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收藏家“泼冷水”:有些藏家用“讲故事”设局

2009-06-24 10:29:39 王健慧

  遭遇金融危机以来,艺术品拍卖市场在经历跌宕之后,似有回暖迹象。不久前,各拍卖行春拍频频传来不俗的成绩,让不少人心头为之一振。然而,大连万达王月宝斋负责人、著名收藏家郭庆祥却有意浇一盆冷水。

  日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应仅仅关注成交额、成交率,对于拍卖场上的种种现象有责任也有义务进行质疑和反思。

  现象1  珍品大回流

  在外界看来,珍品的回流或重现并非坏事。中国文物回到祖国怀抱是坏事吗?不是。珍品重新露脸,让大家再次重视它的存在和价值是坏事吗?不是。可是,郭庆祥却指出,这已成为一种现象,应该引起思考,不能认为都是好事。

  “一位以收藏当代艺术著称的海外藏家,突然拿出中国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精品拍卖,并且是以当年的成交价作为底价,在我看来没有理由。”郭庆祥说,“而把这么好的作品拿出来卖,是为了养护他的那些当代艺术,这就更没理由了。”

  姑且不论作品真假,对于海外回流拍品,郭庆祥反问道:“我们知道是好东西,难道人家就不知道了?原本揣在怀里的好东西,凭什么要送回来呢?这值得深思。”

  现象2 “讲故事”就能卖天价

  “讲故事”是证明拍品流传有绪的一种方式。虽然很多藏家以身说法,痛斥“讲故事”的害处,可还是有很多初涉收藏的买家不由自主地相信胡编乱造的“故事”。

  在郭庆祥看来,这些都是无法考证的故事,“从故事开始,送画人、拍卖行乃至参与竞拍者,形成了一条骗局链条。现在的情况是,大家的精品拍卖价格平平淡淡,相反假画、一般画家的作品都卖出了天价。”他指出,很有可能这位一般画家的作品在有的藏家手里一辈子都卖不出去,但是到了另一位善于“讲故事”的藏家手里就卖出了高价——这就是“做局”。

  在拍品真假这个问题上,拍卖行往往以“免责”条款从是非中抽身而出。郭庆祥指出,拍卖行的各项主管部门就是拦截伪作的关卡。如果本身就难辨作品真假和故事真伪,“又如何为买家负责?”郭庆祥说:“由此导致一个差劲的鉴定者到了哪个拍卖行担任主管,哪个拍卖行就会出现一批假画,成为业内无奈的笑话。”

  现象3  预展成了关系平台

  如果一家大拍卖行举行预展,现场会有很多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行话说的“搭船”。他们的目光紧盯那些正在看拍品的藏家身上,并且主动上前搭讪。这些人不是藏家,不是工作人员,而是其他拍卖行、尤其是一些小拍卖行派来的,甚至有人索性在现场散发广告传单。

  “近几年,拍卖行主管、法人到别家拍卖行预展现场去拉关系、抢客户的现象愈演愈烈。”郭庆祥说,“拍卖行不靠实力,而是跑去向藏家兜售。拍卖行如果没有起到对作品严格把关的责任,拍卖市场将不容乐观,藏家完全有理由拒绝进入拍卖行。”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谢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