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访】施慧:实验教学具有开拓性
2009-06-25 14:57:39 潘慧敏(实习生 周柱权)
第五空间——纤维与空间艺术展专访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第5工作室教授 施慧
雅昌艺术网:请简单谈谈纤维与空间这个工作室的教学理念。你们主要是想传达一种什么理念?
施慧(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第5工作室教授):就是说能够应用一些这样的纤维材质,这种纤维材质实际上是包含了一种很多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正好把这样一些材质的一个信息,能够传递出去。就是这样的一些信息和你要做的创作之间的一种延续把它做出来,这样的话,我觉得就是说你运用材料它跟你要表达的东西互相之间,它有一种关联。那么有了这种关联的话,那么你的作品,就好像你造一个句子你的词语用得非常的达意。我觉得现在正好是在当代艺术创造当中其实挺强调这个方面的。就是直接借入当下的一些社会问题,或者是生活现象,那么我觉得我们这些软材料有这么一个特性。所以我觉得我们正好面临着一个处在一个这样一个语境当中,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一块非常具有发展潜力。就是说它这一份潜力可以充分的发掘出来。在做当代艺术的时候,我觉得它还是非常独特的一个表现形态和它的这个语言。
雅昌艺术网:那它与传统雕塑相比有什么特点?
施慧:传统的雕塑上其实可能从形态来上,我们所做的东西,它可以称作软雕塑的形态。但是有一些东西可能跟这个装置的形态有关。但是我觉这个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就是说我们是在做艺术。我觉得艺术作品,把它称为雕塑还是装置,我觉得这个都不重要。
雅昌艺术网:重要的是它的一个作品能把一个想法承现出来。
施慧:对。
雅昌艺术网:那像你们这个工作室除了从学院的角度来说,除了培养艺术家以外,你们会不会从学生的就业问题,有考虑过这些吗?
施慧:就业问题呢,现在其实各个院校,都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学校的有设计专业,也有造型专业,那么应该来说,造型专业可能培养艺术家多,就是说,其实学生的选择,是想当艺术家,还是想当设计师,那么他这个是自己的选择。
雅昌艺术网:软雕塑由于它这个材料的特质往往不能固定于这个形态与空间当中,非常容易发生变化,就是你们在创作时会不会考虑空间与形态上的一个关系?或者就是它们之间偶然发生的一些变化都是你们想要的?
施慧:对,其实我们很注重这个方面。就是软雕塑它有一种可以,就是说它的可变性非常强。我们有意识的利用这种软材料的一个可塑性在不同空间当中进行不同的展示。其实,同样是一件作品,我们每一次参加展览都是希望它能够根据不同场所的空间来进行重新的构造,就是布展实际上也是一个再创造。这个呢,其实是软材料的一个特性。它具备了这样一种条件。我有时候就觉得这个特别有趣。它比那种硬质的作品,它的这个可塑性强。因为硬质作品,它做好了它就是固定的,它放那就是放那。它是固定的。
雅昌艺术网:就是像你们这种软的会根据空间的不同去拉伸,去变化。也就是说一件同样的作品,它到了不同的地方。有可能随时会变成另外一件作品。
施慧:是的。
雅昌艺术网:那么这样说,软雕塑的创作,是否比传统雕塑的创作具有更多的偶然性呢?
施慧:有,这个其实我们在制造的过程当中,在实验的过程当中也是一直强调,让学生应该具备一种对材料的敏感性。就是说,你有了这个敏感之后,善于去捕捉它。在过程当中发生了很多这种偶然因素,都要善于地把它捕捉到,那么这个就是成为了你自己的一个语言。这个东西是人家没有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很强调这一点。
雅昌艺术网:那像你们现在一个班基本上带多少个学生?
施慧:我们一般就十个左右。有多有少,有时候就五、六个,有时候十一、二个这样。因为我们是工作室制。不是那个一大批的演讲。
雅昌艺术网:不是大课的那种。
施慧:对。
雅昌艺术网:平时讲得可能比较细,去传授一些。像你们这一块,像你们在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了,中国美术学院在这实验教学处于比较先驱。
施慧:用前卫这个词好像又太前卫了,具有开拓性吧。
雅昌艺术网:你们在教学当中会不会遇到一些难解决的一些问题,通常你们会怎么样去解决呢?
施慧:这个其实是因人而议。有些同学,他一点拔,他很灵,但是有些同学,他可能就比较迟钝。但是因为毕竟都是学生,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不管你能够受益得多或者是受益得少,但是多多少少你是从我们这个工作室出去的,我们就是尽我们的能力来传授他思想和思维的方式。
雅昌艺术网:那现在就是走上社会的学生,大部分是艺术家多呢?还是设计师?
