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综合——回声壁
2009-09-17 11:38:57 未知
■“因为我还有很漫长的岁月,要对我做一个公正、确切的评价,千秋万代名,寂寞身后事,我生前不要太关注这些……有人讲要呼唤大师,我说大师是呼唤不出来的,我说你要到现在南京紫金山上再喊出个傅抱石来,我就相信。你呼唤不出来,自然生出来的,不知道何时何地何人会成为大师,对不对?也不要自己误以为自己是大师。”
——范曾说被称为大师“至少我不会感到快乐”。
在这个越来越娱乐化的年代,“大师”这一高雅的称谓也越来越有喜感——打个老套的比方,你在书画界扔一块砖头,肯定得砸着一个“大师”。须知,真正的大师往往是被后世追认的。
■“现在的艺术家,尤其是担任了某些大小职务的著名艺术家,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本分。他们频繁奔波周旋于官场、商场、交际场之中,庸俗无聊的应酬成了家常便饭,不由自主地沾染上或多或少的官僚气、商贾气、市侩气。”
——华砚斋说“三种‘气’是艺术事业的克星”。
河北省书协的“拜师事件”,近来在书画界引起热议。华砚斋就此撰文《艺术家的本分》,细加剖析,“三气”之说,尤为精辟。那些染上“三气”的书画家,动辄宣称“精品力作”问世,其实只是在糟蹋宣纸或油彩,到头来不过是留下一堆垃圾和笑料。
■“我在上世纪80年代写了一篇批中国画的文章,点了一些艺术家的名,都是当时的大腕,虽然语气还是很缓和的,却引起了轰动。而现在呢,同样的话你骂得再狠也没有这种轰动效果了。”
——李小山说“市场削弱了批评家的作用”。
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是里里外外、结结实实的热,不像现在的“传统文化热”“美术热”等风潮,大多表面热闹,实则乏善可陈。想当年,美术批评也是“我手写我心”,充满历史使命感,哪像现在,走红的批评家尽写些堂而皇之的大文章,却从不触及真正需要探讨的大问题。
■“他们说宋庄的艺术家太烂了。确实很差的艺术家很多,但好的艺术家总是少数。打开所有明清时期的文人画,能挑出多少个有创意的?八五时期大多数也很烂。现在那些批评家都自以为是,用大师的眼光来看现在的艺术。现代艺术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人人都是艺术家’,不是博物馆大师才有搞艺术的权利。”
——栗宪庭说“不要用大师的眼光来看现在的艺术”。
过着半隐退生活的栗宪庭,这次当上了宋庄艺术节的总召集人,为该艺术节鼓与呼,其情可以理解。不要用大师的眼光来看现在的艺术,说的不错;但“太烂的艺术家”总不该出现在该艺术节上吧,且拭目以待。
续随子 点评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