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国家档案”魔力有多大?
2009-12-01 14:19:13 孔祥祥
一项声势浩大的文化工程,却由市场部门来实施;一个已获得国家财政支持的学术项目,却还要收藏者自掏腰包来“补助”。
“此件拍品已被辑入《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正当秋拍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至少两家拍卖公司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同样具有这一“著录”身份的拍品。刚刚正式启动不久的《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以下简称《国家档案》)征集、编辑工作如此立竿见影,足见“当代《石渠宝笈》”的魔力。
为近现代画家建全集档案
“又接到一个想入《国家档案》的藏家电话”,某艺术类媒体资深编辑程小姐近日来时常受到这样的“骚扰”,“从《国家档案》全球征集作品的消息发布以来,我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一两个这样的电话”。
而在《国家档案》的征集处,热闹的景象也在每天上演。“每天都有很多藏家送来他们的藏品,希望能被收录在《国家档案》里”,《国家档案》项目负责人、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吕立新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很多私人藏家都非常踊跃,让工作人员都有些应接不暇,“今天下午就又收到了几十件作品”。
《国家档案》工程由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指导、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承办,旨在为20世纪重要的中国画家建立“全集式”档案资料,力求将画家所有存世作品都收录其中,首批正在进行作品征集的八位画家分别是: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陈少梅、李苦禅、庞薰 、靳尚谊。此项工程于2008年底获得政府财政支持,此后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迅速组建了专项工作组,最终确定了第一批入选建档的艺术家名单。10月,项目正式启动,面向全球征集以上八位画家的作品。
“这个工程是国家对于中国20世纪美术的第一次梳理,古代虽然也编辑过类似的集子,比如说《石渠宝笈》,但那大多是皇帝一个人的收藏,而我们这一次是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两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吕立新向中国商报记者介绍,目前一些收藏机构的馆藏已经整体录入《国家档案》,其中包括北京画院齐白石纪念馆、李苦禅纪念馆以及李苦禅家属的收藏和陈少梅家属的收藏等等,而私人藏家送来的藏品中也有很多是真迹甚至精品。按照这个速度,吕立新估计到明年就会有画家档案被整理完毕并率先出炉,“像庞薰 、陈少梅,作品很少,整理起来就比较快,但像齐白石,作品整理起来可能就比较麻烦”。齐白石存世作品达数万张,如果都收齐,单“齐白石卷”就要几万页,可见整个工程的浩大。
据了解,《国家档案》工程前期已获得国家财政支持400万,后又追加400万,“随着工程的进一步开展,以后制作作品集会需要更多的钱,国家财政也会不断地拨款下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鉴定难题如何解决
“作品从民间征集,我觉得没有必要。”在今年5月举行的《国家档案》首次专家研讨会上,著名画家庞薰 的女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庞涛认为,从民间征集作品只会加大工程的难度,“这些作品如果在民间收集,简直打不完的仗,你说真的,他说假的,哪有那么多精力跟他辨伪?现在乱成这个样子,我们还要钻在里面去收集,收集完了还要鉴定,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然而,5个月之后,《国家档案》工作组却高调对外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征集画家作品。吕立新表示:“民间有很多好作品,像陈少梅的作品就必须向民间征集,而齐白石也有很多精品散落民间”,从前编辑画家全集一般就是收藏机构的藏品集,但这个《国家档案》是要收集画家一生的作品,展现画家创作的全貌。可见,工作组并不怕找麻烦。
“我们的鉴定程序非常严格,藏家送来一件作品,先让画家的家属鉴定,然后再让专家鉴定,如果两方面的意见一致,那么作品就可以入编,如果意见不统一,那么就暂且存疑,可能过段时间再复议,总之就是暂时不做定论,等以后时机成熟了再说。”据吕立新介绍,第一批入编的八位画家基本都是作品数量较少、收藏脉络清晰的,“先挑好操作的来做”,而像齐白石则是其中的特例,作品数量庞大,散落民间的也很多,但因为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所以才被纳入首批之列。
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工程,专家的资质和权威性很重要,这也是《国家档案》能否成功的关键。但是,作为整个项目的提出者和主要负责人,吕立新却拒绝对外透露专家名单,“一是不想给专家找麻烦,二是为了杜绝有些人私下找专家‘通融’。”但他表示,所聘请的50余位专家都是国内研究某一位画家首屈一指的,“肯定是国内公认的”。据介绍目前的鉴定工作中,出现争议的情况很少,这样也就保证了入选作品的质量。但很多藏家对这所谓的50多位专家持怀疑态度,“现在近现代书画鉴定界这么乱,哪有那么多大家一致公认的专家啊?”一位收藏家表示。而资深收藏家刘文杰则认为,真正的鉴定高手应该是大收藏家,“好多所谓的专家其实根本不懂,像北京画院齐白石纪念馆的作品都有假的,这《国家档案》编出来肯定也会收入好多赝品”。
据了解,送藏品入编的藏家需先缴纳1000元鉴定服务费用,若藏品被鉴定为真,则需再缴纳2000元入编费。对此也有一些藏家提出异议,“既然是国家出资的文化工程,为什么还要老百姓自己掏腰包?”“就是谁拿钱就给谁出!”“这和花钱出书、买著录有什么不同?”但吕立新则表示,国家拨款毕竟有限,而想要入编的作品又太多,“1000元钱的费用,比到外面随便找个专家鉴定都要便宜,而且我们这是几个专家同时做鉴定”。
值得一提的是,故宫博物院下属的紫禁城出版社目前正酝酿出版民间收藏系列丛书,第一套《民间藏中国古玉全集》的藏品征集活动已经完成,单件藏品三位专家鉴定费600元、拍照费100元、出具鉴定证书100元,如果藏品入编则需缴纳2100元入编费,若入编藏品在100件以上,则优惠至每件2000元。该古玉全集将出至10卷20册,每册收录300件藏品。除了价格稍有差别,其鉴定及收录“程序”与《国家档案》竟如出一辙。
“大全集”能收全吗
“我肯定不会把自己的收藏送去入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藏家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对于社会上的很多人来说,这项工程意义巨大,哪怕就是借机鉴定一下自己的收藏也是好事,但对于那些在某一领域已经很有研究的藏家而言,送去鉴定就没什么必要,“我又不想卖,花钱入编有什么意义?”
