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陈国良薄胎绝技独步紫砂江湖

2009-06-01 15:41:14 张然

  紫砂壶始于宋代,盛于明代,历史上曾出现了一批批制壶高手,使得紫砂壶成为世人追捧的艺术品,近些年来,更是博得了大批收藏家和投资者的青睐,紫砂收藏热不断升温。有关专家建议,最好选择有良好背景、传承有序的紫砂壶名家的作品进行收藏投资。考虑到断代、辨伪的难度,专家建议与其选择明清老壶或已经谢世的大家的作品,不如选择一些颇具实力的中年制壶名家如陈国良、潘持平、葛陶中等高级工艺美术师的作品,未来的升值潜力更大。名家的壶令人爱不释手总是有其独到的过人之处,其中陈国良先生的壶总给人一种唯美轻灵的感觉,更是凭借薄胎技艺独步紫坛,显示了他深厚的功力。

  花货作品技法独到

  当记者见到陈国良本人,发现其衣着朴素、惜字如金,略带腼腆,给人感觉与他所塑玲珑精巧的紫砂壶无一点相似之处,就连他的工作室也是一间不过十平方米的陋室,工作台边的收音机还是改革开放初年的产物。再看他的壶,顿时觉得视野开阔,思绪一下游离到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之中。

  “我1954年出生于宜兴蜀山……紫砂陶艺生涯已渡过二十多年。回忆起艰苦的陶艺创作和自己成长过程,其点点滴滴令我难忘……自感平生最欣慰最幸福的生长在风景如画的宜兴蜀山之麓。这古老的窑场,捧着五色土,听到的是造缸先师神话般的故事……到现在我忘不了那孩提时代……”

  绞缠着孩提时代如梦幻般的想象,陈国良在传统剧基础创作花货:金钱松壶、供春壶、束柴三友壶、献桃壶、大君竹壶、天地壶、八宝葫芦、灵芝供春壶等。同样也有用历史传统造型加以发挥的光素器:虚灯壶、僧帽壶组、长城巨龙壶组、香玉壶、迎客壶、掇珠壶、三洋开泰壶、石瓢壶、祥云壶、虹途壶等。还有匠心独特,超越传统造型规律极具现代感的作品:力壶、海星壶、一洞天壶、天山小提梁壶、一帆风顺壶、圆三角壶……更有寄托了作者感情的创新之作:火中陶、秋艳壶组、卧云壶。每件作品都凝聚了创作者的心声,代表了陈国良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陈国良的感觉是朴实无华的,而他设计的紫砂壶壶体清秀,融自然之形和艺术之魂为一体,吸取自然万物的各种形态,采用抽象的表现方法,把大自然中生气盎然的植物提炼成一种情趣,从而把这种韵味转化在文化艺术品上。他的紫砂壶壶体饱满圆润,壶身明快的线条无不显示其深厚的功力和独到的技艺技法

  “薄胎如衣”惊四座

  陈国良是紫砂大师何道洪的学生,早年也是制作紫砂花盆、花瓶为主,因此比旁人多一份感悟。他做壶以胎体极薄见长,壶体重量要比常人的轻了许多,因此制作难度也要高的多。物以稀为贵,陈国良的薄胎茶壶很受台湾收藏家的追捧。自古以来薄胎瓷器、玉器因其轻灵剔透一直受藏家喜爱,紫砂壶也不例外。陈国良就是当代紫砂薄胎的代表人物。薄胎就是打泥片时打得比一般壶要薄,应该不算是一种工艺,而是一种技法,一种作者体现自己功力深厚的技法。陈国良比喻,制作薄胎壶完全凭感觉,琢制过程充满悬念、激情与刺激。就像是挑战极限,整个过程中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感觉使人知难而退,这和赛车、攀岩极限运动的参与者所经历的那种心里压力很像。

  薄胎壶看起来与普通紫砂壶毫无区别,造型同样是沉稳厚重,上手却很轻,正印证了老子“大巧若拙”的道家理念。一把150毫升的小壶,托在手上轻若一块浮石,仅重50克,壶壁约1毫米薄厚,几乎可以漂在水面之上。“在手疑无物,定睛似有神”的薄胎壶达到了观赏与把玩的双重和谐,其轻巧的感觉让人爱不释手,实为意趣创作之妙品。

