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吕澎:青年新艺术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正在发芽的田地

2010-04-25 19:45:42 吕澎

改造历史——中国青年新艺术邀请展前言

  安排在今日美术馆和阿拉里奥艺术空间的“中国青年新艺术邀请展”是“改造历史 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展览的一部分。最初,我们三位策展人邀请了近20位年轻批评家进行推荐,我们希望能够在他们的推荐中产生参展艺术家。实际情况是,20位批评家推荐了近150位年轻艺术家,考虑到展览最初计划青年部分的参展艺术家限于50人,这样,策展人就不得不在这150多位艺术家中进行第二次选择。同时,还有数百位艺术家自荐参加展览,在中间,我们也发现了值得关注的艺术家,我们在综合这些艺术家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反复选择,最后,产生了65位参展艺术家。

  有很长的一个时间里,批评界和艺术家中间讨论着为什么没有青年艺术家新秀在学术和市场领域里涌现?为什么年轻的艺术家就没有太多的机会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年里,有不少艺术机构和画廊已经开始了对年轻艺术家的关注,并且,开始了对年轻艺术家的支持。

  从参展艺术家的一百多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任何单一或者少数的几个概念归纳这些作品的努力将可能失败。这个现象表明,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现代主义运动开始,经过9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的洗礼,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已经朝着个性与更加经验主义的深度发展。宏大的哲学思考为具体的观念引导所替代;对视觉现实的直接表现,为将视觉符号作为更加独立的元素的实践所替代;尤其是,在经历了对西方艺术的学习和借用之后,艺术家们已经可以在他们面前的任何资源中进行自由的选择。在对艺术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材料、形象、符号以及思想资源成为主导,而个人的选择则成为更年轻的艺术家的普遍实践。

  在“改造历史”的“主题展”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十年里不断实验和不断衍生的艺术,她们呈现出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艺术史面貌;而在“青年部分”,很容易让我们感受到似乎进入了一个正在发芽的田地:我们看到了不同植物的“端倪”,但是她们需要我们去认真观察和维护,以便能够为她们提供发展的可能性。艺术史的生命来自青年家提供的这些“端倪”,她们多多少少接续着过去的经验,但是,却会生发出自身新的问题。在审视当代艺术发展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目光将渐渐转向那些新的“端倪”,所谓“承前启后”就是这个意思。在“改造历史”展览中,“前”是那些在八九十年代为中国艺术做过重要贡献的艺术家,“后”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年轻艺术家,我们所说的“历史”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至于展览,不过是为让我们对未来的信心更加坚定而提供的一次机会而已。

(责任编辑:谢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