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一场关于丝网版画的争辩

2008-10-21 11:23:47 毕武英

  2008年初,某知名艺术家新作展在成都拉开帷幕,虽然展期只有短短三天,却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仅前来观看的人潮不断,而且买气也显得十分高亢。据当地媒体报道说,观众不仅毫不犹豫地将价格不菲的画册收入囊中,更是对与其新作同场展出的丝网版画青睐有加,“3天时间就有了逾百万的成交额。”如此完美的成交令主办方欣喜不已,有关方面介绍说“由于原作并不出售,所以由其亲力指导并由专业技师制作完成的几十幅签名丝网版画成了此次展览中藏家的目标。”主办方接下来要做的只是协调调货,从而满足藏家的需求。

  然而,就当新作展以巡展的方式从北京,走入成都,之后又在重庆、上海两地掀起阵阵人潮时,一些人士对展览中丝网版画的收藏性以及是否应该具有如此高的售价提出质疑,知名版画家应天齐更是公开指出展览中所谓的丝网版画实际上是一些“印刷复制品”。一时间,版画收藏界哗声一片。

  丝网版画的分类

  应天齐在向记者解释为何自己对目前的一些丝网版画有如此苛责的批评时说,以“1960年维也纳国际美术造型会议对国际间界定原创版画的标准”为依据(见附录),第一条就明确规定:“画家本人曾利用石、木、金属和丝网材质参予制版,”而后才是第二条指出的“艺术家自己,或在其本人监督指导下,在原版直接印刷所得的作品”,而现在一些艺术家完全没有参与第一条的亲自制作过程,直接进入了第二个“指导”环节,既然已经是由丝网版画制作工作室完成的“他人所为”之作,却还要抛开国际标准中作为重要前提的第一条,而仅以第二条的“指导”为判断依据,给自己的丝网版画注明“原创”的标签,这不能不说是对藏家的一种误导。

  应天齐还说,国际规定中强调:“使自己心中的意象通过原版转印成图画”。一些艺术家的版画作品并非其心中的意象,而是画家于多年前完成的作品。也就是说,他的作品是用画笔完成的笔底印象,将笔底完成的意象通过原版转印成画面,和版画规定是不符的,显然并非版画原创了。

  应天齐还从一些丝网版画展览的画册中找到佐证的依据,他说,有艺术家曾经写道“艺术机构近几年复印我的作品,个别已几可乱真。”“复印绘画作品,缘于众望所归,艺术品应鼓励克隆。”应天齐说,艺术家使用了“复印”、“克隆”的说法,证明他自己也很清楚,这样的版画只是一种对其以往作品的复制而非创造。在应天齐看来,这样的丝网版画不能称之为原创版画或版画艺术,更不可能称之为原作,只能作为艺术家作品的有限印数,说穿了就是印刷复制品。应天齐说,“作为原创版画和印刷复制品都利用了印刷工艺,采用了制版和印这一程序。你是利用这一技术去创造一种艺术,还是利用这一技术去复制一种艺术,是原创版画和复制印刷品的分野”。

  应天齐向记者介绍说,自己对一些艺术家的丝网版画提出异议并不在于艺术家不是专业从事版画,“艺术家亲自利用版材进行版画创作,不是专业版画家的专利,其他门类的艺术家也可以这样做。比如毕加索、蒙克等大师的版画依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也不能就此说明此次展出的丝网版画和他们一样创造了版画艺术。”应天齐解释说,仅以挪威表现主义画家蒙克来说,他有很多作品是将已完成的油画作品进行再创作,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蒙克并非作简单的“复印”和“克隆”,比如,蒙克在1920年创作的木版画《栈桥上的少女》就是根据其油画作品而作,“我们可以看到画作上刀痕毕露、流畅奔放,构图、造型、色彩均与油画完全不同,前者笼罩着忧郁哀伤的气氛,后者则制造一种紧张和焦灼。蒙克1895年的石版画作品《呐喊》,与其1893年的油画《呐喊》差别也比较大,而且有明显的刀痕味。另外一幅更明显,同是《病室里的死亡》,一幅是1896年创作的石版画,一幅是1893年的布面油画。和油画相比,蒙克的石版画在构图上把这几个人合并成为一个整体,有意把其中这两个人的头部并在一起,床推得更远,墙壁的空间增大,通过处理,显得人死了之后整个房间很空旷、静寂。而且使用的是黑白语言。”应天齐说,这些版画无论在色彩、构图、造型和意境上都不同于蒙克原来的油画,这样的作品尽管来源于作者的油画,但经过艺术家的再创造,就是另一幅作品了,是一种在油画基础上的再创造。

