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强:我的批评观
2009-04-22 09:44:52 陈健强
谈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问题,矛头一定要透过现象指向核心本质。
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是:现时社会业已形成贫富阶层,艺术也受到社会影响,使艺术大腕近似于财团大企业,他们掌握着各种资源,从而聚啸山林形成圈子化。接着大腕背后炒作团队出现,以明星化形态炒作现象出现。招致艺术家为炒作服务,以钱包装,形成时下的快餐文化,造成艺术作品匮乏。招致搞个展好似操作好莱坞商业大片,使得真正为艺术执着的艺术家难于出头。还招致了暗箱操作,艺术品迎合市场,迎合西方殖民主义意识。甚至招致媒体、画家、画商连成一体,为经济服务,为西方意识形态服务。怎这般形态呢!
艺术形态的恶化,艺术家出人头地艰难,还招致画坛潜规则。换句话说,通常,一个画家是不会真心称赞另一个画家的,一个画家更不会在画商面前称赞另一个画家,也不轻易介绍另一个画家给人认识,更不会介绍给画商认识……综上所述,都是饭碗问题,也即是资本作怪。
受社会及艺术形态影响,环绕当今批评界的生态:一是权贵资本;二是圈子化;三是批评本质的迷失。当今,“权贵资本”充斥着批评界,为了权力的获取,形成裙带关系,形成圈子化。艺术新秀没有个把圈舵带路,休想进入圈子,没人带路等于不受人把握,不受人把握等于不受人操纵,说来说去,还是利益。
正在经历着商品大潮冲击的今天,批评不切入当前最严重问题有什么用呢?最严重的艺术问题它并不是呈现单个,而是金字塔式的系统,所以我们的艺术批评要开门见山,刺进问题的本质,一针见血。我撰写批评或者评论文章通常是这样的:首先要看有没有艺术家个人面貌;其次是看作品所处的语境体系;第三是看作品能否触动我的内心深处。此三者是主要过程。刚看作品时,如果眼前一亮,内心一震,我即刻弹冠相庆。
个人面貌是指有没有艺术家自己的生活经历、学识修养融入到作品里,说自己的话,唱自己的调,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是“屈打成招”被教条束缚。更不是“鹦鹉学舌人言亦言”。而是有感而发。最高端是个人面貌。退而求之就要看他跟别人结合得如何,有没有做好到位的互渗。
语境体系是有一种面貌之后,看这种面貌对语境体系有没有一定的建树,或已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而又不断地探索。更进一步是看他在自己的风格上有没有进一步创新,向前发展,拓宽语境。
第三是作品要感动人,作为一个作品的出炉,首当其要是感动人,或引起别人的反应,在感动别人之前首先要感动我。除了作品要感动人,还要有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批判问题、解决问题的功能。
所以我的艺术批评观以先看作品为主,然后听艺术家的自白剖析,再简单区分艺术家是大范畴的美学范围还是传统的美学范畴,所做作品一切都还联系着美。是在美学的基础上再追求其他。或是艺术的社会学转向,是讲问题的,是为了强烈地讲问题从而参与社会问题,手法并不在美学范围,直接切入到哲学里。
纵观世界艺坛和分析我国的艺术思潮,看艺术家是融入到天下大势,抑或有开拓潮流的苗头,抑或艺术家的思考是在一个特定范畴,特定语境体系。并在思潮和语境体系中所处什么位置,及艺术家在所处的各种思潮、思辨、美学中的反应,及所作的措施、理解、看法。再看发出的语言是什么,有没有发言权,当然,首当其冲是看结出什么果,下出什么蛋。
评价一个艺术家及作品我强调用立体思维。强调用新的眼光发掘艺术家,从高度、广度、深度,梳理艺术家所有的优点,整理出系统性的优势,并把核心优势充分展现出来,从而提炼出艺术家的灵魂。进而张扬艺术家的个性,发挥特点,切入权威性、唯一性、排他性。并且把艺术家及作品提升到一个层面上来,通过拉起一个衬托一个的“识英雄颂英雄”法,将艺术家及作品的精神提升,进而提炼出作品的主义、路线,甚至于提炼出作品的利益集团。所作的努力是将艺术品由一个优点提升到一条发展线,再提升到一个面,这样系统地张扬艺术家的语境体系。通过这些,再纵览天下大势,给艺术家指出一条发展的康庄大道。指出作品发展的战略战术切入点,从摆弄思想的层面辅助艺术家创作出经典名作。
策划一个展览我首要的是对展览进行定性、定位、定量。分析具体作品的具体意义,主要从画风及风格进行研究;再分析此次行为的意义;然后分析此次展览的社会意义;最后是提炼出展览的精神内涵及思想意义。其间的系统概括能力显的尤为慎重。末了,还要关注展览的宗旨及目的。并对之从虚的层面分析,最后把一个展览提炼出一个灵魂纲领来,并用一句话概括之。
而我概括一个展览的意义离不开当下所处的各种环境,相对于时代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社会出现的各种变化,及展览放在全球的语境、全国的语境中,分析反应及对应之作用的意义。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