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拍卖市场:回流文物有赝品 讲个“故事”设骗局

2009-07-03 11:26:43 未知

  09春拍相继落幕 关注拍卖市场三大乱象

  金融危机以来,艺术品拍卖市场在经历跌宕之后,似有回暖迹象。不久前,各拍卖行春拍频频传来不俗的成绩,让不少人心头为之一振。不过,有业内人士提出,不应仅仅关注成交额、成交率,拍卖场上的一些“乱象”,扰乱了市场,给拍卖市场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值得深思。

  乱象一

  回流文物有赝品

  回流艺术品的升温,使近年的拍卖市场更为火爆。其实,在外界看来,珍品的回流、重现并非坏事。中国文物回到祖 国怀抱是坏事吗?不是。珍品重新露脸,让大家再次重视它的存在和价值。可是,大连万达王月宝斋负责人、著名收藏家郭庆祥却指出,这已成为一种现象,不能认为都是好事。

  中贸圣佳拍卖公司艺术顾问赵榆表示,平均来看,目前回流艺术品占所拍卖各种品类的40%,而在一些老牌、知名拍卖行,回流艺术品的比例更高,成交率比一般拍卖品要高出6%左右。

  “文物回流,给藏家的普遍印象是珍品回国,质量比较高,也确实受到了一些藏家的追捧。”赵榆说。

  郭庆祥表示,随着文物回流的渐热,开始打着“文物回流”旗号的拍卖越来越多,距今年秋拍旺季已不远,不少拍卖公司开始推出回流专场。“一些信誉好的大拍卖行因为品牌影响,客户力量雄厚,所征集的拍品质量多并有保证,而一些小拍卖公司所打造的‘回流’专场,赝品过多。”

  他表示,现在,国外的赝品借机以国内市场需求的名义大肆流入国内。“我们现在甚至都不敢称自己的藏品是回流藏品,回流的名声有不好的趋势,圈里的藏友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情愿说该拍品曾在国际哪家拍卖公司被拍过。”他笑着说。

  乱象二

  讲个“故事”设骗局

  在拍卖市场,流传着一句话,一件拍品自身若有“故事”,有历史,说明其流传之久、价值之高。

  在郭庆祥看来,这些都是无法考证的“故事”。“卖家、拍卖行、参与竞拍人,他们之间形成了一条骗局链条。”

  “很有可能的是,一般画家的作品,在有的藏家手里一辈子都卖不出去,但是到了另一位善于‘讲故事’的藏家手里,就能卖出高价。”他说。

  “现在许多买家,在如何寻觅拍品时,都喜欢听故事,或者找专家,但是,这恰恰也是买家购买赝品的根源。”郭庆祥说,现在不少卖家和拍卖公司联手编造“故事”,“故事”的真实性其实无从考证。

  有业内人士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内地艺术品市场缺乏对某位大师作品的专项市场研究。在国外,哪个著名艺术家的重要作品,现在在谁的手中,做过什么展览,曾从哪家画廊售出等信息,都有详细的记录。

  乱象三

  拍卖现场抢客户

  如果一家大拍卖行举行预展,现场会有很多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行话所说的“搭船”。他们的目光会放在正在看拍品的藏家身上,并且主动上前搭讪。这些人不是藏家,不是工作人员,而是其他拍卖行、尤其是一些小拍卖行派来的,甚至有人索性在现场散发广告传单。

  “近几年,拍卖行主管、法人到别家拍卖行预展现场去拉关系、抢客户的现象比较多。”郭庆祥说,“拍卖行不靠实力,而是跑去向藏家兜售,这对于拍卖市场的发展来说并不是好事。”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