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时代的挑战
2009-04-01 17:19:15 马菁汝
美国学者斯特肯和卡特莱特在《看的实践:视觉文化导论》一书中认为:视觉是文化显示在视觉形式的层面—绘画、版画、摄影、影片、电视、录影、广告、新闻影像和科学影像。在视觉文化时代,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把握,靠的是图像模式而不是文本模式。
■ 识读场所:从正式场所走向日常生活
视觉艺术已经突破艺术领域的界限,广泛深入到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们观看图像的场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在传统的以语言、文字为主导的文化时代,艺术家是创造视觉符号产品的主体,造型艺术是生产与传播视觉符号产品的主要途径,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等正式场所成为人们接触这些视觉符号、观看图像的有限场所。而现在,一个庞大的由影视、设计师、媒体制作者、形象专家、美术顾问等构成的文化产业已经诞生,生产主体急剧增加,而传播视觉符号产品的媒介也随着技术的发展拓展到影视、广告、摄影摄像、表演艺术、多媒体展示等诸多领域,视觉符号产品已经主动走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人们可以在商场观看广告,在家里面上网、看光碟……。可以说,视觉文化从文化的边缘位置走向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经验的中心,人们越来越关注视觉文化从经典艺术到大众影像的探讨。正如伯格在其《看的方式》中写道:过去是人们接近形象,比如到美术馆里去欣赏各种绘画作品,现在则是形象逼近我们。图像化、具象化的现实成为从事摄影、电影、电视、广告、美术、艺术史、社会学及其视觉研究者的注意焦点。
当下,在视觉文化背景下,我们所看到的事物都是透过某种技术手段呈现出来的,各种影像、视频、广告等视觉产品通过技术的复制手段制作出来,并通过技术性多媒体来观看。当传统艺术作品被技术的复制手段彻底颠覆后,作品传统的解读方式同样也遭到无情地解构。“技术性的观视”已成为视觉文化最重要的识读手段。
■ 信息技术催生视觉艺术教育
视觉文化时代是由信息技术时代催生出来的,信息技术提升了信息沟通的速度、效率,推进了国际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叉渗透、碰撞与融合。因此, 在消费文化膨胀、人们被各种视觉产品所包围的视觉文化时代,图像作为一种流行于全球而又无需翻译的语言,更能充分阐释视觉经验或“视觉识读能力”。这从各国早期的美术教育均以培养学生的描绘(造型)技能为主要目的,普遍采用以临摹、写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到多媒体、多种手段介入教学足可显现。进入21世纪以来,视觉文化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美术教育的冲击日益增强,后现代艺术与后现代教育思潮也促使艺术教育观念再次发生新的变化,一些学者提出了超越美术范畴的“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和“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等新的理念。在欧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不同层次上都开设了视觉素质课程,有的学校开设了视觉文化专业。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视觉文化课程就基本集中在视觉和符号传达与知觉、认知和社会关系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上。课程涉及社会学和心理学问题,以及美学、符号学、空间研究和信息环境设计等领域。
在我国,视觉识读能力教育虽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毕竟处于起步阶段,还很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的反思、总结和提升。从高校开看,视觉文化方面的高等教育发展迟缓。目前很少有高等学府开设视觉艺术素养方面的课程,至于把视觉艺术素养提到专业的高度,开设视觉文化专业的高校更是寥寥无几。这有师资方面的缺憾,也与教育体制在很大比例上存在知识结构分配不够合理等方面有关。另外,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均,不同地域、不同级别的学校获取的财政资源、师资力量落差极大,人为地造成了受教者无法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也影响了视觉识读能力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 培养开放思维增强视觉识读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育遵循单一的线性模式到当代学习美术的模式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已不仅仅只局限在学校中进行。因此,在视觉文化背景下,以学校为主的艺术教育必须以全新的开放式思维,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或积极引领学生关注学校以外的多维视觉空间,或让学校以外的多维视觉空间介入到学校教学中来。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艺术商业机构对艺术品的多层操作空间来学习和了解当代视觉文化发展的动态,诸如画廊、艺术博览会、各种艺术展览活动、艺术品拍卖会等等。同时,互联网所提供的互动空间还可以让人表达感想,交流看法,引发头脑风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渠道。
目前,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中小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对高中、初中和小学教师提出了学历达标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虽然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也应看到,这离视觉识读能力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高校应该积极地把视觉识读能力培养作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予以重视,并开设相应的通识教育课程,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积极创办视觉文化专业,培养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更要把视觉文化课程作为主要的专业课程纳入其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素质。同时积极建立与视觉识读能力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师教育评价机制和评价办法,激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按照视觉识读能力教育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视觉识读能力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