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众家评说杜平让

2010-03-30 13:17:20 未知

  杜平让如今居住、工作在繁华的上海,但他的世界很“清静”。因为他很少与那个喧闹的世界接触。他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且让人颇有些意外的画家。
  当今画坛,工笔画家日趋稀少,而有实力有创意的工笔画家更是不可多得,杜平让恰恰就是这么一个画家;当今画坛,画家的创作题材日趋“专一”(许多时候是单一),而杜平让的创作却兼涉花鸟与人物,并且几乎是同样地出色。
  从表面上看,杜平让是在“退却”——从“现代”向“古典”、从“开拓”向“守成”、从“激情”向“温雅”退却。但如果懂得一点中国的文化传统、审美原则,我们便会明白,杜平让是在以“退”为“进”。
  杜平让在走近传统的同时,也在走近自我。因为此时,他眼里、手中的传统已不是一个个程式化的图谱,而是引导自己祛除种种浮躁从而直接面对自我的导师;而一旦真实地面对自我,他便获得了自由,这时他可以以一个当代艺术家的敏锐度和创造力去发现、发掘周边世界的魅力,无论古代还是当代的,无论精致的还是野逸的。(中国国家画院 :马啸)
  杜平让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工笔重彩画的创作。他的一批精心之作引起了广泛的注目和好评。他的花鸟画不随波逐流,不讲传派,有自己的风格面貌,这是一位画家十分难能可贵之处。他还将工笔画与水墨写意画的技法相结合,他的画面出现了与水墨画的笔墨类似的笔彩,他又将墨色与石色和仿石色〔高温结晶颜料〕相结合、粗细颗粒不同的颜料恰当配合。他根据创作的意图,不同的作品选择了不同的技法和画材,这正是今天画家创作自己的作品时应有的方法和态度。他的用笔流露出一种内在的力量,在质朴、厚重中透出一种极有灵性的东西。他是一位极具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画家。他能将传统笔墨和对大自然的感受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作品完整、丰富、大气磅礴,对自然生命有一种非常独到的感受。从作品中显示出他把握和驾驭画面的能力很强。他的画路很宽,从多方面进行艺术探索,他具备非常好的艺术气质、艺术修养和艺术感觉。他的画经得起细细地品味。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和力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蒋采苹)
   杜平让的画虽是丹青赋彩,却不只是表面的华丽,从中透着一种朴实与成熟,透着一种令人思索的哲理与精神内涵。那沧桑的丰厚与笔力的凝重,宛如雾中赏月,别有一番朦胧韵味,使人瞬间恰好重新欣赏到杜平让其人的内涵与深刻。
  杜平让的画,构思宏阔,落笔细腻,令人想起古人“天人合一,物我交融”这句话。他在探索中国画深刻内涵的同时,力图将新的风格,融汇在绘画的艺术语言中,把绘画技巧、造形及思维的独特,勾勒在一幅幅布本与纸本之中。
  欣赏杜平让的画,还会有一种许多画家缺少的东西——宁静而壮阔。他的画犹如其人一样,求一份平静、平常、宁静的心态于自然于生活,运用生活的积累,烘托他心灵深处的主旋律,或悲或壮或深思或凄凉,他的画让人读到梦想,也读到渴望,带给你一种很深的内涵与思想。仿佛那黄土的沉重正在对你倾诉遥远的历史,仿佛那残荷败叶正在讲述人生的潮涨潮落。(娜子)
   杜平让人是豪客,画却是工笔。当他的几十幅工笔重彩之作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工笔画常见的线弱、色腻、形呆、构图平板等时弊。反而在那重芳叠翠,精致细密之中感受到了弥足可贵的写意精神。
  在杜平让的作品里,其表现形式大都是工笔重彩,甚至相当一部分作品还使用了岩彩。但他的每一根线条都是鲜活生动、弹性十足,每一块颜色都艳冶淡宕、古雅沉稳。他始终是在用手中的笔写自己胸中的“意”,作为一位现代青年艺术家,他把对于历史、民族、时代、自然的一切感悟蕴蓄心中,一旦有所感触,便振笔直遂,借助大千世界里的花花草草、飞禽走兽寄托怀抱,表达情思。
  我把杜平让绘画品质概括为十六个字“拥抱生活,关注当代,虽含古意,尽发新声。” 我想杜平让已深谙丹青三昧,粗犷豪爽的个性与敏感细腻的手眼集于他的一身,这样的人成不了一个优秀画家那才怪了呢!(元植)
  杜平让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青年画家,从表面上看,其绘画走的是一条视觉意义上的从冷艳到清幽的路子,是一种递进式的深入与发展;而究其绘画的本体语言,他实质上更多地走的是一条从视觉感受到文化领悟的艺术之路。在这种看上去并不轻松的苦行探道中,杜平让走得沉稳而又充满自信。
  杜平让在视觉感受与文化感悟的转换过程中,不断形成与完善了基于自身能力的审美经验系统,这是推动其艺术走向深入的前提,也是杜平让绘画展示给我们最具学术价值的东西。审美经验是艺术哲学研究的基础。杜平让特有审美经验的建立与完善,是哲学思考与绘画能力不断成熟及迈向一个高度的标志。不容置疑的是,杜平让会在这条道路上愈行愈远,因为召唤他的并不是世俗化的名利,而是深深根植于内心的一种理想——一种充满文化精神而又矢志不渝地进行追求的境界。这也正是杜平让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走得很辛苦的原因,亦是辛苦背负却又难以放下的东西,更是其生命中最为亮丽的风景。
  如果说当我们面对会两笔就自比吴昌硕、齐白石的人时,可以以无知、无畏去为他们开脱的话,那么,当我们面对那种把传统当成一种遗迹与技术手段而把一套技艺程式封闭化、教条化,全然忽视创造精神存在的伪艺术时,就不能不擦亮自己的眼睛去守护创造的精神境界。在这里,守护是一种坚持,是对包容的另一种阐释。在这种包容与坚持的对决中,杜平让找到了自己创作的底线,一步步走向艺术创作的高点,没有迷失在世俗的诱惑之中。
