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力评“金融危机后的艺术投资与艺术市场”
2009-11-16 11:48:19 未知
“虽然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仍未过去,未来经济前景依旧并不乐观,甚至存在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对于艺术品市场而言,行情‘拐点’的出现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秋后算账’的日子也终于到来了。”
所谓拐点如何理解?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CAFA/AMRC)总监赵力在其10月初发布的《2008~2009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报告》文献中说,21世纪的艺术品市场在经历了自2002年以来暴风骤雨般的行情上涨后,在2008年下半年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其原因不言而喻,然而,对比奥利维·钱尼(Olive Chanel)被公认的置后效应——“艺术品市场的价格变化通常会落后1个季度或4个季度的时间”及蕨木艺术品投资公司所发布的1978~2003艺术品与其他类别资产绩效“不相关”的数据,2008年艺术品市场行情下跌与金融危机爆发之间的同步性,则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故而此前刚闭幕的全球艺术收藏界公认的价值风向标“全球艺术品收藏论坛”(Global Collecting Forum),便将2009年度论坛主题之一设立为“直面金融风暴的私人收藏与艺术市场”,从专业权威人士的观点中总结原因及寻求经济危机下经营与投资对策。作为将“全球艺术品收藏论坛”首度迁出伦敦斯宾塞宫、移师北京的促成人和与会者,赵力教授于11月14日下午在大连中心·裕景展示中心,与《三联生活周刊》——深圳发展银行天玑财富艺术之旅最终站的嘉宾们分享了最新关于“金融危机后的艺术投资与艺术市场”的独特思考。
赵力认为,以“高净值人群”(HNWI)和“新钱”(New Money)为代表符号的大量投资进入了艺术品市场,是造成变化的真正原因。在20世纪,艺术市场无疑是由收藏力量支配的市场,小众型、高门槛这些特征使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非规模化。然而自2003年以来,艺术市场从原先的收藏性市场向投资性市场迅速转型。
“据凯恩美林报告,收入3000万美元的极端高净值人群在2004年达到7.75万人。2006年Prince & Associates 对294位华尔街平均身价在600万美元以上的精英人群的消费调查,其在艺术品上的消费达到11亿美元。而瑞银(UBS)2008年的报告显示,全球拥有直升机的富豪中,艺术品收藏所占资产比例最高,同年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消费倾向调查,富豪青睐收藏的物品中,当代艺术品以36%的比例居首位。”而这些进入艺术市场的“新钱”主要来自金融、房地产、能源及大宗商品等近年来增长最快的财富领域,随着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这些财富领域无一幸免,更成为金融危机中的重灾区。
由此,“金融危机不仅为艺术品市场的外部影响力或变化背景,两者相关既具体反映为彼此间的同步性变化,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赵力说,“在这样的市场行情下,明显的趋势便是市场行情的‘向后转’与买家意愿的‘向右转’。”
2008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既可以看到在现代级当代艺术的部分出现了明显的“名作”行情,又可以看到艺术市场的热点也出现了“向后转”的迹象,即对经典艺术的再度关心。经典艺术,在西方指印象派及之前的艺术作品,而在中国主要指古代书画作品和古董。
今年2月在巴黎举行的“伊芙·圣·洛朗和皮埃尔·贝杰私人收藏专场”拍卖取得3.04亿英镑成交额,其拍品便主要隶属于欧洲传统艺术至现代艺术经典部分,当然也包括中国文物——圆明园的两件兽首。而2009年中国艺术品行情的“向后转”也非常明显,在这种转向下,中国古代书画精品在春季拍卖中迭创新高。“从2009春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看,成交价前5位的均为古代书画作品,而以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卷》为例,该作品曾于2002年春季在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以2530万元拍出,7年价格增长了3641.20万元,年回报率达到20%。”
赵力讲解道:“2009年上半年的市场行情,充分证明了目前市场中充塞着保守的气氛,买家更倾向于通过选择传统艺术品和经典艺术品来抵御可能的市场风险,同时买家群体对于市场未来预期整体继续看低而追求相对稳定的市场品类,这就是所谓‘向右转’的意愿。”
基于此,赵力认为:“买家意愿的‘向右转’,一方面是金融危机特定背景下的现实反应,另一方面同样由于未来存在着的不确定性,于是重归‘价值判断’就成为唯一的依据。买家意愿的‘向右转’无疑是针对前一段时间的浮躁、盲目与非理性的有力扭转,它有利于市场价格的制约,从而挤出市场泡沫。同时,买家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购买行为,使得艺术收藏的精神得以回归,最终也将有助于市场重新健康起来。”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