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徐冰:70记忆,终成养料

2009-07-17 08:51:22 续鸿明

  7月11日,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在《七十年代》新书见面会上表示:“每个时代都有局限,把你这个时代的局限用好,转换成其他时代没有的东西,转换成有用的东西,你就可以把事情做好。”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20世纪70年代并不是一个很显眼的年代,尽管在这10年里也有很多大事发生。但因为前有60年代,后有80年代,这两个时期似乎给人更深刻的印象,70年代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两团狂飙相继卷来时候的一小段间歇。在那个年代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有如影像早已漫漶不清的老照片,只留下了一点依稀的影子,难以辨认,也难以追寻。三联书店新近出版的《七十年代》一书收录了北岛、阿城、朱正琳、邓刚、徐浩渊、陈丹青、徐冰、赵世坚、蔡翔、阎连科等人撰写的追忆“七十年代”的30篇文章。该书主编李陀称,编辑此书是想强调历史记忆的重要,“让昨天在文字中生动地复活,让昨天在阅读中展现”。

  徐冰为此书撰写文章,回顾了自己插队当知青、考取中央美院的经历和趣事。他戏称这篇文章属于“交待材料体”,只是把当时做事情时的考虑一五一十地说清楚,而且要分析清楚为什么这样做,没有任何的炫耀之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70年代,谈我的70年代,只能谈我愚昧的历史。”徐冰认为,除个别先知先觉者外,他们这代人思维的来源与方法的核心,是那个年代的。从环境中,从父母和周围的人在这个环境中待人接物的分寸中,从****的思想方法中,他们获得了变异又不失精髓的、传统智慧的方法,并成为他们的世界观和性格的一部分。“今天要做的事情是,在剩下的东西中,看看有多少是有用的。这有用的部分裹着一层让人反感甚至憎恶的东西,但必须穿过这层‘憎恶’,找到一点有价值的内容。”

  徐冰1990年移居美国,之后大部分时间是在美国度过,并逐渐成为国际艺术界最受瞩目的人物。他说出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什么是现代艺术搞清楚。“刚去的时候,发现自己完全不了解西方当代艺术,后来我发现我的思维背景和空间比他们大多了,因为我们对他们的了解远比他们对我们的了解多得多。对我们的创作来说,来路从哪里来,外国同行搞不清楚,他们不知道中国艺术家的思想是怎么来的,各种奇怪的想法,比他们那些能够被艺术史描述清楚的线索要复杂得多。所以有些人会问:‘你们国家那么保守,你的作品怎么那么前卫?’我说:‘当然了,你们是波伊斯教出来,我是****教出来的。我的老师比你们的老师厉害得多。’”

  “之所以出书讨论70年代,就是因为里面有很多太复杂的东西,有些东西是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楚的,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徐冰说。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