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循形而入:许向东的绘画艺术

2009-07-22 15:23:55 夏芸

  契机

  许向东出生成长于中国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大学毕业以后,他顺利进入大庆版画院工作。在“工业学大庆”的时代,安定的创作环境,满腔的工作热情,伴随着大庆版画创作群体影响力,他的作品也不断地参加大型展览,发表在学术刊物上。大庆现代工业面貌、一望无际的平原、所向披靡的刀削刺骨寒风,……伴着青年人的一种创新锐气、满腔激情与生活感动,融入于他的创作中。看他1980年代创作的一系列风景题材的作品,那些于广袤天地间一道道富有诗情画意的输油管道,那吼叫翻卷着呈现自然力量的的狂风,那大气交融、日月相合的神秘宇宙现象……,那些生活本能感知元素,自然而然地成为他那个年代绘画中的主题,流露着他对时代、人、自然、宇宙最初的关注思考。

  因为有不欲假前人之手的想象力和为所欲为的创造力已经显山露水,随着大庆版画创作群体在全国的反响日益强烈,在一批著名版画界人士来到大庆、研究探讨大庆版画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的会议上,他的作品受到了一些专家的欣赏赞扬,并提议他应该去一流美术学院学习深造。

  沉积

  看似一次普通的外出学习,表面上看来只是短暂的“背井离乡”,却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注定了他以后“舍家立业”。回想其中付出的代价,至今令他感叹不堪回首。

  在1990-1997年,他先后到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和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学习。之后,孤身一人,一无所有而义无反顾地,以一名技师的身份,留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继续执着着他的艺术创作。版画系的木版工作室,成为他的另一个家。白天他在这儿工作,晚上也常常睡在这儿。在十年中面对孤独苦闷品尝自己的选择:父母妻儿的远在家乡,只身蜗居的工作室,不能快意施展能力的不适……。直到他对工作室熟悉得如身体一样,还是不能不在内心深处谴责自己的失责与不孝。那独处一室时从暗处袭来的影子,从最初对未来的忧心又不断加上对亲人的愧疚。漫长的十年时光里,他不停地把自己积蓄的情绪以刻板一吐为快。黑白木刻,成为他一开始就选择的创作语言。由此,他的创作过程,成为以心和手在与木板对话。当他在木板上放入一个个形体、生命万物时,木板就不只是树木生命体的一部分,还具有了另一种生命的撞击和呐喊。

  1990年代前后,正是西方各种现代艺术思潮涌入中国之时,作为中国前卫艺术的兴起之地,艺术院校成为西方现代艺术传播的第一阵地,对于在校的年轻艺术家而言,思想及其创作上陷入了一个相对迷惘的时期。而这也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种变化,大量新的西方信息进来,给人们造成一种冲击,伤感、忧郁、迷惘等,也是那时代人所共有的一种普遍存在状态。作为一个舍家立业、执着于艺术追求者而言,选择什么样的画面创作语言,成为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几年学习下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转变,带给他创作上的转变。这种转变,首先表现在人物代替风景成为了创作主题;其次则是对于艺术造型语言的探索。

  毁形与发现

  也许是他一直迷恋于以人之主体生命探讨宇宙自然万物的生命本原,也许是他自身经历对人之个体生存的深切感悟,也许他更是一个对生命极其敏感的人。在1990年代末期之后,他的创作题材开始了主要偏向于以人物为主。而一种新的艺术语言、艺术观念的建立,首先是对权威正统的艺术语言及其观念的怀疑和破坏,即对于西方造型语言及其观念的破坏和突破。

  这最先体现在他1998、1999年创作的头像系列作品中。一个意外事件令事情的发展方向有了改变。一次右手受伤,使他无法以通常的握笔方式来画一幅素描头像,只能以拇指和食指捏笔作画,他进而发现这样作画虽然不能铺排极富理性美的线条,但仍然能够深入的去塑造形体,而这种深入的挖掘令他越画越有兴致。产生这种效果主要是由于他特别强调了对人物脸部某一局部进行深入的空间寻找和描绘,形成一种虚空与实体的有机对置,而放弃了传统的具有均衡感的古典素描美感追求。后来,这种对于局部的细致观察和表现方式,对于画面虚空与实体的置入安排,成为他后来形成的新的造型观念的重要因素和契机。

  并且,同样一次偶然源于自己创作情绪的积蓄爆发,他无意识地对自己的创作做出了一个冲动的破坏之举。同样是在木板上,但他放弃了传统版画用的刻刀,而是用斧子,以游戏发泄的心态自由地宣泄,就如顽劣少年般想看看一个物体被破坏后的溃烂面目。学院派讲求的单纯精致严谨的造型,在此,早已置之度外。经过一番狂风暴雨、木屑翻飞溅落之后,一个个厚重的形象渐渐地从木板中浮现出来。原初的形象没有了精致确定的形体,但反而却产生出一些复杂、丰富的难以言表的形体表情,既似是而非又充满生机活力,如同一片荒原,在无限的寂廖下蕴含着不可估量的孕育力。其中透露的一种自然、博大、稚拙感,更是立刻吸引了他。传统观念的抛弃与创作新感觉的触发,使他找到了创作的激情动力。

  为了深刻体味物象形体的多变与丰富,为了寻找画面空间中的虚空、实体与灵动,更为了捕捉自己那一次次兴奋激情之际的灵感瞬间。他接下来进行了许多不同材料的尝试实验与研究。在两幅纸上头像素描作品(2002年)中,可看到艺术家随意自由地以零乱而浑然一体的线勾勒了两个头像,其中似乎融合着其它自然物象元素,画面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对西方造型的破坏性,但潜在地更强调了一种中国传统绘画中积蕴着的自然万物生命的生成感。而进行的一些纸上水墨头像作品以及创作的二百多张的水墨画,他更试图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材料研究自然物象的有机生成,对于虚空、实象、虚象的有机生成与探索表现。

