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真的老了吗?
2009-07-09 14:19:51 屈菡
从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到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从顾炳鑫的《红岩》到华三川的《白毛女》,说起这些连环画,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因为这些“小人书”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但是现在,连环画除变成藏家的藏品外,在大众视野中几乎销声匿迹了;在世的连环画画家也都纷纷步入迟暮之年,难有新作。难道连环画真的要被时代淘汰吗?
前不久,北京画院与上海美术馆通力合作,将后者馆藏的贺友直连环画拿到北京举办画展,作为交流,北京画院收藏的《地球的红飘带》连环画作品赴沪交换展出。开幕式当天,80多岁高龄的贺友直签名售书,一本本带着墨香的再版连环画作品被很多老读者高兴地珍藏。这使得我们将目光投入连环画领域,作为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信息发达的当今时代,连环画如何生存发展?
由鼎盛转向平静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建设开始全面恢复,连环画也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期。“当时连环画在美术界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从1976年到1985年,连环画突然兴盛起来,画国画、油画甚至是搞雕塑的,都来画连环画,包括现在一些著名的画家比如范曾,当时都画过连环画。”连环画画家、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主任沈尧伊回忆说,“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时文学发展迅速,创作出很多短篇和中篇小说,如《人到中年》、《班主任》等关注社会的作品,连环画能和文学紧密结合,也因此得到了老百姓的关注。其次,其他的画种当时尚未进入市场,而画连环画不仅有发表的阵地,且还有稿酬。”
当时连环画在全国美展的评奖中占了重头,在第六届全国美展(1984年)中得到了23块奖牌,光金奖就拿了4块。连环画出版物的发行量很大,占了整个出版物的三分之一。以1982年为例,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单本印量10万册,相当于1960年代印量的20倍。1985年,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成立,这是以画种分工成立的国营专业出版社。创作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还开设了连环画专业,连续招生10年。
“到了1985年以后,连环画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跟当时作品的粗制滥造有关系,还有就是改革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国画、油画市场化程度增强,价格卖得比较高。” 沈尧伊分析说,“当然主要原因和大众文化转型有关系,随着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影视作品带给观众的冲击力更强,作为印刷文本的连环画肯定会受到冲击。多方原因的影响下,连环画的出版一下子就降温了。”
画者冷藏家热
目前国内从事连环画创作的画家很少,在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下挂名的仅有五六十位。创作状况可以说是青黄不接:过去的专职画家如今都已年老,少有新作,年轻的却没有跟上来,出现了断代。连环画画家刘晓刚说:“受市场经济影响,现在的画家普遍看重经济效益。事实上,连环画这个画种有很大的创作难度,大画家不愿意去画,一般水平的画家又没有这个功力,因而只能被冷落在一旁。”国内唯一一份连环画期刊《连环画报》现在还在办,但是境况仅能够维持生存,以前发行量达到了100万份,现在大约只有一、两万。
连环画的读者也越来越少了。国外动漫作品充斥图书市场,国内的动画书也是五花八门、眼花缭乱,提起连环画,大多数孩子反而会觉得陌生。一些成年人倒是希望能看到小时候读过的连环画,“我们更希望能看到新的连环画问世,遗憾的是,现在基本上没有了,就是有再版的连环画也非常粗糙,看不到昔日的光彩。”经常逛书店的陈先生说。
在一片沉寂之中,连环画收藏倒是热了起来。上世纪90年代起,连环画以收藏品的身份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根据不同版本、作者、题材划分出不同层次。目前国内的连环画收藏队伍大概有几万人,和其他收藏队伍不太一样,连环画收藏者大都是看连环画长大的,对这些“小人书”很有感情,经济收益并不是很看重。
但物以稀为贵,近些年来,连环画走上了拍卖台,拍出了不少高价。在2008年6月举行的连环画精品收藏拍卖会上,以民族故事为题材的连环画《布克奇传》拍出了9680元,《水浒全传插图(宣纸本)》拍出6600元。还有拍出近似天价的连环画手稿,2005年春季,程十发的一部连环画原稿拍卖到1100万元人民币,沈尧伊的《地球的红飘带》原稿曾以1450万元人民币成交。沈尧伊表示,“由于连环画是印刷品,对于手稿作者本人不太在意,编辑部也随意丢弃,所以能够完整保留下来的原作很少。”
“连环画不会消失”
“连环画不可能像过去一样独霸一方,但至少还有生存的空间,因为无论如何影像不能完全取代印刷品读物。” 沈尧伊说,“连环画是文学和绘画的结合体,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绘画艺术的体现,这种优势是单幅画作不具备的。而且它可以根据作者、作品的不同需求进行创作,从这个角度看,连环画永远不会消失。”
毋庸置疑,无论在题材上还是技术上,手绘而成的连环画都已经落伍,如果不吸纳新的创作元素,生存道路将会越来越窄。山东美术出版社副社长王经春认为,与流行的卡通类出版物相比,传统连环画在资讯快捷和想象力的发挥上或许力所不及,但就艺术性和文学性的珠联璧合上则远远胜出一筹,特别是连环画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既包容了我国传统美术的精华,也结合了当代美术的发展。可惜的是探索的脚步如今向前迈得不大,甚至停滞了许多年。现在需要做的工作是选好题材,组织优秀的美术家,结合出版业的发展潮流,对连环画来一个“脱胎换骨”,让它形式上有时代感,内容上有吸引人的题材,特别是要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这样连环画才会走出一条新路。
翻开几十年前的“小人书”,生动的人物形象、简洁的叙事语言、亲切的故事情节立刻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一如从前那样有活力。连环画作为美术创作,是最贴近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也必定是大众需要的。我们希望并期待,连环画能够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突出重围,重新焕发生机。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