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存放、正确使用、定期养护、科学修复中国古典家具讲究多
2009-04-01 15:22:55 卢轩
中国古典家具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但流传至今,明代以前的家具已是凤毛麟角。通常,谈到中国古典家具,一般来讲是指明清两代的中国古典硬木家具。 一般选用紫檀、黄花梨、木、铁力木等名贵硬木,也不乏采用榉木、榆木、核桃木等柴木,采用榫卯结构制作工艺,且表面通常打蜡或髹漆,用以装饰和保护家具,如果使用中保养得当,可以代代相传、长期使用。
古典家具的日常保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存放
温湿度的变化会引起纤维的胀缩,导致家具变形甚至坏损,湿度过大不容易滋生霉菌虫害。条案、柜子、桌子摆放时与墙壁要保持一定距离,绝不能近贴墙壁。因为如果贴得太近,砖墙上的水气就会侵蚀家具,使家具受潮,引起霉变、变形,还会损坏家具表面的蜡层或包浆,进而损坏木质。应避免临窗摆放,以免在阴雨天气中受潮,涨坏表面,损坏榫卯。尤其是带面的家具,如桌、箱柜类等家具,受“干缩湿胀”的影响,在风口处吹久了家具面容易开裂、翘曲。冬季北方家家户户都生暖气,人离暖气近些很舒服,但家具要离暖气远一些,以免因温度过高而引起木材过分收缩,导致开裂。同样的,装有空调的房间内应摆放几盆花草或鱼缸,保持室内湿度。相反,如果存放在平房和地势较低的屋内,地面潮湿须将家具腿适当垫高,否则腿部容易受潮气腐蚀。
总之,古典家具的存放必须注意温湿度的变化,适宜的环境条件是,温度15-25℃,相对湿度50%-70%。在这种条件下,木材的伸缩率小,大漆的耐候性好,有利于家具的保养。
2.正确使用
俗话说:“冷桌子不能沏热茶。”热水杯绝对不能直接放置在家具表面上,有色液体要避免洒到家具上,会留下不易去除的印迹。在家具上放物品应垫一层软膜,垂直方向轻放,以免破坏家具表面。同时要注意家具上不宜长期铺塑料布之类不透气的材料。
家具表面避免长期放置过于沉重的物品,时间久了会使家具变形。有一种条案叫搁板条案,案面很长,很厚,也很重。它的案面与案腿不是一体的,而是可拆卸的。北方俗称“一块玉”,南方叫“梗板”,流行于清末,人们一般用它来放笨重的自鸣钟或山石盆景等。 因为案面上的物品很笨重,所以案面承受的压力非常大。案面两端因有案腿支撑,所以不算吃力,但案面中间却是悬空的,时间长了会有塌腰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应该每隔一年或半年把案面翻个个儿,略微弯曲的案面会因为换了受力方向而还原。
另外,在搬运的时候,一定要将家具抬离地面,轻抬轻放,绝对不能在地面上拖拉,以避免出现如榫卯松动、脱漆、刮伤、磨损等问题。正确的操作方法在第8期拙文《保养琐谈》中已有所提及,这里就不再赘述。
3.定期养护
一般大家都知道不能用湿抹布擦拭家具,以及定期打蜡养护,防蛀等这些问题, 一般性其中打蜡可谓家具保养的秘诀。这里简要介绍一下打蜡工艺中值得注意的几点问题:
(1)清洁。这个步骤看似不起眼,其实是打蜡是否成功的关键一环。打蜡必须在完全清洁灰尘污垢之后进行,否则会形成蜡斑,或造成磨损,产生刮痕(图1)。
(2)蜡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的喷蜡、水蜡、亮光蜡都不好,尤其要注意不能用汽车蜡。最好是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川蜡(图2)。
(3)打蜡技法的选择。打蜡技法可以分为干抹硬亮、干抖亮、烫蜡等,要掌握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原则,循序渐进,均匀上蜡(图3)、(图4)。一般来说,每半年上一次蜡即可,但若遭到刮擦、碰撞或磨伤,就要请专家及时修补。
4.科学修复
由于年代久远,古典家具需要修复的不在少数。在动手修复前,都要弄清其类型、特性及用途,并要对其时代背景、材料性能、榫卯结构、髹饰工艺等十分熟悉,修复时应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形式特征、制作工艺、结构特点和材料质地等,都不能随意拆改、增减,必须尽最大可能保持原物的原貌和完整性。修复后尽量保证材料相同,结构和造型一致、制作手法协调。同时要遵循文物修复的可逆性原则,即修复失败时能够恢复到原状。切忌使用铁钉和化学粘合剂,成了行话里的“绝户活”。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