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高仿真艺术品市场渐热

2009-02-06 09:00:00 徐小青

  不久前,在雅昌十五周年展览现场,记者见到了几幅特别的画作。说其特别,是因为这些作品都是成对出现,而且每一对看起来都如双胞胎般一模一样,虽然明知两幅中必有一幅是仿制品,但不经提示,还是分辨不出。

  这些与真品极为神似的作品,就是高仿真艺术品。这种三四年前还令人感到十分陌生的特殊艺术品,现在正被越来越广泛的受众群体所接受,市场走势渐渐趋热。

  限量发行程序严格

  2008年12月26日晚,雅昌集团十五周年庆典活动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虽然同时进行的专题展独具匠心,但和本报记者一样,众多参观者对于并排悬挂在墙上的一组真品与高仿真艺术品都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现场还有同行与记者打赌,猜测到底两幅中哪一幅才是真品。

  提起仿制品,人们通常会有所疑虑。其实,高仿真艺术品与“赝品”的概念完全不同。高仿真书画作品一般是经过画家本人或博物馆等相关机构认可、限量发行的作品。不但能够真实还原原作风貌,而且可以保护原作者及收藏者利益;“赝品”则多以不法经营、获取暴利为目的,跟前述特点恰恰相反。

  据介绍,高仿真复制品的面世程序十分严格。一般情况下,每件原作的高仿真复制品数量为100件,并且要经过编号。以雅昌的高仿真复制品为例,每件作品还采用了独立的二维码防伪技术,可以通过读取产品信息来获取产品的版权信息,从而保证作品的权威性与真实性。

  根据原作的稀有程度、年代、艺术家作品市场行情、尺幅等各方面因素,每件高仿真复制品的价格从一二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画家差点认不出原作

  人们钟情于高仿真复制品,价格低、容易获取当然是原因之一,但其与真品难以区分的相似度,更是重要因素。

  谈到高仿真艺术品究竟与原作有多神似,雅昌的工作人员给《世界新闻报》记者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次,雅昌替一位著名画家制作了一幅高仿真画。画制好以后,工作人员将原作和高仿真画一起送到画家家中。第一眼看去,竟连画家本人都愣住了,因为分辨不出哪幅才是自己的原作。

  雅昌企业集团总裁潘剑平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专访时,向记者证实了这件事。不过,他笑着接道,“猛一看确实真假难辨,但他仔细看的话,还是能分得出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想复制得“神乎其技”,除了技术的先进,将画面本身处理好,所选用的材质也很重要。几年前,故宫博物院藏《隋人书出师颂》高仿真品出版,其材质就很不寻常。《隋人书出师颂》的原作所用并非普通宣纸,而是皮纸。制作方发现即使采用很接近的宣纸,也难以完美再现原作原色,于是屡次实验,多方寻找,找到与当时材质、结构非常相似的皮纸,才终于完成这件高仿真艺术品。雅昌在材质方面也是经过了反复试验和研究,现在所使用的材质是自制的一系列油画布、绢本、宣纸等特殊材料。

  一出世便成为市场宠儿

  其实,对于艺术品,谁都愿意购藏真迹,但真迹只有一幅,且售价极高,有时可遇不可求,有时遇都遇不到。在这种情况下,高仿真艺术品满足了许多人的需求。

  雅昌企业集团总裁潘剑平对记者介绍说,高仿真艺术品的受众范围很广、层次众多,不但有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企事业单位,还有艺术家、艺术爱好者,以及普通老百姓。可以说,高仿真艺术品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博物馆要进行展览,但一些特殊的古人真迹不适合经常“抛头露面”,高仿真艺术品可以满足这部分的需要;一些企事业单位,如机场、酒店等,需要进行艺术装饰,大同小异甚至千篇一律的装饰画已经很难体现出各家的独特风格,名家名作又所费不菲,高仿真艺术品生逢其时。

  在普通老百姓的家里,同样存在如上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生活水平以及艺术鉴赏眼光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满足于在自家的客厅里挂上一幅商店里随意买来的风景画。

  “我们要体现个性化。有人喜欢油画,有人喜欢山水,有人喜欢齐白石的虫草。多元化需要使得高仿真艺术品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潘剑平说。

  此外,一些成功人士或者艺术爱好者,也希望收藏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品。这种收藏不是为了投资,而是为了欣赏或者临摹、学习。从这种目的出发,去买原作固然好,但成本太高,购买高仿真艺术品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有趣的是,即使是一些艺术家也对高仿真艺术品表示出了浓厚兴趣。潘剑平说,这些艺术家虽然本身从事艺术,但还是希望可以学他人所长,融会贯通,具有传神特质的复制品,对他们的学术研究工作,大有益处。

  正如有人曾对高仿真艺术品为何如此受宠做过的结论:古人真迹藏在深宫不肯轻易示人,名人名画在收藏家手中辗转,一般人很难欣赏到。高仿真艺术品应运而生,它们一出世便成为市场宠儿。

  链接 / LINK

  在西方国家是成熟产业

  细究起来,高仿真艺术品其实古已有之。我们现在所珍藏的一些古人书画,有可能就是元代人模仿宋代人,宋代人模仿唐代人所画。不过,这种高仿真之作都没有形成规模。直到几年前,高仿真复制对于普通人还是一个陌生概念。现在市场上出现的高仿真复制艺术品,从何而来,有无授权,很多人也一头雾水。

  两三年前,高仿真复制艺术品开始渐渐引起人们更广泛的关注。首先是企业向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提供这种复制服务,之后,高仿真复制技术以及产业化逐渐成熟,开始面向社会大众销售。据雅昌集团总裁潘剑平介绍,雅昌拿到授权、进行高仿真复制的艺术品种类很多,既有中国古代书画传世精品,也有近现代中国书画名家名作,中国当代艺术大家的代表作品等。

  如果高仿真作品真的做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会不会给售假者以可趁之机?对此,潘剑平认为,这种可能性相对较小。因为高仿真品的价格与原作相差甚远,真品通常价值不菲,如果有人以仿品代替真品出售,对方自然会找专家或专门机构鉴定。高仿真艺术品虽然与原作相似,但也逃不过专业人士之眼。

  相较于国内高仿真艺术品市场的刚刚起步,高仿真艺术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属于成熟产业。

  据悉,高仿真艺术在西方国家的产业链包括画廊、美术馆、展览业、拍卖行、艺术代理公司、评论家、艺术家、专门的打印机构及监管机构。这与西方国家法律严格,卖假冒品一旦被抓就可能导致倾家荡产有关。

  在西方国家,采取限量发行,且有画家签名的高仿真油画一般会卖到原作价格的1%。

  业内人士认为,收藏高仿真书画,既可以欣赏到与原画一模一样的神韵,又由于其限量发行,未来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如,2005年6月,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一幅珂罗版吴冠中的《古韵新腔》就拍出了4万多元。该作品由吴冠中亲笔签名,限量120件,拍品是其中第37号。

(责任编辑:汉唯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