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还是市场 一个两难的话题

2008-12-02 13:28:51 虞若飞

  艺术与市场,应该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艺术首先是个体的,然后才是社会的;首先是精神的,然后才是市场的。艺术最终可能体现为经济价值,不过那只是一种结果认证,并非艺术本质体现。艺术的过程是非市场化的,或者干脆说是反市场化的。如凡高的《向日葵》,虽然现在能够以高达数千万美元的价格拍卖,但这些已经与凡高无关,与凡高创作这幅画的初衷无关,与凡高的创作过程无关。凡高在创作它的时候,根本不会存在市场的引导。

  现在,我们把市场化的概念扩大一下,其实就是一个功利化的问题。艺术从根本上说是反功利的。人类社会出现艺术,是有其精神层面的因缘和使命的。艺术与市场,不仅类属不同,而且在功能和应用上也存在很大差异。艺术与市场的差异,自然而然会派生出选择的两难问题。这就是矛盾。但是,今天我们讨论摄影与市场,却必须站在艺术与市场存在差异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上来开展,必须正视这种矛盾。否则,我们很容易把艺术与市场混淆起来,使本末倒置。其实,我们今天讨论的目的,正是试图在艺术与市场之间找一个连接点,解决这个使人尴尬和为难的矛盾。

  实际上,艺术作品寻求经济价值,艺术家为生计寻求出路,这些都不是今天才有的问题,只是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时候,这些问题可能比较隐蔽,实现的手段也比较曲折,但在今天,这些问题就变得十分直露,尤其在中国,久贫初富,就更容易浮躁的表露出来。我们今天讨论这个问题,又有一个特殊的背景,那就是主要是针对被称“摄影爱好者”这样一个摄影群体而进行的。中国的摄影人大多是冲着艺术玩摄影来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存在以摄影谋生的问题,追求市场化仅仅是为了求得社会的承认。这就使艺术与市场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敏感而特别。我担心,如果没有明智的方式,一味倡导摄影的市场化,会扰乱摄影人的思维,会给摄影界制造新的紊乱。我想,在谈论市场之前,有必要强调艺术的摄影人中的主导地位,承认艺术与市场的差异,充分认识市场对摄影的积极意义以及可能给摄影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要明确你追求摄影市场化的真正目的。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市场化的追求中忘却爱好摄影的初衷。

  因此,我们不妨把今天讨论的艺术,作一个狭窄变通的理解,那就是有工艺倾向的艺术(我们把纯艺术的那部分暂且留在内心);而把市场也狭窄的理解为艺术家体现价值的一种方式。也就是把雅的向俗处推一把,把俗的向雅处拉一把,那么在两者之间就可以找到一个连接点,说白了也就是摄影与市场的妥协。这应该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话题。

  站在这样一个立场,现在我们再来看摄影与市场,看看摄影人究竟有多大的市场化的空间?我认为,摄影人目前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功利,主要有下面这样六条途径:

  第一条路,就是举办摄影商业机构,搞商业摄影。如黄信乐先生,走的就是这条路。这是最纯粹的一条路,完全把摄影作为一种生产力,直接面对市场,把市场利益作为摄影的最高目标。在这里,你可以有艺术的想法,但不可以有太多的个人艺术表现,你还可能要牺牲许多的艺术享受,承受艺术思想被你的“上帝”轻视的痛苦。当然回报可能是丰厚的经济效益。这条路并不适合于大多数摄影人,毕竟经营商业牵涉到许多素质,而有艺术倾向的人往往短于经营人生。有实力的摄影师不一定就能成为成功的商人。一个摄影商业机构所以成功,有许多因素,比如企业的理念和策划,内部管理等等,这些比艺术水平本身更重要。就象黄信乐首先是一个商人,然后才是摄影师,最后可能是艺术家,这之间虽然并不矛盾,但相互制约,互有得失。

  第二条路,就是参加摄影比赛。这大部分摄影人已经在走,是一条最容易实行和最热门的路,大家已经是轻车熟路了。比赛如摸奖,拿奖金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不过一旦高中,却是可以名利双收的。比赛也可以说是摄影人的兴奋剂,许多摄影人就是靠比赛这种兴奋剂坚持下来的。但比赛容易使人失去个性,容易使人流于平庸,妨碍向更高艺术层次发展。

  第三条路,就是顺手牵羊,在艺术摄影之余顺便承揽些零碎活。一些人已经在做,更多的人想去做。这条路的优点是灵活容易实行,也不会太多影响艺术创作,缺点是难挣大钱,也容易妨碍艺术大气的培养。