在中国商报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持有类似观点的藏家并不是个例,有相当数量的藏家对《国家档案》这一金字招牌并不“感冒”。如此一来,《国家档案》便陷入了一个名不副实的尴尬之中,如果作品收录不全,岂不是对不起制作画家“大全集”的初衷了吗?
事实上,对于本国艺术作品的梳理虽然在国内尚属首次,但在国外却并不鲜见。2003年,英国公共目录基金会即联手BBC(英国广播公司)推出了一项类似的档案工程,计划以印刷图录和在线发行的方式出版英国公共收藏的20万幅油画作品。然而,此项工程在今年初遭遇羁绊,因为英国著名的收藏机构皇家珍藏拒绝加入这个项目。皇家珍藏拥有7000件油画藏品,是英国最大的两家油画收藏机构之一,藏画数量比泰特美术馆和国家美术馆都多。皇家珍藏缺席,将使整个项目留下一个巨大的缺憾。
聚拢公共收藏机构尚且有如此难度,要想说服私人藏家拿出珍藏公开出版其难度可想而知。资深艺术品经纪人石建邦即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尽管很多收藏家以及评论人士都在关注此事,但真正有所行动的还在少数,很多大收藏家并无入编的意愿,“想通过大全集的形式梳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这当然是件好事,但关键是想法是好的,实现起来却有相当大的难度”。程小姐也认为,《国家档案》无法吸引到真正有实力的大藏家,那么就是一种失败,“原因是什么?我觉得是项目的规格没上去,仅仅靠一个部门下属单位的十几个人,怎么可能做好这么一项浩大的工程?”据了解,该项目的承办单位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系文化部直属的一个事业单位,“可以做一个对比,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是由国家发改委联合九部委共同组织实施的,而《国家档案》的实施难度和文化价值要比前者重大得多,一旦做成是可以造福万代的。但文化部本身没有重视起来,我觉得很遗憾,白瞎这么个好项目了”。程小姐直言不讳地说。
作为一个学术性很强的文化项目,交给市场部门来做,确实让人匪夷所思,“归根结底,都是利益二字惹的祸”。该资深藏家还认为,《国家档案》从一开始策划的初衷就是源于市场的混乱,是为了指导市场而诞生的,“那肯定要被市场利益这根线牵着鼻子走”,“如果真的是作为文化项目,那就应该按照文化项目、学术项目的要求来办,国家出面,举全国之力,但不用老百姓掏钱,那样才真叫利国利民的文化工程,大家才能团结一致把事情做好,我相信很多收藏家现在不愿意入编也主要是出于这个考虑”。
市场影响有多大
尽管不能停留在市场二字,但毋庸讳言,《国家档案》出炉之后首先影响到的就是嗅觉格外敏感的市场。“一旦全集编辑完成出版,真迹都被我们收录,那假画就没法卖了。”谈到《国家档案》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吕立新这样阐述它的积极意义,被《国家档案》辑入的作品,价格肯定要上涨很多。
这一影响最早在今年8月就已经显现。山东天承拍卖有限公司在秋拍中推出了22件署名李苦禅的作品,其中一幅尺幅不大的《松鹰图》立轴以超过33万元的价格成交,在其著录说明中有这样一句话:“已被编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李苦禅卷》,并附入选证书。”
按照这个思路,《国家档案》的影响将不亚于古代书画市场上《石渠宝笈》的地位。然而,随着市场上对于《石渠宝笈》越来越追捧,一些评论人士和收藏家也早已表现出担忧,“其实就是商业炒作”,某艺术市场评论人士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而今,“当代《石渠宝笈》”即将出炉,业内人士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一是《国家档案》只著录不评价,很可能致使一些普通作品卖出比没有入编的精品还高的价钱;二是难保一些惟利是图之人不借《国家档案》作伪,在市场上渔利;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面对鱼龙混杂的近现代书画市场,什么样的专家能保证鉴定过程中不出差池,而且,尽管目前的专家名单不对外公布,但对于很多业内人士而言,要知道这份名单也并非难事,“高考题目都能泄露,更何况一份名单?”对于一个国家级的重大文化项目而言,这种基于市场的担忧也并非没有必要。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