  记者之后在走访了多位版画界专业人士后了解到,由于目前丝网版画以其特有的工艺性被版画原创艺术家和其他门类的艺术家广泛应用,有的是以丝网版画的语言,创作出原创的版画作品,有的则是利用其复制性,“复制”出艺术家原有的艺术作品。也就是说,根据功能不同,丝网版画大致分为原创版画和复制版画两种。而市场上,前段时间架上当代艺术价格飙升到一个高点,千万、百万级艺术家层出不穷,名声大噪。对当代艺术不甚了解却又对其产生兴趣的藏家日渐兴起,“靠耳朵买画”现象严重,因此市场需要一批热门画家的便宜之作。这样丝网版画的复制性被空前利用并放大,人们对它的认知程度也远远高于原创的丝网版画以及其他门类的版画。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更是发现,提起版画,大多藏家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大名头艺术家的复制丝网版画。而实际上,有些知名艺术家比如王怀庆、曾梵志等人的一些铜版或者其他门类的原创版画作品,却也被大众认为是丝网版画。

  如何辨明原创和复制丝网版画

  在如此概念混淆的状况下,如何辨明原创和复制丝网版画呢?中央美院版画系教授陈琦向记者介绍说,两者之间重要的区别在于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术和观念是否高度一致。在他看来,无论是原创丝网版画还是复制丝网版画,两者同属于版画范畴。“无论哪种版画最开始的时候都有复制功能,比如古代时书籍的插图、剑谱、画谱等,那时还没有原创性。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艺术家将其作为一种创作的载体,原创性才显现出来。而现在之所以复制性更多地体现在丝网版画中,是由于丝网的成本相对于铜版、石版等低很多,比较容易进行流程化的生产,中间可变的因素相对来说也少一些。”其实,版画作品究竟用铜板、木板或者丝网等其他方式来复制,甚至作品究竟是不是版画,在陈琦看来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还是作品本身,是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否真正体现你的观念。”因此,从事水印版画研究的他,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将传统的水印技术手段与木版画结合,创作出特有的版画制作方式,而他的作品在这种技术的支持下,不仅画面达到了其构想中的效果,而且尺寸得以放大到是其他版画无法想象的尺寸。

  中央美院教授同时也是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的版画家广军,主要从事的工作是丝网原创版画,他从技术方面向记者更加专业地诠释了原创与复制丝网版画之间的差异。广军说,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是在于其目的性。原创丝网版画的目的是用版画的语言创作作品,而复制丝网版画的目的是力图达到和原作相同的效果。这样,由于目的不同,在技术处理中便有了很大的差别。“版画印出来的颜色平,和油画、水墨相比有局限性。”可是广军认为,这种局限性对于原创来说正是艺术表现的手段,艺术家完全遵循这种局限性来设计制作自己的作品。而复制版画则不然,它的目的是惟妙惟肖地摹仿原作,因此,在一些版画技术达不到的地方会进行一些处理。比如,丝网版画做不出水墨画中笔触的渐变效果,所以就要通过加网、电分等手段进行处理。这样成品远看就会和原作十分相似。但近处拿着放大镜看,便能清晰地看出网点来。“有网点的就是复制丝网版画。”广军说,相反,如果艺术家将丝网版画作品授权给某一艺术机构,由他们完全按照丝网版画的语言,比如达不到渐变效果的就不要采取加网等手段摹仿,而是平实地一笔带过,那么虽然达不到原创的要求,但也可认为是“该艺术家指导下同类作品的版画。”不至于被垢评为“印刷复制品”。广军还举例说,丁绍光也有作品被印成丝网版画,但是他在创作那批作品时,刻意在构线等方面遵循着版画的线条平实特点,按理说,应该和原创丝网版画相距不远。但技工在制作的过程中,又有目的地摹仿了丁绍光作品的彩墨特征,所以虽然业内人对此表示理解,但细究之下,丁绍光的这批作品依然逃不脱复制版画的定义。

