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t+Auction 给艺术投资者的忠告
2009-01-21 15:32:46 陈沛岑
Art+Auction年度特别企划
《Art+Auction》,今年的年度特别企划当中有一篇文章访问了两位原本在华尔街金融产业工作,但后来因缘际会转行成为画商的财经专家芒钦(Robert Munchin,在1990年之前,他曾为美国高盛(Goldman Sachs)公司合伙人、纽约证券交易所所长,现为曼哈顿「L&M」画廊负责人,以经营战后与当代艺术名家为主)与艾德曼(Asher Edelman,现为Edelman Arts Inc主持人),两人谈论了对于艺术投资的态度及近期的市场观察,当中有些观念或许值得参考。
有趣的是,虽然两人都是画商,但他们皆认为自己首要是「艺术鉴赏家」,而「透过买卖作品获得利润」则反倒是他们次要的「专长」。例如对芒钦来说,一件作品并不只是一个「可以让他获利10%至15%的对象(object)」,而谈到艺术投资,不管是以收藏家或画商的身分进场,他第一个考虑的问题一定是:「自己有多喜爱这件作品?」其二是,作品的价格是否为自己所能负担?接着他会试着评估有了这件作品,是否会让他的人生变的更美好?简而言之,出手购买或竞标的最根本原因,一定是基于对作品本身的喜爱。
再者,芒钦认为:购买作品不能只看近利,或依据「潮流」,而是需要有自身的价值判断。艾德曼也提到,虽然拍卖公司有时会对拍品提出特定金额担保,做出一定要拍出的保证(如未拍出,拍卖公司即会自行吸收买进),许多人也认为既然拍卖公司可做这样的承诺,此拍品的价格必定是公道的,然而他认为若有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样的委托保证也是拍卖公司「创造新价值」的策略手法之一(拍卖公司终究考虑的是商业而非艺术),而此以价钱来衡量的价值,通常并不一定是正确的/等同于作品的美学价值或能代表其艺术史上作品的重要性。
而不论大环境的时机好坏,在艺术作品买卖的过程中,不论是何等的高手、专家仍不免会产生误判或犯错,但芒钦认为:「承认错误,记取教训后放手向前行、重头再来」是必须的心态,不管在交易或是人生的路上,「行动」总是比害怕、畏缩、或只是驼鸟心态的祈祷事情能够好转,来得有效多了。
(责任编辑:汉唯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