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李新:宣传画的繁盛与濒危 式微画种如何传承?

2009-08-10 08:02:01 雅昌艺术网上海站谢媛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李新

  近日, “珍藏的记忆——新中国60年经典宣传画展”从即日起在上海城市规划馆展出一个半月。此次展览展出60幅经典宣传画,都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珍藏、几代人耳熟能详的精品力作。

  办展的特殊缘由

  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大主题,几乎于共和国同龄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经过近半年多筹备,从近4000-5000张宣传画的样张中精选60幅举行了这次“特殊”的红色展览。“如果和社会主义发展新中国的曲折成长历程更有交会的,就是我们的宣传画。所以我们准备从这点上来展开,以此来纪念这个光辉的日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李新表示。

  提及此次上海人美社首次举办宣传画展的缘由,李新社长表示,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美术越来越成为个性化产品的时候,却越来越感到大众传媒中的美术形式并不活跃:“我们只记得住国油版雕,及那些个性化的艺术形式,真正大众的艺术形式能在老百姓跟市民中起到效应的,我认为还没有超过当年的宣传画”。

  宣传画等式微画种的繁盛与濒危

  以宣传画为例,李社长表示,现在宣传画的创作是青年人不熟悉的:“它创作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当时全部都是出版社行为。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时间段需要什么样的宣传画都是由出版社来把握。一大批优秀的创作源是本社职工,连环画最高峰创作源上海人美有一百零八位,宣传画创作画也有六十几位。策划、创作、编辑、生产、销售都在一个社里完成。同时也会邀请其它的画家,非本社的画家参与作品的创作,但都是规定的题材、规定的创作方式。”

  从人美社成立起到上世纪90年代,上海一直是中国宣传画创作的高地,汇聚了一支庞大的创作、编辑、出版队伍。参与上海宣传画创作的,有李慕白、金梅生、金雪尘、谢之光等“月份牌”设计名家,也有哈琼文、蔡振华、叶文西等毕业于各大艺术院校的创作骨干,还有翁逸之、钱大昕、赵延年、杨可扬、丁浩等一批自学成材的革命文艺战士,程十发、沈柔坚、张乐平、江寒汀等一批专业画家也都曾参与宣传画创作。各路艺术人才的交融荟萃,成就了上海宣传画的兴盛繁荣。据统计,从1952年至1992年,上海人美社共创作出版年画、宣传画5000余种,发行印量高达25亿多张。

  今天宣传画

  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宣传工作在社会生活中身份的转换,宣传画及连环画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走向式微。

  提及这两个画种消失的原因,李社长指出,“这两个东西都有共同点,我们认为社会上的媒介多了,传播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完全可以影响了宣传画的创作。比如说宣传画每幅创作时间二-三个月,按现在年青人的观点,黄花菜都凉了。同时,宣传画报道的时效也不如电视及网络,电视影像等多媒体技术也把宣传画的功能覆盖了”。

  另外,李社长认为,随着其它艺术形式的影响,人才的散失也是问题。出版社已经没有了这种创作了功能,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现象。

  从事宣传画绘画的画家已转行

  随着宣传画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减弱,人们虽然还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它,但很少有绘画专业人士关注它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新世纪现实中的宣传画已经演变成一种和广告、海报、招贴具有同等地位的一个品种,开始脱离绘画界而进入大美术的范围。

  “时代环境不一样了,出版社功能已经转变,原来在出版社专职创作的画家分散到院校,画院或成为了职业画家, 即使留下来的画师也转为美术编辑,这是美术类出版社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李新社长认为。

  探索宣传画等式微画种的传承新方式

  方式(一)原作转入收藏领域

  李新社长表示,由于没有系统的机构进行收藏,现今宣传画的原稿存量稀少,非常珍贵。而且当时人们没有意识到对宣传画进行保管和收藏,不但使得现在原稿凤毛麟角,即使发行量巨大的印刷品,目前市场上也难见踪影。

  在问及宣传画的收藏价值及前景时,李社长认为,首先,中国宣传画真实地反映着中国历史事件,是研究中国和中国艺术的一份好的“材料”;其次,中国宣传画有着独特风格,利用领导出题目、画家来创作、群众提意见的“三结合”的方法,其色彩上的讲求“红、光、亮”,形象讲求“高、大、全”的风格,在世界宣传画历史中别具一格。

  特殊的历史、特殊的背景成就了宣传画特殊的价值。这恐怕是造成当今宣传画在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的主要原因。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认识到宣传画收藏的市场价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中国艺术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宣传画作为热门种类,也出现在国外的网站和一些大型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而且中国宣传画在国外的价格要比国内高出数倍。

  方式(二)开发复制品及衍生品 让艺术进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跟工业化程度的进展,我们发展了艺术教育、平面设计跟招贴艺术进行了基本的学习。第二方面工业化发展也促进了广告业务的发展,使招贴艺术在商业美术方面有了极大推动。但在这个情况下,宣传画作为公共事件跟公共环境中的招贴艺术却没有很大发展。我们优秀的宣传画给社会当年很大的认知,但是现在的宣传画都没引起公众的关注。有些宣传画由于设计水平不高、推广力度不大、不仅没有添彩,反而成了败笔。“这需要我们这代人有文化责任的人共同站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与关注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办展览的附加意义”,李新社长表示。

  李新社长认为,收藏毕竟还属于小众群体,而另一方面,原稿由于基本是水彩画,经过原料本身的保存限制,原作很脆弱,难以永久进行收藏保存。所以长期以来,人美社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市场经济下,用老一辈人留下的出版资源继续延展式微画种的新方式,思考如何能让艺术飞入寻常百姓?真正的成为一种大众艺术。应此次画展,上海人美社在举办画展同时也推出一批复制及衍生产品,包括一般的复制和进行再创作的产品:“我们也非常希望这些产品仍具有非常高的生命力。这都是我们这些年来想要做的一部份事,也就在这次画展的举办把它推动向前”。李新社长介绍说,此次画展所有研发的复制品及衍生品全部还原成50年前,60年前的样子,产品的本身是否还做招贴或其它功用,都可以由购买者决定。“研制再生品,包袋,都是我们探索宣传画的新的表现形式,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喜欢跟关注。”

  此次展览就是上海人美社保存、重现、发扬传统艺术形式的又一次探索。而另一式微画种的连环画的传承,李新社长表示 “连环画现在题材非常不好,现在连环画的购买人群中老人居多,青少年很少。我们正在改造连环画,下半年会有一些新举措,看看是否能让青年一代也接受连环画”。

  近10年来,上海人美社将近乎绝迹的连环画重新摆到读者面前,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上海人美社铜版画制作开发这些年也有了长足发展。据悉,在“珍藏的记忆——新中国60年经典宣传画展”举办期间,人美社还将就如何“重现宣传画的魅力”举行系列座谈、讨论,与他们还将就如何“重现宣传画的魅力”举行系列座谈、讨论,请各路专家尤其是设计师一起参与,共商市场开发大计。同时,在展览现场还设有专柜出售相关的衍生纪念品,包括明信片、T恤与包袋等,展览主题相关的系列衍生产品也会与市民见面。

  上海人美社在宣传画及连环画等式微画种方法的保护与传承方式,或许能成为探索其它式微画种保护传承方式的参考与借鉴。

相关链接:

经典宣传画展见证祖国沧桑巨变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