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家孟阳阳:敢于革新,敢于突破

2009-03-17 11:16:01 俞愉

  

  1.Q:请简单介绍一下你学画画的经历和你现在的情况吧。能不能简单透露一下你今年毕业创作的构思和计划,以及你今后的打算呢。

  A:我小时候手特别好动,从会拿笔开始就不停的乱涂乱画。墙上,地板上,书上,照片上,反正能画的地方都有我无法辨认的笔迹。上小学的时候,我家里的绘画书,童话书里的插画已被我临摹了好几遍了,对画画有浓厚的热情。这时家乡办了个农民油画工作室,在那里第一次我认识了油画,闻到了油画的香味。我每天不厌其烦的跑去看。最后,那里教油画的老师忍不住的对我说,小朋友,喜欢画画吗,叫你爸爸来见我吧。从此我开始了正规的美术培训,一直到考上我心仪已久的四川美术学院。

  现在的我可谓是一帆风顺,走得稳稳当当。在这几年里,付出的努力使我离艺术越来越近,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魅力。特别是进入商业市场后,不管是作品还是我内心都成熟了许多。

  今年的毕业创作,还是会延续以前的风格,不管是画面还是立意都会更大胆,更有张力。在空间的扩展和情绪的把握会更加熟练。其实,毕业对我来说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走上职业道路后我会面对更多问题,这都需要耐心的去解答,保持热情,实现自己的梦想。

  2.Q:第一次见到你的作品,画面主体和色彩的流动感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杜马斯(Dumas),我也看到有评论文章评价你的作品跟培根的也有几份相似。你个人认为这些前辈对你的艺术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请谈谈在你的创作经历中对你影响较大的人物和事件吧(比如有名的艺术家或你身边的人)。

  A:杜马斯,培根,世界级大师,他们的艺术是留给世界的财富,是艺术家的榜样,是我们的老师。第一次看杜马斯作品,让我惊叹,原来这就是艺术,和我心目中那个懵懂的意识一拍即合。从此我脑袋“开窍”了,找到了感觉,尝到了自由的味道。

  还有很多艺术家在我刚开始创作阶段都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这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学习他人的经验,他们的精神不等于说抄袭表面的主题或者图式,关键是要发散开来,倾听内心的声音,走出自己的路。

  在我的创作经历中我的导师钟飙给了我最大的鼓励和肯定。一个人在刚开始起步就得到肯定和鼓励那是多么的激动啊,这几年来我一直怀有这样的热情和自信走得自由自在。

  3.Q:你的大部分作品都将人物从背景和环境中抽离出来,独立存在。这样就减弱了作品的故事性而使解释性加强了。但你新的作品,又仿佛有意将人物置于一种场景中,同时你又用题目来指明了作品的导向(如《来自海边》)。请简单谈谈你这样创作的原始想法吧。以后你会更多地尝试这种故事性和背景场景的添加么。

  A:我的大部分作品都将人物从背景和环境中抽离出来,这样做是想把焦点都集中在主体物上。抽象的背景也好具象的背景也好,我都不排斥,只要能达到我的目的。只不过现阶段的我很喜欢抽象背景带来的梦一样的感觉。似有似无,有无限遐想。

  《来自海边》,也是靠笔触和色彩变化营造的抽象的场景。这是最近尝试的用抽象手法表现具象空间。来自海边,这个题目是关于对自由的想念。画面中大海,蓝天是人物忧郁情绪的根源。画面故事性的表达也是我不断研究的方向,有了故事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

  4.Q:你说你不想在绘画过程中注意过多的技巧,比如笔触、结构和层次等;但在你的画面中很容易感到你为了求得画面的平衡和色彩的和谐,反复地调整和整理过情绪。所以是否可以说你主观上还是很重视绘画技巧的,但事实上在创作过程中又常常无法控制你从画笔下奔流而出的情绪呢?在真实生活中,你又是怎样平衡这种矛盾的呢?

