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收藏常需“雾里看花”
2009-10-19 11:45:21 郭白岩
某天,白明问自己业已成年的儿子:“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在我墓碑上准备写什么?”儿子挠挠头,说了一些类似“功成名就”的话。白明摇摇头,说:“你就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瓷片,他的名字叫‘片儿白’!”
穿一件白色对襟褂子和一双黑色圆口布鞋,时常手里把玩着一块元代青花瓷片的白明,对“瓷片”的爱,已经融到生命中,他形容古瓷片:“残而不失其美,残而不失其珍,残而不失其值,残而不失为师。”他说:“瓷片给我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感悟,我上感天,下感地,中间感瓷片。”
2009年,是白明经历了收藏三步曲后,进行文化传承的一年。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他力争在自己工作的北京出版社附近再开个古瓷片私人博物馆,其规模和藏品数都会“超越”睦明唐,他将新的古瓷片博物馆取名为“绿色记忆”,里面将有30米长廊来展示古瓷片。
记者:和官方博物馆相比,古瓷标本博物馆作为私人投资的博物馆有什么特点?
白明:应该说,私人博物馆与官方博物馆相比没有任何优势,我们缺乏资金,不能像官方博物馆那样进行大型的宣传。
可是,我认为,私人博物馆是都市文化进入繁荣时期的一个体现,可以增强国民的人文意识,可以创造无形价值。作为私人博物馆,能给人提供一点常识已经很不错了。其实,中国最早的私人博物馆浪潮并不是从北京开始的。据介绍,私人博物馆在中国发展经历了两次高峰。第一次是在上世纪初,借开埠之风,首批私人博物馆在上海、天津等沿海通商口岸城市纷纷诞生,后因战乱而停滞。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文化事业的繁荣,私人博物馆再次兴起,这一次北京占得了先机。
记者:对于喜爱收藏和初涉收藏的人,你有什么建议和忠告?
白明:收藏常需“雾里看花”,这个过程充满刺激、疑惑、悲情,但也是充满愉悦的境界。没有这“雾”,就没意思了。但如果“雾”浓得像黑幕,也没人进来了。因此,收藏者要抱着“不冤不乐”的心态进入收藏圈里来。“古玩”是玩出来的,不能拿着古玩就想变钱,这是天方夜谭,白日做梦。玩收藏要明确两大概念:一是需要收藏知识,比如对古玩背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二是要有常识。而老百姓过多注重知识而忽视常识。真正有价值的收藏通常价格不菲,因此不要抱太多的侥幸心理。
初涉收藏的人,只要搞收藏就难免要交学费,不交学费就想收藏到好东西是不现实的。收藏界的水太深,也挺浑,搞收藏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即使是名家也有打眼的时候,吃一堑长一智,没打过眼的人是成不了收藏大家的。
(责任编辑:谢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