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谜一样的画家弗美尔(图)
2010-04-06 11:59:50 未知
在17世纪的荷兰画家中,扬・弗美尔是个谜一样的人物,虽然他的名声仅次于伦勃朗,但关于他的生平、画风变化等细节却都已不可考,除了一些陈旧文献资料外,几乎一切都止于推测。
我们不但不知道他师从过谁、如何研习绘画,甚至连他的技法、创作意图都说不清楚。在弗美尔的所有作品中,仅有3幅标记了创作年代。
艺术家们通常把他的画风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受意大利与17世纪前半叶流行的乌特勒支风格影响;然后进入古典阶段,他一系列恬静安详的室内画即创作于这个时期;进入晚年后他的画风明显衰退,渐渐失去对色彩的兴趣和忠于自然的效果。
可确定的事实是,弗美尔以画中画的方式,在自己的作品中放入其岳母收藏的《罗马的慈爱》和德克・凡・巴卜仁的作品《应酬女郎》中。
弗美尔在鼎盛时期所画的《倒牛奶的女仆》中人物的手脚与其后期所画的《弹键琴的女性》相比较,差别一目了然。在《读信的女孩》一画中,光线在背景地图上逐渐扩散的描绘,与《站在键琴前的女郎》中单一的光线处理相比,更是有着惊人的差异。
荷兰的风俗画在当时非常流行,一般分为两大流派。这些绘画作品,过于重视说教,因此往往缺乏真实性。弗美尔的风俗画虽然包含了说教的要素,但隐藏得非常巧妙,令人很难发现。
弗美尔对背景的写实描绘也很用心,他画的风俗画大都有共同的模式:画面左边是从窗户射进的光线,反射在画面中心的人物或家具上;大多时候前景都安排了某种家具,将观看者和画中人物隔离。这种安排产生了两种效果:一种是借由前景的家具标出空间的范围;二是用安排在独立空间的人物,营造出画中奇特的气氛。
弗美尔借由色彩与光线的微妙变化提升了画面的气氛。他最优秀的作品色彩都趋向保守,以淡黄色、深蓝色、灰色为主;经由反复涂抹这些淡彩,来表现不同材质,表现从窗外射入的光线微妙的变化,形成他作品的永恒魅力。
虽然弗美尔一生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却无损于他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尤其是20世纪以来,人们数度举行弗美尔的回顾展,肯定他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根据他的一幅名画写成的小说《戴珍珠耳环的女人》2006年被拍成电影,再度使弗美尔受到世人瞩目。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