  造形:虚空与形

  随后,一次偶然游戏尝试锯条这一工具,给了他新的感觉和体味,他提到:“锯条的刮痕令画面的形式更加富于流动感,生成浑厚博大的意象。渐渐我发现,利用木材其自身的自然肌理,顺应其生长的自然规律,来创作形象,更适应我的内在的一种感觉,一种东方人所特有的内在的含蓄力量感,不是一种直接的外露张扬,它深沉博大包容,包容着一种内在的强大张力,那种力量是从内在、内核缓缓涌现出来的。”木板及其生长肌理——树(自然)之生命,与人之形象融于一体,艺术家作为生命的一个分子亦投入生命之流中,去逼近自由生命的气韵律动。他保留着木板为创作的最后成果,而非把它们拓印翻制,这也形成了他运用独特黑白木刻语言进行创作的特点。单纯的语言,往往有时具有更大的艺术表现力。

  生长于自身民族文化之根的艺术家,更会深悟自身民族文化之观念。许向东深悟中西方艺术造型之观念,但他所受的民族传统文化之重,让他一直以来试图以单纯的黑白木刻,从自身民族传统文化中去进行艺术造型的再发掘、探索、研究。

  “虚空·形”,一方面,强调了绘画物象客观实体(肉眼所见)之外的“负形或气形”。他认为:眼睛“观审”的客观存在的万物,都沉浸于大气、宇宙之中,它与周围形成一种气的、有机的联系,事物的“形”并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纯客观形,而是与周围的一切形成一种有机的联系,包括大气、宇宙;并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中国人的心里,“气”,不仅仅是指空气或宇宙自然之气,它还是万物自身及其循环化生的根本(“万物一气相生,万物同气相连”)。“气”是维系生命、自然、社会、天道的基本物质,是在中国人对生命深切体验基础上产生,并以气化运行阐释宇宙中生命活动的规律。所以,当我们试图在绘画中表现万物之时,我们不只是去关注再现物象表面的可见实在形体及其边缘,而更应该去关注物象与气、物象与大气间的一种共存、共生关系,强调一种隐性的“负形”或“气形”的存在,甚至万物自身及其循环化生之气的存在。以此,赋予对自然、宇宙、生命的深切体悟。

  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一种自然万物的化生之形,人与自然万物共通共融相互交织的意象之形。正如前述,中国传统文化及艺术中强调人与自然万物是一种主客同构、心物共生、共感、生命和谐共融的关系。他不但讲求:观照万物,把人之个体的生命之气外溢于自然万物,又从自然万物生命之气中观照体验到人之生命之迹;而且,他也讲求作品中的取象。审视他作品中的元素或形象,自然元素与人物形象,相互交织共融,虚空与形有机生成。画面中的形象,感觉或是沟壑、或是山峦、或是险峰、或是云气、或是灵光、或是人物面容、或是人物扭曲的肢体……一种似是而非的困惑与视觉干扰,却生成显现着丰富的意象,浑然天成、生机勃勃、磅礴大气。他在画面中关注正形与负形,在虚空与实体中寻求对比生成,灵活娴熟地展现出丰富多彩、奇幻无穷的艺术面貌。

  造形:光源变幻的多重世界

  在近期作品中,他持续地以木板这种材料进行双联作以上的巨幅创作,伴随着对于“气形或负形”的理解,对于中西方传统造型的研究探索,他的画面进一步变幻莫测起来。气与光闪烁不定地川流其中,画面中的形象弥散聚集、涌动生成、诡异多变。这主要源于他不但采用了“多光源”的艺术表现手法,而且把联作中的拼接线转化为他画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他所受的文化之重,以及长期以来对于造形的研究,而于潜意识中的自然创新,形成了他的光源变幻的多重世界

  他认为,多光源,是一种浑厚自然的视觉,也是大气宇宙自然中光源之本质。因为宇宙中的光本来就是不确定的,种程度上,我们只是受太阳和月亮的影响,把现实物象的受光主观上固定化,这使得传统绘画(尤其西方)采用特定的光源。这样,他既打破了传统绘画中采用一个特定光源的固有观念,也结合中国传统绘画中讲求根据画面需要和作画者的心理经验来自由支配明暗的观念,创造性地探讨一种多光源的运用与造型的关系,寻求符合中国人心理视觉经验的更具有表现力的造型艺术。

  在联作作品中,相互衔接处的拼接线,往往成为创作者的障碍而不得不精心处理的部分。而在他这儿,这些无形而又存在的线,不但成为他画面中有机运用的分割线,而且更成为他画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他质疑:“两块板子(木板)本身就是两个形,为什么不把这两个形运用起来?为什么非要形成(刻意统一成)一个形?材料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就看你如何去运用它。”在他的艺术中,这些联作中的拼接线,或成为侧光和逆光世界的分割线,或成为阴阳世界的分割线,或成为虚实世界的分割线,或成为黑白世界的分割线,……。它被运用得那样自然而丰富。它不再是障碍,它成为许向东研究造型的重要支点,因为在 “多光源”闪烁、奇异变幻的形象、摄影似的近距离取象——强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中,它的存在,和谐统一了整个画面,调节了人们的视觉神经,给人以瞬间喘息的机会。

  在此,他的“循形而入”的艺术,细细读来,沉浸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虚实、气之哲学色彩,沉浸着他对宇宙自然万物生命的理解感悟,更沉浸着他对艺术及其造型的执着探索、研究与创新。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