  第四条路,就是从事媒体摄影。相对高雅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选择自己的表现方式。现在全国报纸杂志多如牛毛,再加上网络、出版物等,图片需求量非常之大,应该说媒体摄影比较有发展前景。但是目前稿费太低,编辑制度也不是很完善,靠稿费生活并不容易。相信随着加入WTO各项政策的落实,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很大的改观。

  第五条路,就是搞图片经营。这是一条很专业的路,许多自由摄影人就走这条路。如果经营得当,图片经营的报酬应该比较丰厚。这可能是今后摄影人市场化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但是正因为专业,因此要求比较高,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素质。从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蜕变为专业摄影师,这个过程不是很容易,有很多东西需要重新学习,有很多事情要做。

  第六条路,就是先商业后艺术。一些人原先爱好摄影,去经营其他行业发财后再来重温旧梦,玩的心态反而更好,更容易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取得互补,如彬彬集团副总裁王仁定,事业发达了,而他的“江南”系列拍得也相当不错。不过入商不易,出商更难,更多的人可能是进入就不能再自拔出来。

  以上六条路,可谓互有长短,互有优劣,每个摄影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秉性,自己的技能特点来选择最适合的一条来做。但是千万不要把艺术与市场胡乱搅在一起,形成恶性循环。我想,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艺术与市场平行发展,用不同的思维和方式做不同的事,在关键点上搭建连接桥,做到人性升华和经济效益同步实现。

  也许有人会说,这可能吗?其实可能不可能,只是一个心态问题。不管走哪条路,最重要的还是心态。如果心态调整得很好,上面几条路一起走,都可能不会受到污染,如果心态不好,即使哪条路都不走,纯粹搞艺术,看着别人成名、发财,心理也要失去平衡。艺术与市场之间平衡的实现,是基于心态平衡。世间的事,都是得失相连的,失名失利处,可能就是得心处;而得名得利处,也可能就是失心处。一个艺术家最难能可贵的是能够认清自我,明白自己搞艺术的本意,认识艺术与自己内在精神的关系,然后树立一个崇高的目标,培养一个理想的心态,矢志不渝。这样在时流中,就不会无主的随波逐流,在时流中迷失自我。那时,也不会苛求艺术与市场的关联,也不必要刻意反对艺术与市场的关联。市场化,可能仅仅是一个艺术家实现艺术价值和人生价值的一种辅助手段,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始终指向他内在的目标。

  艺术对个人而言,是现实界与精神界的连接桥梁,它的最高目标是帮助艺术家达到清明的境界,也可以理解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境界,即人性的升华。在追求市场利益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但我们也可能是以失去许多更宝贵的东西作为代价。这一点,应该在走市场化的道路之前,必须认真考虑清楚。

  艺术并不是什么奢侈品,它并非一定需要多少物质的支持。其实心里想着莱卡,手里拿着尼康,或者理光也行,用我们的天真和质朴,认认真真的拍下当下的世界,这已经就是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了。贫困出诗人,这不是为贫困艺术家辩护的措词,而是有其深刻的精神原理的。

  如果奢望着哈苏、莱卡都齐备,再不愁钱买胶卷,然后再去痛快的拍摄,我想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生活如流,世界如流,心也如流,一切如流。在等待的过程中,许多珍贵而美好的东西已经悄悄的从我们的身边永远流过去了,如秋叶飘零,永不复返。我们苦苦等来的世界,都已经不再是当初的世界了,我们的心态也不是初时的心态了。

  曾经有一位禅师,在他透悟了生命的真理后,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人生如雪,片片洁白,落于何处,何处即白即真……片片真,处处真,片片是好雪,处处是好处。……片片是飞入芦花都不见。”

  一点不错,当你真正认识了自我之后,那就“片片是好雪,处处是好处”了,不管是摄影,还是市场。其实当第一片雪花飘落的时候,所有的雪花都已经在你心里了。

  说到这,不禁想起了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欧洲青年到一个小岛旅游。他看到一位老渔民坐在海边悠闲地晒太阳,就好心的上前劝说:“老公公,你应该出海打鱼啊。”

  老渔民问:“我打鱼干嘛?”

  青年说:“打了鱼可以买一只大船。”

  “然后呢?”老渔民问。

  青年说:“打更多的鱼买更大的船啊!”

  “然后呢?”老渔民又问。

  青年说:“用更大的船挣更多的钱,然后再悠闲地享受阳光。”

  “那我这会儿在做什么?为什么非要转一个大圈再来晒太阳?”老渔民笑了。

  也许有人会嘲笑那老渔顽固保守不开窍,但是我却欣赏他那“无为而为”的智慧。所以,我想最后补充一句话,那就是在上面提到的实现摄影市场化的六条途径之外,还有一条“不名而名,不利而利”的第七条路,也许更值得严肃的摄影人考虑。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