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友直:我一画连环画就聪明
2009-07-02 11:36:50 海岱
贺友直
自1949年创作第一部作品《福贵》至今,贺友直共绘制连环画、小说插图以及少儿读物等90余部,作品近万幅。他创作的《山乡巨变》、《小二黑结婚》等“小人书”曾经伴随着几代人的记忆。
6月19日,“方寸回望——贺友直连环画原作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150余幅作品涵盖了贺友直各个时期的连环画代表作,呈现了这位连环画大家创作的整体风貌。
“我对我的学生讲,我是1937届毕业的。他们都奇怪了:‘1937年,巴黎还是北京(编者注:分别指当时的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啊?’”贺友直将自己当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授课的经历娓娓道来,镜片后面闪烁着狡黠的光,“我告诉他们,我是1937年小学毕业,他们都笑了。”
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因为家境贫寒,贺友直不得不辍学做工,在饔飧不继的困顿中度过了苦涩的少年时光。“摸着上海美专的栏杆,心想要能进去该多好啊。没想到多年以后,我站在中央美院的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了。”
“我没什么文化”
也许是只有小学学历的缘故,贺友直不止一次地表示“我没什么文化”;但也会在口角生风、谈兴正浓的时候指着自己的脑门,“老汉这里还是蛮聪明的”,一副小学生受过表扬面露得意的神情,让人忍俊不禁。
1949年,在工厂做过徒工、小学任过教员,甚至受过几个月军训只差一点就上战场的贺友直,因为亲戚的介绍,一脚闯进了这个后来让他名声鹊起的行当。这一闯也不得了,他不但获得了跨越不同年代的若干全国大奖,而且凭借近百部连环画册、上万幅连环画作的产量,同有限的几位同道一起,绘制出一部中国连环画史。
只有与生俱来的喜好和小学里打下的一点绘画基础。“他们看中我什么呢?你才开始画,肯定很‘便宜’。我想已经投身这一行了,就干下去吧。慢慢人家觉得,这个人画得还可以。”
“当时,一本稿子四担米,可不得了,那时候米多贵呀。”贺友直第一本稿子的稿酬虽然因为莫名的原因打了水漂,但他坚持了下来,进步很快。贺友直和连环画结缘,多少有点“上错花轿嫁对郎”的感觉。被人问起“怎么选择了这一行”时,央视主持人崔永元曾笑答“没别的手艺”,而贺老的回答同样谦抑,却更有幽默感:“让我用水墨来表现,我就傻了;让我画单幅画,我马上就崩了……”末了常常念叨这么一句:“我一画连环画就聪明。”
“我的思维是具象的”
聪明与否,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记忆力;巧的是,贺友直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首要的一条就是“记得牢”。当然,他指的是形象记忆。“我们的思维是具象的,比如说‘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那个‘松’、‘钟’、‘弓’的样子就留在你记忆里了。画连环画的人都可以360度转,一个角度一个画面。”
贺友直的《山乡巨变》,描绘的是湖南益阳的风土人情。“当地人都说我画他们益阳画得真像。因为我熟悉农村,农民一家子从早上‘咿啊’开门到晚上‘噗’地吹灯,这一整天做什么活动,在我眼前像过电影一样。所以构图简单啊,我只要几个画面一拼凑,风土人情就画像了。”
“我生在上海,5岁时母亲死了,我父亲没办法照顾我,把我交给我宁波农村的姑妈。所以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姑妈家里没有男丁,她把几亩地租出去,就收几担地租过日子。我从小跟着农民的孩子玩,东家串门西家逛,我这段生活比‘体验生活’还体验生活,所以后来成了画农村题材的专业户。”
“1958年我在五七干校下放劳动,第一天,挑担,农民一看,内行。我是一等劳动力啊,能挑一百五六十斤,挑断过一根扁担。你看我画的干农活,完全是内行,没挑过担的人画出来是外行。”
“别用文人画改造连环画”
作为中国连环画创作的一代宗师,贺友直对“艺术家”这一称谓并不买账。“指定一个题材,搞的是来料加工,作坊式的生产,也就是匠人罢了,只能说是吃艺术饭的,哪来的什么艺术家。”他眼中的艺术家是要有创造性的,“连环画家要有制造情节的本领,法国连环画家是自己编故事的。连环画强调表演性,用画来表演故事,你就是内行。”
贺友直的得意之作,每每在原著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其中好多情节是原作没有提到的。比如我画《李双双》,丈夫跟双双闹矛盾,喜旺离家一个多月回来了,觉得内疚,对不起老婆,他就在院子里劈柴,希望这些柴劈完了,老婆就会原谅自己。后来双双回来,看到这副情形,知道喜旺是在道歉,双双有一句口白:‘家不会开除你。’这怎么画法?我找到一串钥匙——钥匙代表着财富、可以开门,李双双把钥匙交给小孩,叫小孩去递给他爹,说明你可以回家了。”
在指斥某些连环画家“匠人”的同时,贺友直对另一类“外行”颇有微词。连环画极盛的时候,一些专擅国画、油画的画家也来“抢连环画家的饭碗”,对此,贺友直直言不讳:“冯骥才认为不是件好事,把连环画特点冲淡了。我也跟我们单位画国画的同事讲:‘你要玩高雅的东西,去画你的中国画去,别到我们连环画的领域里来。连环画是通俗的,你别用文人画来改造我们连环画。’我有句评语,这些人的连环画是画好,不是画得好。”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