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参与数字艺术?
2009-07-07 14:01:42 张桂森
——“数字时代的视觉革命”论坛精华节选(一)
摘要:
由中国数字艺术协会和圣之空间、料阁子17号共同主办的自由交流论坛第二回于6月21日在圣之空间举办,论坛力邀多位跨媒介创作的国际知名艺术家和两位长期致力于此项学术研究的学者、策展人、批评家进行访谈和对话。自由交流论坛由民间组织发起,有艺术家、批评家、学者、策展人为主要组成部分,不定期举办当下的艺术课题,有效的弥补了当下学术论坛,市场论坛的些许过于单调和空泛的局面。
参会艺术家:
冯梦波(艺术家)谭力勤(艺术家/美国罗格兹大学终身教授)缪晓春(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智远(艺术家/澳大利亚白兔中国当代艺术收藏顾问)张小涛(艺术家/西南交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丰江舟(艺术家/央视中视艺术总监)焦应奇(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卜桦(艺术家)
学术主持:王春辰(博士/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段炼(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教授、美术史论家)
数字艺术与新美学方向
王春辰:在今天的这个时代,数字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基于一种什么样的思考,为什么你们会采用数字艺术这个手段去进行创作?
缪晓春:我进入到运用数字艺术的手段去进行艺术创作的领域,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我是运用摄影去创作,但摄影面对的更多的是现实,现在我采用的虚拟空间手段可以制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去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和观念。
张小涛:创作《迷雾》的时候,两年之间我和助手们一起去重钢、西藏、深圳等地做了大量的田野考察的数据报告。做动画需要和团队的默契配合,如何通过一个工作团队把艺术家的独特语言展现出来?我希望作品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一时想出来的“点子”或“方案”,作品是思想、技术、心血的“炼丹”过程。
王春辰:数字艺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艺术家的行为,更是一个社会的行为,他们的每件作品都整合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请问你们是如何将观念和技术相融合的?
缪晓春:四五年前,我对三维的技术是不熟悉的,现在几乎是每天八个小时在跟自己的团队交流和讨论,创作过程中技术难题每每会出现,只能去一个个地解决。
张小涛:我与制作团队的交流主要通过网络。创作的困难是如何在这些数字化的图像里转换艺术家的观念和语言?会有大量信息损失的问题,每一次的纠错都是通过草图的讨论再到数字化的计算来重新完成的。我喜欢“试错法”,通过“错误”去修正、发现事物的本质。动画对我来说是一种新媒介语言的尝试,通过新的实验,可以找到一些新的视觉经验来表达我的观念,并且也弥补了绘画语言相对的单一性,反过来,我又可以把动画语言的实践经验带回到绘画的实验中,这种影响是相互的。
数字时代对视觉艺术的影响与挑战
杭春晓:数字时代带给我们视觉冲击和启发两个方面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借用数字手段进行个人的对图像的幻想和假想,作为专业的艺术家,是怎样对自己的作品的价值进行自我确认的?简单点说,网络上流传的图片本身是很具有说服力的,甚至是可以拿来制作成艺术作品,那么请问数字时代对艺术家的冲击的问题是如何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关于数字时代对我们的启发的问题,数字时代的虚无化、主观化所涌现出来的视觉特征,两位艺术家都介入到运用数字艺术的表达方式中,那么艺术家所创造的图像经验与过去有什么本质和思维出发点的不同?
缪晓春:以前的艺术都是二维平面的,现在考虑的是运用虚拟的三维空间呈现给大家一个新的视觉概念,时间性以及声音也是虚拟三维空间中重要的元素,它跟传统艺术所考虑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王春辰:问题的展开需要多次的讨论,数字时代的艺术的特征远远没有挖掘殆尽,当今的网络、传媒都采用了数字化的手段,具体到艺术家所采用的形式其实是一个有待拓展的领域,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如何界定什么是数字艺术的问题,可能要有待于以后讨论。
王智远:其实今天的话题是为了提醒大家数字时代的来临,我们面临新的问题,如何去面对和思考这些问题?人们每天接受的图像和信息量比以前多了很多倍,那么一个人在一件作品前所停留的时间超不过两分钟,我也在思考自己所创作的作品如何能让人留下来好好观看,所以人们都需要新东西,我在尝试着去做。
冯梦波:我很质疑“数字时代”这个词,我看不出现在的社会跟60、70年代有什么大的区别,除了有Internet、手机,对于人的交流和所谓的社会进步,这些东西的出现都没有什么意义,电、火车、飞机的发明比Internet和手机这些东西重要得多,宣传网络和电脑的重要性其实是一种商业策略,所谓“数字时代”,这个事情是被夸大的,数字只是提供了一些手段,对于艺术和人有多大影响?是值得质疑的问题。
李铭超:请问冯老师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电脑数字技术的产生,那也就不会出现这么多数字艺术作品,那么我们是应该很自然地去描述这个时代的特征,将其称为数字时代,还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描述?
冯梦波:我是从电子时代玩起的,觉得“数字”的诞生是由“电子”发展而来的,数字艺术其实一点也不新,艺术也是由古典到现代,再到当代。我在大学教书发现现在的学生都很喜欢互动,人机交互,觉得这个很“酷”,但我讲课的时候先把互动贬的一塌糊涂,互动就是放几个传感器,这种技术也不需要学校来教,大家都会。我是一个很古典的艺术家,我把作品做得很干净,看到电子游戏的时候,我脑子里想的都是画,看到画的时候,想的都是电子游戏,是这样一个逻辑。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