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综合——观点集萃
2009-11-20 09:52:32 未知
年轻批评家多急于求成
王鲁湘在《艺术批评也是一种创造》(《北京商报》11月13日)一文中认为:有些年轻批评家太急于求成,他们需要“沉淀”出自己的某些艺术理论,目前还是处在不停积累的阶段。任何知识都带有时代性,每一个时代都存在自身的时尚知识体系,有些理论只会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和时尚。从这些焦点和时尚中,会提炼出一系列概念,这些概念会指导该时代艺术家的创作和实践。在新的时代中,以前的一些概念会逐渐被淡忘,甚至出局,这样的现象在思想史、艺术史和文化史中都是正常的。同时,年轻批评家们关注时尚和流行,与他们年轻的身份有关。以前,我不理解人到一定年龄后就开始趋于保守的说法,但现在发现,人到了一定年龄后,对于新鲜事物确实接受不了,精力、大脑在慢慢地衰退。目前,老一辈艺术批评家正在完成艺术批评沉淀的阶段,激烈观点出现得越来越少,我们寻找的不再是感官刺激,而是知识反思。
举全省之力的创作工程让人担忧
陈履生在《举全国之力与举全省之力》(《美术报》11月7日)一文中认为:在全国的工程中已经包括了各省市的重大历史题材,没有入选的相比之下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大,而全国工程也包括了各省市的重要画家。有些发生在地方的重大题材再由地方的画家画一遍,很难想象出能够达到全国工程的水平,即使是稍逊一筹也很难做到,那么,这样的创作实在不知道它的意义何在。所以,我真是替广西的创作工程担忧,其结果或许有几张像样的,但是,数十张、上百张中仅此几张,实在对不起创作工程,也很难向纳税人交代。有些事情举全省之力可以做到,比如山东开全运会、广东办亚运会,而像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具有这样整体实力的省市实在是屈指可数。这样的事情不能勉力为之,如果实在认为有必要,可以用地方的经济实力举全国之力而为之,让全国的优秀画家服务于各省市的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可能是比较务实的做法。
网络艺术的发展瓶颈
李超在《新媒体还是“新玩具”》(《雕塑中国》2009年第9期)一文中认为:艺术家需要新的视觉经验来表达观念,弥补绘画语言相对的单一性,因此新媒体艺术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许多国内一线的艺术家已经开始尝试各种形式的新媒体艺术。但是,网络技术、版权问题以及资金支持始终是困扰艺术家的难题。因此,网络艺术在现阶段还难以被广泛尝试。录像技术已经被这个时代所克服、超越,而数码、网络艺术仍在竭力追赶着高科技。但是,高科技意味着高成本,艺术家的作品需要建立在拥有独立设备和技术人员的强大团队之上,说白了就是要建立在财富资本的基础之上。成名已久、财大气粗的艺术家可以把网络艺术玩弄于股掌之间,但是对于一个刚毕业的美院学生或者一个潦倒的艺术家,这些现实的问题让他们丧失了尝试网络艺术的欲望与勇气。2009年的“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提名展”,作品配置出现了严重失衡,展厅被海量的架上作品所淹没,仅存的几件新媒体作品,偶尔能让观众的兴奋点跳跃一下,但直白浅显的观念仍略显粗糙。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