  杜平让对绘画的认识高度及其绘画的精神含量,在中国画市场不断向纵深调整的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市场也在他不断清晰的学术定位中,进一步确立着其应有的市场定位。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画廊联盟市场研究中心关注并展开对杜平让的分析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其学术定位及市场运作的介入,与其学术定位相匹配的高端市场定位已初步确立,其作品的市场成长空间也已被打开,其价格体系的建立也在有序地进行。我们高兴地看到,一个处于职业化状态的青年画家,依靠其学术能力,在今天这个不太相信学术地位的市场环境中,完成了这么巨大的一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重大关注的事情。我们真诚地希望,这不仅仅是杜平让的成功,也不仅仅是市场的成功,更是一种学术意义上的成功、一种文化精神不断深入人心的成功!(西沐)
  概言之,从杜平让先生的画面造型勾勒表现,到画面的赋色渲染,乃至到作品章法境界的图式构成语言,都无不是在极其讲究技巧的行为过程中,被创造、被表现出来的。所以他的作品,也就有了特殊的学术说服力。若以他的白描写生和工笔重彩为例,前者,能充分显现出他在绘画探索中的理性与感性互为结合、互为影响、互为渗透的基本思路,同时,也能清晰地看到他的绘画文脉的多元构成与多元来源。而后者,则能充分显示出他的艺术探索与创造,不仅对考察、分析、探索与研究当代中国画战略发展具有特殊的实践实证的价值与意义,而且,还对思考正在发展、建设中的当代中国画美学概论意义上的学理建构,具有同等重要的不可等闲视之的参考价值与参考意义。通过分析、研究杜平让先生的绘画实践,我们发现,至少早在十多年前,他的绘画思路,就已经进入到了这个“文化中国”的通道。经过近20多年的努力,他的具有“文化中国”属性的图像形态或曰风格样式,已经成熟,且硕果累累,故尔,其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意义上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可等闲视之的。我们对他的未来发展,寄予特殊的厚望。
  杜平让先生的绘画,仍然是鲜活而充满着感性激情的。画面中,无处不充溢着因画面品格、气象、韵致、意味乃至境界的需要,而显现出来的活跃着的情感漪涟在他的技法语言和图式语言中的潮涌般的波动与起伏跌宕。于是,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可以说,杜平让先生的绘画,虽是具有鲜明当代人文精神取向制约下的一系列思想和观念支撑的特征,但他却是在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语境,立足中国文化精神本位,而表达出的他对人的最佳生存状态的生命意志、人的精神心理需求的最佳存在状态的思考、感悟和体认之后,才形成了他的“技”、“道”合一的形式语言范畴的。一句话,杜平让的绘画技法语言,与精神内涵不分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是一并从他面对自然、面对文化,面对社会,即面对当下社会人文文化心理需要的感悟和认知中,从心灵中流泻而出、奔发而出的——而这正是他在当代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文化时空,能够真正把握住由宋明理学发展而来的明清心学文脉所奠基而成的中国古代绘画文化所特有的本体特征之真谛所使然。
  杜平让先生的绘画图象,端庄杂流离,尔雅兼风流。他由写生入手,使他的工笔重彩能与欧洲现代艺术对话。杜平让先生无疑也是一位极为重视创造的画家,但他不是那种为追求个性而不知何为人文文化的画家。在我们看来,他的绘画与中国古典时期的绘画样式有了本质的区别,也与西方现代绘画样式有了本质的区别。他以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的形式语言和图式形态,不仅使我们面对他的作品,感到极其的清新,与份外的亲切,而且,只要我们静静地欣赏他的绘画,就能清晰地从他的画面中看到,至少在20年前,他就已经看到了一个处于金字塔式的学理结构状态的,并如他现在获取到的绘画风格样式那样的理想化的图像存在。毫无疑问,20年来,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才能一个台阶、一个脚印的,步步为营,有条不紊地通过长期的艺术积累,而终于攀上了如今的高度。
  总之,杜平让的绘画,是感性的,但也是学术的。此外,他的画,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又是现代的。作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他首先是一个好的艺术批评家,同时也是一个好的艺术理论家。他能够不断的从自己的艺术实践中,以艺术的方式,提升出属于自己的理性思维,并用这种理性思维,指导着自己的艺术实践,然后,他还会再在这样的艺术实践中,再度提升出崭新理论思维用于他的创作实践。如此循环往复,终于步步为营,攀登上我们上述的艺术金字塔的顶峰,他不是一个浅尝辄止者,他的绘画艺术,就是因此而可以被载入当代中国画艺术发展史史册的——他以超越古今态的学理研究,颠峰状的实践热情,推动了他的创作激情,而终于让我们能够看到他那一幅幅具有持久美学张力的画面。(傅京生)

(责任编辑:高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