  然而陈国良认为,薄胎壶还要更多的照顾到“观赏审美”和“实用审美”的要求,不能为了“薄”而“薄”,甚至让人不敢用手去摸,生怕会把壶给碰碎,这就是对于实用审美根本没有理解,这是目前对于迎合市场而追求“新、奇、特”的严重弊病,也是一些工艺师对于工艺内涵肤浅理解的体现。紫砂壶作为一种实用器皿,一旦失去使用的愉悦,那工艺的生命将会丧失极大一部分光彩。

  另辟蹊径别有洞天

  为了达到形神俱佳的状态,陈国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训练自己的想象力,再就是打磨手上功夫。他说:“制作紫砂壶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驾驭这个领域。有新的构思和想法,才能更好的发挥表现出来,创新就是发展我们的想象力。”怎样获得源源不断的想象力,作为紫坛花器高手的陈国良经常到大自然中寻求灵感。例如曾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的《阳羡溪头壶》就是他从家门口从小玩到大的小河中获得灵感。这把壶看似质朴而不规则,仿佛就是那山间卵石随意堆砌而成。“我平时喜欢到大自然中见,看到好的形体就会触发灵感,阳羡溪头壶取材于鹅卵石,它整个形状是用各种鹅卵石堆积而成,用紫砂的五色土分出不同颜色。”

  陈国良说,他做的每把壶在谁手上都大致记得,因此当有人拿着仿品找他求证时,不用上手,也知是假的,因为仿品只仿了他的形,而没有做到内在的神韵。陈国良做壶时像演员,做的是戏,审壶时,像观众,求的是艺。因此他的壶,既是器,更是艺。陈国良以花器闻名,他的壶看上去,花非花,壶非壶,虽然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另辟蹊径则别有洞天。

  每件都是精品

  陈国良认为,不管别人对他的作品是跟风追涨,还是真正被视为绩优股持有,都要对得起自己的作品,对得起自己的声誉,对得起藏家。否则很快就会成为垃圾股。他说,维护自己的作品和声誉就像京剧演员爱惜自己的嗓子一样。对于紫砂陶,陈国良一贯坚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其作品不论光素货,花货和其他都是追求有挑战的难、新、奇、巧和形成个人的风格,在创新和制作中更求精、求实。讲究实用与收藏兼顾、题材丰富多样,源于传统而别有新姿,形体优美,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

  所以陈国良的作品以精良取胜,纯手工,坚决不会找人代工,产量自然不高,一旦有成品完工,马上会有买家提走,这极有可能是才还了一年前的“旧账”。精品之作基本都已成为收藏者家中的心爱之物,而他的工作室中多半是尚未完工的半成品。一般来访者也只能通过图册来欣赏陈国良的心血之作了。曾经有台湾的商人为求得一把陈国良纯手工紫砂壶而在他的工作室泡了一周,最终还是因为实力不够悻悻而归。

  与韩美林合作

  明代陈曼生和杨氏兄妹的合作,将文人艺术与制壶技艺有机结合,推动了整个紫砂历史的更新与发展,此后历代都有文人与艺人的绝佳配合之作传世。韩美林作为当代美术的大家,对紫砂壶也是情有独衷,延续了文人壶的佳话。陈国良工作室的墙上挂着一副韩美林的画作,见证了两位大师之间的合作。陈国良说,当时他还在紫砂厂上班,韩美林到厂里参观,一眼就被他那奇巧光鲜的花器吸引,于是开始了两人的合作。但是韩美林毕竟不是做紫砂壶出身,也没有给陈国良限定太多框框,只是大致描述他想要的样子,然后画出平面草图。以后怎么做全凭艺人多年基本功的积累和对审美的感悟,把一幅平面设计草图还原成一件立体直观的紫砂精品,完工之后,韩美林连连称赞。

  个人简历

  陈国良

  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何道洪师傅学艺,其后从事花盆、瓶、挂盘等制作。1985年曾在陶瓷公司职校学校工艺、素描、雕塑、图案装饰。1986年任宜兴紫砂工艺厂艺术培训中心辅导老师和技术总监。1988年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造型设计”专业。1993年进紫砂工艺研究所专心设计自己的紫砂创新与制作。现职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人事厅颁发)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