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意象油画家简评——何多苓
2009-12-08 10:38:36 未知
何多苓 春风已经苏醒
提起何多苓,总让人想起《春风已经苏醒》、《雪雁》这些作品。可以说,正因为何多苓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这些油画、连环画先后获奖,一时轰动,他自己也被称为当时“伤痕美术”的代表画家之一。
何多苓,1948年生于成都。1977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2年毕业于该院绘画系油画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在四川成都画院从事油画创作。作为当代中国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的代表画家,何多苓的作品经历了几个阶段。
一、青春感伤时期,也被称为“伤痕”时期,时间为大学乃至其后至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他较为迷恋怀斯风格,走的是一段具有伤感意味的写实主义道路。《春风已经苏醒》是何多苓早期的代表作。这件作品随着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美术》杂志发表而闻名,无数观众被画面弥漫着的忧伤与诗意所打动。当时,作品中的“春风”还一度被赋予了超出艺术本身的、具有政治意义的“改革开放”的“春风”。《雪雁》、《青春》、《小翟》、《带阁楼的房子》都属于此阶段作品。
二、“中国抒情”时期,时间为1990年去了美国和欧洲等国家以后。他本打算就此定居国外,但参观了诸多西方经典后发现,那些西方作品大部分“缺少诗意”,“西方艺术的高度物质化与中国人的东方气质并不相符”,并体味到西方博物馆里收藏的中国古代艺术品给了自己强烈的震撼,认为“那才是真正的写实”。有了这样的认识,他就此回国。此后,何多苓抛弃了原来的写实优势,进入了艺术创作中至为重要的转折期。他独处成都,少与国内画界来往。他沉浸在思考和探索中,并先后推出“迷楼”和“春宫”系列。
三、本世纪初以来,主要有“女人”系列、“舞者”系列乃至新的“青春”系列等。
从手法上看,第三个时期是第二个时期的延续,也是一种深化。何多苓的技法所表现出来的画面在栗宪庭看来,非常接近中国画对于“写意”的追求,在画家看来,那正是一种“殊途同归”。题材上,何多苓笔下流露出对于女性的偏爱,他说自己“喜欢表现女性的细腻、敏感、多变、微妙”。画面上充满忧郁的色调,画家把人物的细腻情感,甚至恍惚的神情,表现得轻虚自然又淋漓尽致,尤其是女子纤弱的造型令人过目难忘。
何多苓说受到过两次很深的影响,“一次是怀斯的画,另一次是罗宾·杰弗斯的诗。我喜欢那种冷静的、理性的情绪表达,同时也有幽默感”,他认为“绘画到技巧为止”,认为“极端就是纯粹,就是美”,“绘画无法承担那么多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时间,对于女性,对于人本身,永远具有不可知性,永远引诱他去探寻那分神秘感。他更注重对于细节的刻画和对诗意的营造,他的画更像是保罗·范霍文的影片,保持了敏感度与神秘性,甚至画面上并不回避容易让观者一目了然地产生联想的情色味道。近期的“青春”系列正阐释了这一点。
作品《2007青春》中,何多苓画了在河边褪下了裤子的四个青年的背影。为这幅画定名的欧阳江河这样解释:“这幅作品中的‘转过身去’很可能是一个重大的、也许决定性的美学时刻,这是何多苓对自我与世界的双重冒犯,它混合着野蛮与优雅,敬礼与亵渎,孩子气与恶作剧,屈尊微笑与竖起中指。”这幅画与20多年前的《青春》比较,可以看出关于“青春”这个词汇因时空相隔的转变,也可以看出画家创作态度的更为直接与开放。
可以说,何多苓绘画传达的是技艺的精熟,古典的庄严,诗意的优雅。时间永不老去,但是,四季变换、钟表的指针、人的容颜都证明着“时间”的存在与时光的行走。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变化着,创作家自我沉吟的同时,也坦然面对着新事物与新观念的“存在”。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