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裱世家的前世今生
2009-08-24 09:09:02 陈酿 王向阳 程健龙
合肥首批非遗传承人《生死印》装裱者洪富庚
生死印——1978年安徽凤阳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关链接:
在合肥书画界,恐怕无人不知“洪氏装裱艺术”的大名。56岁的洪富庚正是这项延续120余年的传统工艺名门第五代传人。现在瑶海区文化馆工作的他是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描写凤阳县小岗村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题的大型作品《生死印》装裱正出自他手下。
“前世”:赫赫有名的御用装裱家族
据介绍,“洪氏装裱艺术”从清朝起就享有盛名,是当时皇宫御用的装裱家族。 1956年,受著名书画大师赖少其邀请,洪富庚的祖父带领家族从上海迁至安徽,年轻时的洪富庚跑遍了整个安徽,在多个城市留下装裱作品。尽管在业内赫赫有名,洪富庚及其家族却十分低调,“装裱是一门严谨的工艺,抱着求名、浮躁的心态,是无法装裱好字画的。 ”
“洪氏装裱艺术”曾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轰动一时,当时江阴出土的一个古墓中发现了一只盒子,里面有几本用金粉抄录的《金刚经》等书。当时文化部门对这些“金书”十分重视,说“只有安徽才可能有人可以装裱好。 ”果然,经过洪氏装裱,这些“金书”被完整传承下来。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文物局曾组织各地博物馆员工来合肥取经,直到现在,在合肥任何一家装裱店,若问及师从何处,回答必是“从洪门学的。 ”
“今生”:入选合肥首批非遗传承人
“现在很多人追求新意,没有根源地乱装裱,丢掉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 ”谈到最近流行的机器装裱时,洪富庚表示,机器装裱在日本等国早就是淘汰了的技术。 “只有人工装裱才可以真正把字画的‘魂’装起来。 ”
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合肥市一幅以描写凤阳县小岗村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题的大型作品《生死印》也是由洪富庚装裱的。 《生死印》长8米、宽6米,于今年6月5日至7日在合肥市久留米美术馆展出。40余年的装裱生涯,洪富庚为上万幅作品进行了精致的装裱。被问及“洪氏装裱艺术”有什么特别之处时,洪富庚淡然一笑:“根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是在整齐、平整、整洁、均匀上多下功夫而已。 ”“洪氏装裱艺术”的特色就是“平整光洁、柔软协调、美观大方、宜于欣赏”。
洪富庚是合肥市首批“非遗”传承人。 “文化遗产要从最基层收集出来,然后一级一级上报审核,政府对保护‘非遗’做的工作确实很多”。但他认为,仅靠公布非遗名录远远不够。 “‘非遗’多为口传身教,不进行规范保护的话,最终还是会消失。国家应对‘非遗’多些保护措施,让这些遗产有人继承。 ”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