  A:其实我是很注意绘画技巧的.结构,层次等是基本的构成画面的因素.色彩和笔触是对画面情绪的表达,我只是不喜欢矫揉造作。传统的绘画技巧灌输的是把一幅画“满”,画得不能再画下去为止。这时候画面貌似“完整”了,支离破碎,很多情绪已流失,剩下的时间只是在盲目的填鸭。所以当我真正开始画画的时候,就在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东西是要“吐”出来的,置身事外,换个角度改变观念。

  5.Q:很多观者可能会觉得你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未完成”的感觉,不过可能你本人就是喜欢这种“未完成”状态中所特有的直率和纯真吧。那么现在再回过头看反观你过去的作品时,有没有你想重画或接着继续画下去的作品呢?如果有的话,比如说哪一张(或哪一种)作品?说说你觉得自己作品中还有待改善的地方吧。

  A:我喜欢“未完成”,有新鲜出炉的感觉,这样使画面更有节奏感。希望这种状态中所特有的直率和纯真能传达给观众。

  我不会重画或者改进以前的作品,哪怕是没处理好的地方也显得珍贵与怀念。过去的画代表的是过去我的状态。有过去才能对比将来,我才能从中审思什么地方进步了,什么东西失去了。

  6.Q:在你的作品中尽管有明快的色彩,也有小伙伴的笑脸(如《三个孩子》),但仿佛总伴有一种淡淡的哀愁。你觉得这是缘于你内心的孤独,抑或是客观上由于人际关系的疏远而造成孤单状态的反映呢,或者说这是缘于你对生命本真的不断追求过程中的一种悲观主义表现?

  A: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小角落在述说自己的心身。我相信大多数人这个角落的基调都是蓝色的。我相信关于生命的种种是悲观的。人的一生不是一个大痛苦便是一大堆小痛苦。快乐只是暂时的,只是为了缓解痛苦,得到满足以后又是痛苦。(这样说未免也太悲观,我其实还是很乐观,但又觉得这句话很对。)淡淡的悲情又是美的,它没有了欲望,高贵而纯净。这样的心灵体验自然而然的流出了画面。小孩的笑脸透过成人的眼里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

  7.Q:你曾经说过正是你快乐的童年造就了你喜欢自由又十分随性的性格,那你的这种“随性”的底线是什么呢?简单谈谈你的父辈吧。你觉得你和他们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A:“随性“的底线应该是不能跨越道德和责任。是在有限范围里的自由。没有了这个界限也谈不上真正的自由。我们这一代受西方自由观念影响比较多。父辈的传统观念是乎在现今社会显得比较被动。在我们看来中国的传统观念也是随社会变化而变化,适应新环境,与社会发展同步。主要表现在更加敢于革新,敢于突破。

  8.Q:你从大四一毕业就和画廊签约,进入了商业运作系统,和其他同龄人相比你仿佛拥有更多的市场实战经验。能不能简单说说你在创作之外、在艺术市场中学到的经验和教训?面对从去年年底开始席卷全球的经济低迷对艺术界的巨大冲击,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你准备采取怎样的应对方式?

  A:在艺术市场中,我学到最重要一点是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对艺术的追求在是才是最根本的。倾听内心的声音,而不是以市场为风向标,这样我们的艺术才能健康发展。

  经济危机可以说对市场对艺术家都是考验。认真对待经济危机对艺术市场冲击的两面性。这对艺术家不一定是坏事。这时候我们艺术家有时间冷静下来了,整理思路,更真实的看待艺术,踏踏实实的,潜心做好自己的作品,做一个真正的好艺术家。

  9.Q:请简单谈谈你对日本当代艺术的看法,或者举例说说你喜欢的日本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A:众所周知日本是最早最全面接受西方文化的亚洲国家。在受欧美文化熏陶的情况下又大胆探索具有日本文化特征及反映民族性格的表现形式。日本当代艺术既有甜蜜细腻,技艺工整又有强烈的自我表达,很值得借鉴与学习。

  我最喜欢的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他笔下的人物眼睛上吊,撅着嘴,坏坏的,但又寂寞得让人怜爱。看奈良的作品,内心有说不出来淡淡酸酸的感觉,或许是躲在自己心中的那个怪小孩在作怪了吧。

  10.Q:如果不画画不当艺术家,你最想从事怎样的职业?你父母呢,他们最希望你从事哪种职业?

  A:很多人很羡慕艺术家,最特别的一点就是艺术家从事的是自己最爱的事业。现今社会,绝大多数人做的是别人要他做的工作,说的别人要他说的话。我很幸运,也很感激,艺术给了我生命。所以我不知道除了画画当艺术家我还能干什么。就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吧,艺术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踏踏实实的投入我的热情,我会做得更好。至于我的父母,是我最该感谢的人,哺育我走上艺术之路,从来没有逼迫我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在他们心里孩子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是他们最值得欣慰的事,对我将来的选择也是无限的支持和肯定。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