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存真:设计一定要为人民服务
2010-04-26 16:38:24 未知
设计在中国大陆的起步相对较晚,初期接受了来自欧美以及日本、香港、台湾等各种设计风格的影响,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迅速发展,如今,中国的优秀设计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准。
在发展之初,设计师更愿意谈论“艺术”“文脉”、“符号”、“身份”、“时尚”、“欲望”,轻视了设计的实用性、功能性、易用性、传达性等设计立场。其实,设计应该更加关注真实的世界和人的真实需求,人的存在及其幸福永远都应该是设计学科的核心问题。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设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得到正视,结合的越来越紧密。设计界也面临着新的议题:如何利用设计的创造力来解决人类的生产、生活、信息传播等功能性需要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设计为人民服务”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口号,就是让大家知道,设计师和艺术家是不一样的。搞纯艺术,你完全可以是自我的一种感情的流露,是一种自我表达,你可以不对任何人负责。但设计不一样,设计一定是有用的、有功能的,一定是为社会、为人服务的。所以当你做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很多因素,特别是受众、功能、语境、消费、市场、环境、生产等等因素。
作为一名设计教育者,我希望学生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知道设计最后是干什么的,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首先要知道“设计是为什么”,做设计不是为了将来去做大师的,也不是为了去做艺术家,更多的还是要想设计如何为这个社会解决问题,如何能够改变这个社会,改善这个社会,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我们都要抱存着这种人本主义思想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首要的,我会特别强调这一点。设计师要是没有思想,其设计还能传达什么,视觉传达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技术的欠缺可以借助懂技术的人来解决,但思考是无法依赖他人完成的,所以在我的教学中非常重视深入思考能力的训练,从中也廓清了自身的学术方向——信息设计,强调逻辑思考、缜密思维、详细分析和跨学科设计,通过对文字、图形符号、色彩、用户视觉流程的研究,将信息从无形转换成有形;通过人因工程、用户认知心理、交互情景模拟的研究,使信息从静态转换成动态,缩小数据和知识之间的鸿沟,使信息传播更方便、准确、更易识别。
一个学科的发展是靠无数思想理论的积累和具体实践活动的验证推动的。虽然中国的设计迅速发展已经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国际水准的作品,但是,怎样让设计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在思想上、实践上还需要我们不遗余力的继续探索、奋斗。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