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北京”的空间及文化意义
2009-07-03 09:39:53 未知
论北京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格局
北京798创意产业园区
人文北京在现实中的表现是多向度的,不同领域的人从不同的侧面来塑造北京的城市风貌以及特有的精神气质。因此从结果上看,人文北京虽然有其综合性的特点,但它的形成却是不同系统的叠加,是可以进行科学的分析,也可以进行科学性的培育。
文化创意产业会改善城市产业结构
方兴未艾的创意产业在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中对文化的建设,民众的科学与艺术意识的提高以及城市空间的品质提升等方面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文化创意产业还会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经济产业结构,拉动旅游业。据有关研究部门的预测,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二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国,适时地调整产业比重进一步推动三次产业特别是高科技支持的文化创意产业类高端产业群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于提高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个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状态是该城市文化地位和竞争力的直接反映,它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其基础是从事文化活动人的素质、数量。在这方面北京在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元代建都以来,北京就开始成为中国广袤版图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皇家权威和院体的文化研究机构的结合在漫长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中不断产生着对整体文化提升的作用。近代以来这种文化优势由社会精英阶层继续向中产阶级蔓延,形成了北京优厚的人文基础。据相关统计,1990~2000年的十年间,北京白领阶层人数增幅高达13.32%,已成为中国白领比重最高的城市。2003年统计表明,北京市688.32万就业人口中白领阶层的就业人数达到397.35万,已经超过就业人数的一半,就业比重高达57.73%。同时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京设立高级知识分子的比例更是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有数据显示北京在此占据了中国的三分之一多。这种优势除了表现在科技创新领域以外,还表现在艺术创作、手工艺创作、时尚设计、建筑设计领域等。这使得北京成为因创意人才聚集而拥有强大创造力的都市。将在未来继续深刻地影响全中国,辐射全世界。
2006年12月14日“北京市第一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授牌仪式在首届文博会闭幕式上举行,公布了10个聚集区。而其中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北京798艺术区、北京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聚集区是以鲜明的文化特色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区。其中聚集了大量国际文化机构和流动的艺术文化人口。这里一方面文化艺术活动潮起潮落、永不谢幕、永不停息,创造着人类文化艺术史中的奇迹和“神话”,另一方面,其活动、其空间形象和人物的魅力广泛地影响着市民文化,提升着城市的文化品位。
据悉,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21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中,798艺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媒体等各界人士33万余人,日最高量超过3万人;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客流量达到65.8万人次。同时许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已经成为都市生活的一个亮点,市民休闲的一种方式。这将是艺术先锋性向大众文化转化的一种良好态势,是人文北京建设具体进步的表现。
创意文化产业正在度迅速崛起
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有很大发展,尤其是香港、台湾地区,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积极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正在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北京在大陆地区的创意产业发展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已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从建设和发展人文北京的目标来看,过去的成绩只是一个全面的、健康的、特色鲜明的文化发展建设过程的一个短暂阶段。文化的复兴将跨跃一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从过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是制订未来继续发展策略的重要工作。
在过去,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过程中依然带有许多计划经济时期的特点,制订总体目标时和现实情况相脱离,管理介入过深过细等状况。这些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往往起到事与愿违的效果,因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特质是其中的关于独特性价值和差异性价值的认同,这也是文化发展中该领域强调怀疑和倡导批评的精神所决定的。因而在规划中既保持长远的整体性、全局性目标,又创造一种自由、平等、宽松的环境氛围显得颇为重要。只有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之中,个体的人的价值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由自尊走向自信,而自信是生发创造性的重要条件之一。创造力也是人类思想进步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是理性和幻想结合的产物。因此,管理中过度的统筹、过度的精确都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发展中的另一个显著存在的问题好似文化创意产业的不均衡问题。它主要表现于城市之间、地区之间、城市区域与区域之间产业类型同质性过强,导致重复建设、资源紧缺、过度竞争等问题,比如北京当代的文化创意产业类型之中纯艺术类型的区域遍布京东城市边缘和市郊村落,如798艺术区、酒厂艺术区、环铁艺术区,一号地艺术区、宋庄艺术区等聚集的艺术家数以万计。而另一方面对国家竞争力有至关重要影响的设计类创意产业区却屈指可数。这其中既有现代文化的普及问题,还有深层次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价值观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恰恰是制约一个民族文化不断进步的最为根本性原因,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很难依靠个体的觉醒去完成的,因为个体的局限性是欲望和个体生命周期所决定的,靠个体本身难以逾越。国家应当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将文化创意产业彻底地融入城市空间
开放性的缺失也是北京乃至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社会化的重要原因,当下的创意产业园区之中,“园”是一个空间概念,但这个空间概念的社会性意义却有其消极性。这种字面的习惯实则是僵化思维模式的体现,它赤裸裸地体现着封闭性和保守性。首先“园”空间概念上内向性的一种表现方式,它往往有着明显的边界,这种由围墙、栅栏、绿化、水体等物质方式形成的空间界限将城市生活隔绝开来,形成性格、功能单一的场所。这种类型的空间实则是对一个城市走向公共的巨大障碍,也是人文北京走向现实的阻隔。笔者认为人文北京在空间方面的具体表现,首先应当是城市公共空间数量上的绝对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形态一定要有所改善,这种改善就是破除人为的空间界限,将文化创意产业彻底地融入城市空间,如此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果也将更为有效地影响大众文化。
一度北京的许多文化创意园区被其中工作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戏称为“文化动物园”就直接地反映出这种消极状态。其次这种封闭性的空间会产生另一种不良的影响,就是强化的空间界限形成了所谓的圈子,使得其它领域的文化难以进入其中并发生反应,而缺少外来文化影响的内部交流模式已经被无数史实证明是一种巨大的误区,是“保守”思想产生滋长的沃土,它最终将导致文化创意产业失去内在的活力,走向平庸。
综上所述,文化创意产业是人文北京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和重要组成内容,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要遵循科学规律,遵循各个行业特有的规律来行事。同时也要破除旧有的陈腐的观念以更为包容的态度和开放的姿态去建立新的格局,使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真正地促进人文北京的建设。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