施慧:其实有好几个他都是希望做艺术家。我这边除了一些留在学校教书的,基本上好像好几个,都不愿意工作了,都做自由艺术家。
雅昌艺术网:做自由艺术家,那他们现在就是分布在全国各地,还不断的参加展览,做作品?
施慧:对。但是现在呢,他们来说,脱离学校,因为这个东西在社会上在前卫艺术这个圈子里面,它毕竟还是不是太强烈吧。它的那种视觉感觉,还是属于刚才说的,边缘与主流,可能还是处于边缘。现在就通过我们的努力,比如说通过这次,我们的展览,我们就希望做一些宣传,能够使更多的策展人、美术馆有一个了解,那么这些学生以后也能够被大家认可。
雅昌艺术网:那像这种软雕塑,它容易做到户外吗,就是那种公共雕塑?
施慧:如果在户外,对其选用的材质有一个限制。就是说可能在户外的话,保存的时间不长,但是在室内的这种公共空间里头,还是可以的。
雅昌艺术网:通常你们在创作这些作品中,会不会去考虑它们的公众性,或者说是政治性,个性,这些元素,你们会考虑当中吗?
施慧:这些东西就是要看,如果是我们作为课题,课堂作业的话。那我们不需要他们去考虑那么多东西。就是把你自己,自己想到的一些问题,那些想表达的一些东西,就是非常到位的把它表现出来。那么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怎么样能够运用这样一些材料,运用语言和手法,尽量能够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实际上是指导他怎么样来处理这个创造的。那么如果是有针对性的话,那又是另外的一个角度。可能就根据不同的
雅昌艺术网: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去引导。
施慧:对,如果单纯的参加一个展览,那么有些展览它是有主题的,那么就根据它主题做。如果展览没有主题,那么就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
雅昌艺术网:那这一次的展览的作品是根据主题来创作的?
施慧:没有,因为我们这次展览,实际上是我们这几年积累下来的,一些毕业生的作品。
雅昌艺术网:那算不算是一个教学的成果?
施慧:对,实际上是有这个,原来我们的标题里面,还加了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作品展。原来是这样的,后来才把后面“这个工作室作品展”拿掉。
雅昌艺术网:你们选择作品的过程中,是否很严格?在新闻发布会上有提到过。
施慧:对,因为我们这次本科毕业有十一个人,最后拿作品的只有四个人。有一些同学他做得不行,就不给他展出。但是在做毕业创作的时候都鼓励他们,说有这么一个展览,所以希望大家参加。最后是有五个,包括天井的那个,参展里面的十一个人里头有五个。但是研究生,就是要求他们必须要做作品参加。
雅昌艺术网:研究生是要求必须参加的。本科生是属于筛选的。老师自己也参与到其中?
施慧:老师这次也参与,但是我们觉得应该留更大的空间给学生。
雅昌艺术网:你们现在这次展览,会回到中国美术学院再展览吗?
施慧:对。我刚才说的那个展览呢,可能会跟这个不太一样。因为那个展览主要是以呈现万曼先生的一个生平,他的一个艺术。是属于一个文献展。那么也有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其实是万曼先生的一个个人的艺术生迹,这是他的一个艺术领域。然后第二个部分是他的作品和他的手稿。然后第三个部分是他的学生们的作品。那么这些学生,我们现在这部分就很少。可能就是他当时直接,传授的,就是我们这一辈的。像我啊,谷文达啊,梁绍基啊,还有几个可能后来可能出国了,可能不太知道。他们都会回来。因为我们是直接受益于万曼先生的。就等于你们是他带的第一届师生。他就在中国三年,就去世了。那么他作为这个工作室的举办的,赛老师的作品也会参加。那其他的学生就要看,到时候就要看我们的场地。不多,因为我们的场地不是很大。
雅昌艺术网:其实像你们这次这样活动,我觉得这次展览的效果是很不错的,你们一直有强调让学生多出来接触,那做完这次展览以后会不会在其他的地方再继续做一些这样的活动?
施慧:有条件的话,肯定会继续做的。比如说在上海,在北京等。其实我们当初辛辛苦苦做这个第五工作室不是为个人,为个人就不做了,要是个人就会自己搞创作了。其实当时也是受万曼先生的影响,到了我这个年龄也就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培养一些学生,想到我们这个纤维艺术要继续传承下去,所以有这个机会特别好,怎么把我们这样一群人几年的努力,敬重的事业通过展览更好的呈现出来。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