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杨新:书画鉴定者要懂得自持自律

2009-08-21 09:02:45 张明春

  杨新,1940年生人。1960年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1965年毕业,到故宫博物院工作,从事中国古代书画的陈列与研究,师从徐邦达、启功先生学习书画鉴定。1987年9月~2000年12月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说起与大连的关系,杨老有诸多记忆。1978年,他就与徐邦达一起到旅顺博物馆搞过文物鉴定,在他的印象里,旅顺博物馆的馆藏颇有特色和价值,像唐代绢本残片、明清书画、木乃伊、古琴的收藏,有很多精品。2005年,杨老曾经在大连图书馆与本报合办的白云论坛传统文化讲座上讲过书画鉴定。在杨老印象中,三十年间,大连的变化突飞猛进,而不变的是整洁的环境。

  希望能为传承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

  杨老在故宫博物院工作40余年,与中国书画打了40多年的交道,自己也参与其中,提笔挥毫,造诣颇深。其花鸟和人物画简洁大方,颇有禅意,深得中国画的空灵之奥妙。

  但杨老自谦说:“我写字、画画、作诗都是业余水平。作诗是初中水平,画画是高中水平。也有人评价我说,写文章达到大学水平,做人是研究生水平。”杨老说,中国书画艺术讲究诗书画印并存,是综合艺术,而这一传统的形成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果,在世界上绝无仅有。“我在美国讲学,他们觉得我能搞研究,还能画画,觉得很奇怪。在他们眼里,搞科学研究就是搞研究,搞艺术创作就是搞创作,在大学里,二者一个属于人文学科,一个属于艺术门类。他们无法理解中国文人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杨老说,“中国的文字,几千年来有发展,无断层,今人仍能认识甲骨文,西方的就不行,古埃及文字很古老,但现代人无法辨认。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不曾断裂过,这很难得。可惜的是,这个传统有被丢掉的危险。我搞书画鉴定,搞书画创作,只是想在传承这一文化传统上尽点力。”

  书画鉴定要抛开利益因素

  这么多年来,杨老鉴定过的书画作品数不胜数,经手为博物院买进、抢救的作品也不在少数。这里边,有科学,也有人情世故,更有良知。五六年前,故宫博物院以2200万元购买了《隋人书出师颂卷》,外间一时质疑之声不少,许多人怀疑这幅作品不是隋人所书。杨老正好是当时的鉴定者之一。接受采访时,杨老说:“我为什么说它是隋人的作品呢?因为里边有两方印章是唐代的。其中有一方是梵文印,而梵文是流行于唐代的,就好比我们现在时兴说英语,可是后来,梵文就很少有人认得了,谁又能作假?所以我说这幅作品不会晚于唐代。”那么这幅作品当时到底值多少钱?杨老转述了启功先生当年的回答:“这个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它是好东西。”

  对于书画鉴定这个行当,杨老说,书画鉴定就是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早年间比较单纯,就是求真,有了真才有了其他,如果东西是假的,其他都免谈。可是现在受的干扰越来越多了,拍卖行的槌子不断地敲,经济利益掺杂其中,做人也越来越难了。“做这一行,需要个人自持、自律。”杨老说,“因为你不只是为当代服务,还要为身后负责。遇到了好的东西,要题字认定,因为怕后人以为这东西是假的,有遗珠之憾。假的东西,就不愿意往上边题字,实在躲不过,就在题字中作点小文章,有弦外之音。”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