在课外进修的时候,画市十张纸斋,他画的人像又有60多张。像这种都是一组、一组的。还有早期的自画像。

  以前这方面就少。因为一般要显示他的艺术成就,他画出了自己风格的东西,所以这种画就不太会展览。但是我们这次要讲欧洲学院是怎么回事,他们都教什么,他教什么他就画什么,这方面可能是一些新的东西。

  然后教学那块,除了学院教育以外,还有就是基础教学,一个就是怎么教素描,一个是怎么教油画。

  记者:吴作人先生无论是在国画,还是油画,两方面都是造诣非常高,这次在展览中是如何分配这两者的比重呢?

  吴宁:这次的作品里面,国画的分量并不是很重。我们完成了作品选择之后,发现这次他的国画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没有亲自教过国画。所以在国画方面对他的论述少一些,主要是从他的油画和他的教学方面来说的。他是教油画的,国画对他来讲,他认为应该增加国画方面的修养,增加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才能够有民族画的创新。

  记者:这次的展览作为中央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之一,将有哪些具体的活动呢?

  吴宁:吴作人艺术成就在他的教学中间体现出来。展览开幕后有一个研讨会,就不是他一个人了,就是讲整个美术学院的历史与发展,就是从西方美术学院开始说起,说到中国。这个时候比较有意思的是什么,就是西方美术学院有碰到了一个问题,就是现代艺术出现之后,美术怎么教。就是学院里面不知道美术怎么教。

  他当时提出,不做学生的拐棍什么的。就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老师可能说得比较多,他认为艺术不可以说那么多,他怕破坏自己对艺术的感觉。这个东西也不好说,比如悟性很高的就喜欢这样的老师。有的学生希望你多讲点,就是怎么从吴先生那儿都听不到东西。他认为没有必要说,这是你自己的一个感觉,我不能够代替你的感觉,破坏你的感觉。

  记者:他的教学成就如何总结?

  吴宁:他实际上是完整地学习了西方的学院制度和教学方法,完整地带回中国建立起来的一个人物。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谢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