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显影
2009-05-08 10:32:04 未知
近年来,以现实社会景观作为拍摄对象的摄影作品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摄影创作中的一个新的现象并逐渐浮显出来。这就是我们之所以提出的“显影”这个概念的内在逻辑。从类型特征上看,这种摄影正好是一种介于传统纪实摄影和作为当代艺术的“观念摄影”之间的摄影类型。该部分的专题众多,主要有:
一、吴印咸的《北京饭店·1975》,这是一组关于空间景观的国家叙事的照片。
二、《桑拿浴》,李前进,桑拿浴早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典型室内景观,它是一种奇怪的混合体,它的暧昧性与平面性,瞬时性与文化性,它的华丽与低贱,它的身体性与社会性,它对所有上述因子的二元组合,都标示出我们社会的一种无机的僵尸般的活跃性质。
三、缪晓春《北京冲动》。该作品拍摄于2007年5月至2008年8月,历时一年半时间。累计拍摄数千胶卷,拍摄地点按经纬线交织点分布于北京市区,为大型文献式全景拍摄。
四、《广州中轴线·1999-2009》1999年至2009年,许培武在广州黄埔大道正对珠江新城中轴线的一个制高点,日积月累拍摄了中轴线从一片空地,逐渐建设为城市金融商务中心的整个过程。
五、《白宫》:杨铁军的《白宫》显印在全球化语境下,大量的空间移植和挪用充斥了我们的公共空间,形成新的城市地标、节点、边界、社群关系和社区伦理。
六、金江波的《中国市场图景》是对中国市场繁荣时期的纪录。
七、《计划性生育》(何崇岳),是对计划性生育的反思。
八、顾翔的《生态政治》似乎正是对丹尼尔.A.科尔曼《生态政治》中这段话的形象诠释:“地方决策者们看似对生态问题的冷漠无知实则反映了一个以敛财和集权为中心的社会的独特的潜规律。”
九、《工业城市的花园》:作者刘立宏认为,摄影需要记录这样的景象与事情。
十、《人造景观》(冯建中),作者认为:“人造出来的世界,只有人才能对此作出改变”。
十一、《城界》:在齐鸿看来,城乡结合部就是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一台巨型舞台剧,是过去的物件与当代的消费品、不文明与文明之间的种种矛盾关系撞击、交融后产生的事物。
十二、《权利空间+信仰空间》(渠岩):《权利空间》是我进入现实的开端,《信仰空间》是我深入现实的延伸。这两个领域都是中国当下最尖锐、最敏感的的现象和问题。
(责任编辑:王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