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陶器鉴定之法——古陶的作伪与辨别
2009-10-21 14:44:45 瀚石
我国的陶器制作至今已近万年,可谓历史悠久,窑口众多,产量也极大,除了过去流传下来的传世品外,现如今所出土的古陶数量也相当可观。但是历史上总有人出于各种动机,对古陶器和对其他文物一样,制作了相当数量的复制品和伪品。这对于古陶器收藏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掌握一些陶器基本的鉴别方法对投资古陶大有裨益。
古陶器常见的作伪方法
1.以真品作范模再做土锈
作伪者首先选择品相完整且价格昂贵的真品作为参照,然后毁掉一些经济价值不高的,但与原器属于同胎的陶器,调和配比后再用其泥土作成范模,晒干后入窑焙烧。烧成之后用工具略作修整埋入土中,使其生锈。
2.把残器修补后再作旧处理
将一件支离破碎的陶器,修补成一件完整的器物后再入窑作旧处理。
3.依照史书进行仿制
作伪者参考大量书籍,按照史书记载的尺寸,或依图片进行仿制。其仿制方法基本同上。
4.做锈的方法
以上三种作伪方法都需要生成土锈,如果把伪造好的东西直接埋入土中,让其自然生锈当然好,但因此法做锈时间较长,加之作伪者均希望短期见效,所以此法一般弃之,于是又想出两种加速土锈生长的办法:一是把硫酸钾与泥土合成后涂在陶器的表面上再埋入土中,则生锈的速度快。此种伪作,一旦用开水冲之,腥臊臭气马上扑鼻而来。二是把伪作的陶器刷一层极稀的龙须菜煮成的汁,把古墓中挖出来的土撒在上面,往返循环几次,即与墓中挖出来的陶器基本相似,即使是行家里手,也不易辨认。
古陶器的鉴定方法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鉴定断代与作伪始终是对立的两面,当今作伪手法几近乱真,这使得古陶器的鉴定难度很大,但也并非高不可攀。只要认真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对各种真品和伪作进行分析比较,弄清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窑口的风格,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比较,熟悉其演变规律,就可以逐渐掌握古陶鉴定的方法。
深入学习,掌握其基本知识
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和出土的陶器不计其数,时代的不同,陶器的风格面貌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时代的器物,不同地区,制作的风格面貌也有所不同。从数量众多的古陶器中,鉴定出某件产品的年代、窑口、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也不那么容易。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学、艺术、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古陶产地、器型、图案花纹、制作工艺等的掌握。前辈总结的基本规律如下:
产地
中国古代陶器产区很广,主要围绕着黄河,长江两岸,一般以先出土发现的风格造型为例,周边发现类似的均以此地命名。例如,仰韶文化,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其后考古学家又在黄河流域的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发现类似仰韶文化遗址多处,其中心地区有北首岭、半坡、庙底沟、西王村四个类型;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河姆渡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属于黑陶;几何印纹硬陶盛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如果产地不对,器物肯定不真。
器型
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及技术条件,制约着不同时代陶器的造型,这称之为“时代特征”。只有了解了不同时代器物的时代特征才能真正了解这件器物,鉴别和欣赏这件器物。例如,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鬲十分流行,到了汉代鬲则无影无踪,已无此类器物。陶鼎和陶钟等仿铜陶器,流行于战国和两汉,到魏晋以后就彻底绝迹了。又如仰韶文化多见平底器,缺乏袋足器、三足器和圈足器,龙山文化恰恰与仰韶文化相反,器型多为三足器、圈足器、袋足器,平底或圆底的盆、钵均极为少见。
图案花纹
陶器上的纹饰,都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特点,都可以成为我们鉴定陶器时的参考因素。如商代早期陶器多见细绳纹,中期则饕餮纹十分盛行,晚期绳纹又重新兴起,但比商周早期的粗;西周早期的绳纹成组的竖形粗绳纹增多,中期除了绳纹外又出现了瓦纹,晚期素面增多,绳纹较粗且模糊不清;春秋时期的陶器以素面磨光者为多,并盛行暗纹,绳纹不常见了。
制作工艺
陶器的成型和加工工艺,往往在陶器上留下痕迹,这些痕迹,亦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区特色。如新石器时代的制陶者,初时只会用手捏塑一些简单的实用器物,因此,器型不可能规整,器壁上常常留有指纹。后来逐渐摸索出一种新的手工成型方法,即泥条盘筑法。其法是先将泥料制成泥条,然后圈起来一层一层地叠上去,并将里外抹平,制成所需陶器的雏形。
亲身实践,摸索其造假规律
古谚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鉴定古陶器,必须认真实践,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有意识地对各种真品和伪作进行分析比较,搞清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窑口的风格,各种复制品与作伪的种种表现,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反复观察、分析、比较,掌握其演变规律,就可逐步地获得鉴定的入门知识。对于有条件的朋友来说,不妨自己动手做些陶艺,塑上几件陶俑,翻成模子脱几个坯烧出来,再做上旧看看像不像,也可自己动手修复几件破残的陶器,粘接几个陶俑,亲身感受一下作旧的方法和步骤,在实践中学来的东西会终身难忘。实物鉴定时,依靠自己亲身实践得到的知识比书本上间接得到的更可靠,被蒙骗的可能性也就小的多。
探索其销假之道
一些行家在古陶买卖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可供收藏者借鉴。
凡是论堆卖的陶器赝品的可能性较大。一个古遗址或古墓中不可能出土非常多的陶器,古代陶器一模一样的少,一个模子出来的、论堆卖的,非常值得推敲。
凡是古陶器物非常完整的,在鉴定时需要特别细心。陶器出土时完整的少,如果是破碎经过粘接修补的有可能是真;如果是大批量完整的,且不论时代、造型外表旧色和土锈大体相同,假的可能性极大,须谨慎对待。
凡是器物内外刷满泥大多为赝品。这多与伪造者的心理有关,因仿的不像真品,怕买者怀疑所以才将泥刷满。有时反而起到画蛇添足的效应,如果是卖真东西,售者一定会把出土时所带的泥刷下来,不怕你找毛病。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