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观点综合——观点集萃

2009-10-15 16:20:45 未知

  原创:一个尴尬的批评术语

  孙振华在《“原创”三问》(《当代美术家》第5期)一文中认为:所谓原创无非体现了如下几个含义:一是最高的创造性。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艺术家才能达到的创造境界。这种原创型的艺术家寥若晨星。二是最低的创造性。这个原创概念的使用,在当代社会出现得非常频繁。只要是你亲自做的,不论好坏,都是原创,用以区别于抄袭、转载和复制。三是专属于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语境,是体现现代主义艺术基本价值诉求的一个概念。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语境中,“原创性”是衡量现代主义艺术价值的一个基本标准。四是在艺术批评的实践中批评家经常使用的一个描述性的词语,它表达的是艺术家创造性的程度。这是原创一词最常见的用法,但又是最随意的用法,它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陈述。说某某艺术家有原创性,几乎是一个最常见的标签。原创作为一个批评术语,一旦处于了这种境地,非常危险,非常尴尬;同时又非常滑稽,非常无奈。这种悖谬,是批评的现实。

  收藏书法不该厚古薄今

  顾工在《谈当代书法收藏》(《美术报》10月10日)一文中认为:收藏界历来有一个现象,就是“厚古薄今”,重视古物,而对身边数量庞大的当代作品相对轻视。当代书法作品经市场推广、流通转化为藏品、礼品,其经济价值正在显著提升。收藏当代书法的好处,一是购买渠道多,一是鉴定相对容易,一是价格相对较低。但是困难也有,就是如何披沙拣金,收藏到能够长久保值、增值的作品。影响社会对书法家价值评判的因素,从历史上看,主要是其书法知名度和美誉度。各种书法史著作左右着大众对书法的认知,被写进书法史的书家,都是收藏界关注的对象。从当今现实看,书法风格、书坛地位、职务职称、师承学历、获奖参展、交游圈子、成交价位等都能对其价值产生影响。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代人的“解释”未必等同于将来书法史的“解释”,试图揣摩未来的解释和结论是相当困难的。书法评论和收藏就像一场智力游戏,输赢可以分出,但答案永远不可能精确。书法收藏不可捉摸的魅力恐怕也在于此吧。

  艺术需要生活化吗?

  李双、王菁菁在《艺术步入我们的生活》(《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9月24日)一文中认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仿佛“潜伏”在身边,重庆街头那个挑行李的“棒棒”突然就在美院办起了画展;“范跑跑”、“钉子户”更化身为行为艺术家出现在主流双年展中。说不定什么时候网络上流传的种种“××门”就作为先锋录像进入了展览中……在这个消费时代,一切显得无可厚非。快餐文化里消费者们没有时间去了解物品的好坏,只好认品牌,买衣服要买品牌,用手机要用品牌,买个牙刷都要买有牌子的。拥有了“大师”头衔,不就是最好的品牌效应吗?可是正如品牌有“山寨”,大师也有“山寨”。艺术的含义更广泛,手段更多元,但太急于去“做艺术”,对艺术深度了解却少了;工艺更精湛,材料更多元,而潜心对工艺艺术的探索却越来越少。这个年代,不缺“艺术家”,不缺“大师”,整个艺术圈却都为这些名号躁动不安,一股浮躁的消费之风席卷整个艺术界。界限模糊的不仅仅是艺术与生活,还有各个门类的艺术之间的互相渗透,摄影和绘画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摄影融入了电脑技术手段,国画开始用丙烯尝试,油画用水墨尝试。这个时代,艺术家不仅仅是艺术家,在某种程度上,更兼备哲学家、历史学家、新闻记者、发明创造技术人员、生意人于一身。也许下个10年,该做点纯粹的艺术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