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力:当代水墨是一种方式
2009-12-30 09:54:43 未知
新视觉:赵老师,您好!这次采访想就当代水墨的几个问题寻求一下您的看法。首先,想请您大致地谈谈当代水墨的界定及语境。
赵力:你好!当代水墨的问题确实现在有很多人在谈,这些年当代水墨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但如果要对它进行界定,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难界定的。因为当代是一个时间概念,在时间的基础上还涉及到媒材的运用方式,对这个问题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我自己的看法是,当代水墨是一种方式,一种观念。同时水墨不能以材质来加以定义,用“水”用“墨”,就是“水墨”,这样说太狭隘。
新:当代水墨和传统水墨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赵:显然,当代水墨和传统水墨是分不开的。有人说,当代水墨是强调笔法的,比如水墨语言之类的,这样一来又回到了比较传统的讨论范围之中了。实际上在从事当代水墨创作的艺术家里面,有的是以水墨的笔墨语言为主的,也有的是以水墨的表现为宗旨的,但在这些人里面有很多对实验水墨或观念水墨又很排斥(主要指内部)。所以说现实中的当代水墨其实是很混杂的。因此对于当代水墨我觉得最好是理解为一种方式或者是一种观念,当然这种方式可以是一种观察方式,不一定只是表述方式,而最终的定义还必须结合具体的创作来谈。但恰恰我觉得当代水墨的创作是相当薄弱的。
新:能具体说一下当代水墨的薄弱体现在哪些方面吗?
赵:大概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从传统过来的,当然不是指老传统,而是指民国以后的传统;一是中西融合类型的,比如说学习徐悲鸿,学习林风眠,这一类也是存在于民国以来的基础上的,具有很强的视觉性与描述性;一是文人画一类的,不管是新文人画,还是近两年强调笔墨语言,回到传统中去的一种方式,这种其实也是通过民国时期去了解传统的,但这种学习是存在断层的;一是从85美术运动以来的实验水墨,但是实验水墨现在处于发展的瓶颈,没有了80年代、90年代的锐气;一是将水墨视为观念的当代创作,这些创作在2000年以来比较活跃,甚至借助了多媒体等新技术,但是这些新的尝试到底是“发展”了水墨,还是“解构”了水墨呢?
新:说到当代水墨的市场价值,我们会很自然地把目光转向各大拍卖会上,而实际上高拍卖价格的艺术作品少有当代水墨的身影,吴冠中老先生的除外,也就是说整体可观的市场价值还没有形成,当然评价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不能完全以市场价值而论,但市场价值在当前还是可以作为参考之一的。
赵: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艺术家的作品已经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当代水墨之所以在商业市场上出于这样一种市场价值不高的境地,我觉得大致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起点不高。八五美术新潮过后,实验水墨兴起,当代水墨虽已有差不多二十多年的历程,但与传统水墨上千年的日积月累还是很难相提并论的,特别是经典作品的数量上和质量上。第二,学术与商品的定位。很多画家的作品存在学术与商品的分类,当然这种情况不只是存在于当代水墨这个范围。第三是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很多画家并没有通过画廊、拍卖行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而是直接绕过他们与买家交易。这与西方长期以来成熟的经营模式是背道而驰的,其结果也不利于画家的创作。第四个原因是当前的当代水墨作品还很少在国际上亮相,引发国际上的普遍关注。
新:今年上半年,以当代水墨画家田黎明、刘庆和、李津、武艺为主打在今日美术馆举办了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画展,画展的主题叫“四门阵”。针对这四位有学院背景的艺术家的创作能否谈一下您的看法。
赵:我觉得他们都是做平面的当代水墨画家。由于平时我和田黎明、刘庆和都在央美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可能相对熟悉些。田黎明的画清新淡雅,在光影的营造上似乎有一种雷诺阿的韵味,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很容易让我们这代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刘庆和的画注重都市生活的新情景水墨语言的表达,尤其是他的画大而不空,在绘画尺幅上的大胆超越显示出了其独到的一面。李津的画有关新饮食文化的描写带给观众很强烈的调侃意味,还有很多作品涉及心理冲突的尴尬表征。武艺的创作于简练之外透露出作者对特定时代生活状态的个性回顾,耐人寻味。
新:前不久,在以您作为学术支持的“水墨思维”联展中,很多参展艺术家的创作题材和技法上显示出了当代艺术的影响。比如剪贴与印刷方式的运用;影像观念的介入;还有对行为艺术的水墨表达等等,您怎样看待水墨与当下艺术的衔接?
赵:我们说水墨要当代,不可避免要具有它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有关这个水墨联展艺术家的创作方向呈现出了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就是几乎和传统的水墨区分开来,完全独立于传统在发展。在当代水墨这块领域里,“水墨”正逐渐在成为一种工具,一种表现的方式。当然,这样说不一定是一种共识,但从当前的当代水墨创作中确实已很难找寻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同时我们在说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也难免反问:到底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古典哲学,还是古代士大夫文人们的意识范畴,或是民间代代相传的生态面貌。其实从中国的汉唐至鸦片战争这段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是非常注重和外来文化的交流的,盛唐时期的长安如同今日美国的纽约,不仅是当时国际经济的中心,还是世界文化融合的大舞台。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是本民族单一文化传统,还是经过多民族多国家交往与融合之后的文化这也是存在争议的。
新:0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水墨聚焦:2007当代中国画邀请展”上郎绍君提出:这几年在水墨创作方面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成名画家普遍处于“高原停顿”的状态,没有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评价的代表作产生,有的甚至十几年都没有新的发展。市场的繁荣让画家将风格固定并不断复制,社会活动的增多使得画家们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材料的收集、思考和创作。这些因素很难使当代画家成为大师。他表示,处于“高原停顿”的画家大都强调个人趣味和风格面貌,只顾个人特色而不顾精神意义和社会意义;在题材上远离现实,专画无关痛痒的题材,追古、迷古是基本的主题;而对大众的、劣势群体的关注则很少见。赵老师对这种观点有何见解?
赵:我想郎老师所说的“高原停顿”应该不是指当代水墨,因为当代水墨的现实成就还谈不上“高原”一说。如今传统水墨的发展确实面临着困境,八十年代以来少有像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等这样独领风骚的大家出现,这与我们当前的经济环境以及画家本人对传统文化的钻研深度密切相关。至于说在历史宏大题材的表现方面,国画与油画天生是有很大区别的。齐白石这类的画家也不是画历史叙事性题材的,傅抱石有一些反映当时政治面貌的大作,但他对传统研究是非常深厚的。所以说传统水墨在这个方向的未来成就,还有赖创作者自身的突破。
新:最后,我想请问一下赵老师,您看好当代水墨的发展吗?
赵:我很看好当代水墨的发展和前景。从观众的角度而言,不管我们看不懂当代水墨也好,瞧不起它的妄自菲薄也好,或是难以预测其发展的方向也罢,当代水墨已经具有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生动面貌。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和关注当代水墨,只要有了更深厚的现实基础,当代水墨的价值就会更加显著!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