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彦:艺术是一种关于对世界的“视觉思考”
2009-11-07 17:54:27 郭晓彦
“中坚”一词,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有几重意思是被认同的,古时是指军队中精锐的部分,现在则指一众人中最有力的并起较大作用的成分。将这个展览的艺术家称为“中坚”,是因为他们的艺术思考和创作是中国新世纪(2000年)以来艺术现象与创造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他们以各自的写作成为解读此段当代中国艺术历史的重要案例,成为我们对这一阶段中国艺术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一些重点形象。
在这些艺术家的工作中,可以看到明显的不同于上几代中国艺术家的思维特质、艺术方向和创造性:在意识层面上,对于他们,艺术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美学问题,而是关于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的思想讨论平台,是一种关于对世界的“视觉思考”,其中也透出艺术家作为生命个体的思想洞见,思考和观察世界的视野,理解世界的胸襟和创造;他们在创作中不再将并不明确的政治表态当作反抗姿态,艺术也不再是工作室里的闭门制造,而是组织、融合不同境界的力量所进行的纠结于现实政治和生活现场的思想探索与实践,艺术创造对于他们既是体认世界的疆域,也是探索自我生命建设与艺术的关系的现场,他们认识到,一切的行动都源于对精神处境、话语机制、权力符号相互纠结的现实的体认和斗争的结果,所以,艺术对于他们不再是教条式的关于“艺术”的定义,而是对于生活和艺术同样重要的创造性实践:他们的工作试图弥合所有的艺术之间的对立(如特定空间与生活中的艺术,传统与当下的艺术,等等),他们倾向于搅动生活,掀起波澜,开创一种新的局面……
创新性因素是一切革命所固有的。“中坚:新世纪中国艺术的八个关键形象”在展览中比较集中地呈现这些年轻艺术家的思想动机和创作状态,我们可以在其中观察到他们对于现实的体认和理解,他们创设的问题界面及在解决问题时的思想机制;展览也意在讨论在今天的现实中,艺术家如何思考被称为“艺术”的事情,他们所构思的关于“知识分子”及“介入”社会的主张,如何能在当下的艺术实践中被焕发出新的精神感受?中国艺术家如何在“本土”和“国际”这个长期困扰着艺术创作的语境中,从艺术史、艺术界的影响的惯性中,实现一种创新的可能性?艺术家面临的新的精神境况和现实,也使他们在思考用新的思考方式、新的问题界面和艺术生产方式,来实现一种艺术面貌的更新。
中国当代艺术是否真正进入了如大家所期待的又一个新的转型期?也许,这也是我们在展览中要提出的问题。
郭晓彦,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首席策展人,本文为《中坚:新世纪中国艺术的八个关键形象》(节选)
(责任编辑:谢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