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鸢飞鱼跃 刀底千兽——品印饰之美

2009-04-20 14:25:04 王文甫

  物以饰而得美,印有饰而得趣。

  那些鸢飞鱼跃的图案,那些形态奇妙的兽钮,林林种种,万千气象,使我们欣赏到由印章艺术派生出的另一种艺术形式——印饰。印饰,脱胎于石章,而石章最多则产于福建寿山。因此无论薄意还是印钮都以寿山为本。寿山地区自清以来也是名家辈出,并形成了雕刻流派,使我们今天见到那么多精彩的作品。

  印有平饰、立体之分,平饰一谓:薄意,借书画之意境,借刀为笔在石上呈现出精美画卷。薄意者,技在薄、意在画。所谓“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是薄意精品的标准。因此,好的薄意作品是典雅的、附有文人意趣的石上画。为了达到如是要求,制作者不仅先应成为一流的刻手,更需具备较高的书画造诣。审石为度、运用巧色,方能创作出集书、画、刻于石上为一体的精品。

  在众多薄意高手中,林清卿为其中佼佼者。他创之“西门清”薄意流派,风靡艺坛,为一后来者,如王炎铨、王雷庭也是一时俊杰。另外与其同时代的“东门派”则以林友清父子颇具影响。

  立体一曰:印钮,将雕刻工艺缩龙成寸,于寸方之间刻出精美的钮式。

  印钮是印饰中用得最广的手法,也是最为丰富多彩的。中国制钮工艺事实上是玉雕的分支,随着石材在印中的广泛使用,以其质地的易刀、色泽的多彩为印钮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在文人崇尚诗书画印的结合而介入印章的制作之后,其艺术格调得到了极大的递升,文化内涵渐渐深入,玩赏性得到了加强。这种从工艺到艺术的质的变化,使印的玩赏功能远远的超出了实用性质。所以,历史上才会产生出真正刻意求工、鬼斧神工的印钮之作。亦为印钮艺术在艺坛中争得一席之地。名家如杨玉璇、周尚均被誉为运刀制钮如鬼工的大师。自清之降,从整个钮式发展来看,大约可以归纳为:镂雕工艺走向精致化,作品内容追求多样化,提高了作品的鉴赏层次。

  图3、图4所示为清代钮工铭心绝品,清工较之近代制钮工艺而言,没有近现代那么精细,因为近代工具、技术均有了明显的进步,人们也追求更精致的刻工。所谓的乾隆工今天看来,也并不是十全十美。因此,清代钮式精品非常少见。图3、图4印制钮工艺尽善尽美,作者用尖圆刀并用,集各种雕刻技法于一钮。兽首张嘴吐舌、怒目圆睁、牙爪剔空,工艺极为细腻。寿山刻工在制兽钮中有刻兽规律,所谓:“啼狮、笑凤、落颜龙”。刻的古狮多为瞪圆眼,张大嘴,仿佛在怒吼。在兽体的处理上,作者集雕与刻为一体,整印从立体到半浮雕,再到浅雕合而为一,最后尖刀刻纹饰于背。这是一件无论从设计、钮工,还是石材方面来说均为上乘之作。

  另外,印饰之精品有的很 擅长用石本身的巧色来设计。谈到薄意的制作,林清卿以其毕生的实践总结认为:“刻石以花卉最难,妙在善配巧色石”,这个创作原则同样适合于印钮。如图6的巧色运用之妙,真绝品也。双兽由于巧色之出奇运用,黑白交错,双兽显得既分又合,合中又有分,它们的关系也在无言中展现,这种就是可以让藏家为之不舍的精品。因此,不管是薄意还是印钮,或借石为度运用石的巧色,或精心设计作出各种印饰。其精绝者,品之真有爱不释手的感觉。这就是印饰魅力之所在。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