  既然原创和复制丝网版画的目的不同,在制作过程中自然有所繁简。从事丝网版画原创工作的西安美院版画家周仲铭说,虽然同为丝网版画,但是原创丝网版画的艺术性、复杂性和手工性远远高于后者。“原创版画有时也会加网,但是是为了创作的需要,而且通常会将很多种手段同时使用。”周仲铭说,拿着放大镜看版画作品,复制丝网版画的网点就会很规律,而原创丝网版画除了四色网点,还会有大片看不到网点的实色,也就是专色。和复制版画中采用的工业曝光一样,原创艺术家也会常常采用该种手段,“但我们会做很多处理,比如曝光后对菲林的处理,或者曝光后继续画。”除了手段的多样化,原创丝网版画中可能会出现版对不准等技术失误,但恰恰是这样的不确定性,赋予了其不同于复制版画工业流程式的生命力。

  复制丝网版画具有收藏价值吗?

  既然复制丝网版画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远没有原创丝网版画高,为什么很多知名艺术家的复制丝网版画受到热卖,价格甚至远远高于原创丝网版画?西安美院版画系教授杨锋认为,主要还是由于大众对版画语言的不了解,有的只知道丝网版画,而有的还只停留在过去对版画的认识中。近年对版画的宣传、传播也比较薄弱。至于丝网版画中出现的复制版画,杨锋认为也不一定就是艺术家自身的问题,很多还是利益集团的炒作,目前借助名人的声望可能卖到一定的价格,但往后就不好说了。

  版画家袁庆禄则表示,一些热门艺术家完成油画或者水墨画作品进入市场之后,他的作品便已是成品,并不能看作是版画原创的草稿,而在这些成品之后做的版画便是复制。也就是说,原创丝网版画或者其它类型的版画经历了从草图到版画的过程,这样的版画就是原作。而一些热门艺术家的丝网版画,则经历了从草图到油画或者水墨画再到版画的过程,这样的版画如果和原作一模一样,没有体现任何版画语言,便是复制品。因此,对于一些知名艺术家高价的复制版画作品,袁庆禄认为“值钱的只是签名 ”。言下之意,如果藏家认为艺术家的签名值几万乃至十几万,也是“青菜萝卜各有所好”。袁庆禄说,并不是所有热门艺术家的丝网版画都是复制版画,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在创作原创丝网或者其他类型的版画,如果藏家对原创版画发生兴趣,又担心买到了复制丝网版画,则判断的标准除了通过上述近距离观察网点的方法外,更需要对艺术家有所了解,看其是否从事各种版画的原创工作。

  对于复制丝网版画能于高价傲居版画市场,广军倒显得比较平和,他说没有必要在此环节耿耿于怀,虽然挤压了原创的空间,但某种程度上也对版画起到了宣传推广作用。至于价格一定会在大众对版画有了真正了解后有所调整的。陈琦也表示,有投资眼光的人应该更多关注原创的作品,而且不能仅以当红的艺术家“马首是瞻”,陈琦说,“我相信中国当代艺术还有另一种脊梁”。

  看来,这场关于丝网版画的话题远没有结束,但可以肯定的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还是原创。

  附录:

  1960年维也纳国际美术造型会议对国际间界定原创版画的标准

  1,为了创作版画,画家本人曾利用石、木、金属和丝网板材参与制版,使自己心中的意象通过原版转印成画面。

  2,艺术家自己,或在其本人监督指导下,在原版直接印刷所得的作品。

  3,艺术家需附有在前述画作上签署的责任,并要标明试作或套版编号。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