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潘全海:莲花缓缓开

2010-03-01 22:08:28 原琳

  潘全海的“睡莲系列”作品,画面弥漫在灵魂与生命符号所构成的精神宇宙空间里,第一印象便给人以震撼与感叹……他的笔与色无论如何挥洒,视觉冲击的关键点与画面张力的限度,始终控制在整体情感的言说之中,而这一情感又始终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诗性特质及当代的荒诞意味。尤其在红与绿一对补色关系中,色相及色度无论如何转换变异,却始终准确地把握着色彩的理性规则与感性经验。他的作品旋律优美流畅,情意气韵生动,在儒雅隐秀之中暗示着一种理性的崇高与感性的尊贵……

  记者:您的成名作“睡莲系列”作品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当时为什么选择了睡莲作为您长期创作的题材呢?

  潘全海:当时我到美国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莲花池,看到花在水中开放的如梦似幻的感觉,使我很有感触。睡莲在一天中有很多变化,有太阳的时候,花是开放的;阴天的时候,花是闭合的;晚上的时候,花是沉入水中的。这种变化真的很丰富。尤其又是在水中,还有周围多彩的投影,充满神秘感。这与诗人表现的意境非常相似,这对我有很深的触动。

  记者:您是在国外看到的这些场景后开始这个题材创作的,但为什么在画面中却充满了神秘的东方色彩呢?包括画面的背景和笔触的运用等等。

  潘全海:这好像是与生俱来的。

  记者:您画得更有中国文化的韵味,取其形似,取其神意。这是否也得益于您对中国水墨的研究、实践的功底呢?

  潘全海:对。在上大学之前我就专门研习过中国画,通过传统文化的长期浸润,在我的画作中,就形成了一种下意识的、自然的融合。

  记者:感觉您这个系列的作品越来越抽象了。

  潘全海:好像越往前走越接近抽象。而实际上具象和抽象的界限往往很模糊。比如在我的作品中,随便放大一个局部,就是一幅抽象画。画面看起来挥洒自如,又要耐看,很不容易。在我的画中,好像涂鸦般随意一抹的笔触,都是花了很多时间和功夫去进行努力和尝试的。

  记者:而且您画面中的颜色几乎没有在调色板中调好,都是在画布上“碰撞”出来的。

  潘全海:对。“碰”出来的效果就有很即兴的成分,不会有重复。而且在即兴创作后,还要推敲画面整体的关系、节奏、韵律、情绪是否表现得到位。

  记者:在您笔下的花草,不仅飘逸俊朗,而且有勃发的激情。比如你用比较纯的红色来描绘莲花,那种生命的律动,仿佛一下被点亮了。

  潘全海:是的,我笔下的花已经不是自然界真实的花,而它拥有着花的神韵、花的精髓,我想强化这种感受,颜色就得提纯,否则力度感就不够了。但在这样的处理下,也会感觉很美很和谐。

  记者:为什么您的作品中,背景效果都会比较暗、比较模糊呢?您所展现的环境,好像都是梦境一般,云雾、山谷、水塘……氤氲而柔曼。

  潘全海:这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我希望我的画比较耐看,又不会阴郁、沉闷,又希望用鲜艳、跳跃的笔触使画“动”起来,那么相应地就需要很含蓄、内敛的元素来构建一种意境。

  而对于作品的所谓“模糊”,我的理解是一种“柔和”。比如我表现睡莲的叶子,它们是在水中的,如何体现那种界限上微妙的变化、转折、前后的推移等等,就不能太清楚,要用颜色、笔触来体现那种层次。

  记者:您又是如何从画花卉而转向画人的呢?

  潘全海:这与我现在的心态有关。对于以前的题材,已经画得相对成熟了,可以在我的控制范围内了。我对人物的表现源于对艰苦环境下人类生存状态以及内心的关怀。我用我的作品去做一种尝试,用这种艺术的语言去进行表达。

  记者:您为这个题材取名“心灵之窗”,是否正契合了您对人类心灵最深处的关怀?

  潘全海:是的,对内心的关怀。此外,我现在已经着手在创作一个新的系列,是与婚礼有关的,展示在一些特殊背景下对人类美好愿望的冲击、矛盾、反差等等。

  记者:那么这个新的系列在画面处理上与之前的几个系列有什么不同吗?

  潘全海:技术上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是在整体把握上肯定更自然更不露痕迹,而且更多的精力会放在展示画面的氛围上。希望能更圆融。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