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收藏:艺到深处自儒雅
2010-05-04 09:56:50 未知
现今收藏者,有对陶瓷情有独钟的,有对玉器爱不释手的,有对字画难以割舍的……大多都属能赏心悦目之项,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文人的儒雅气息。可是也有人喜欢收藏民间美术。“民间美术范围非常广,木版年画,还有皮影、剪纸、刺绣、泥玩具等。凡是民间的艺术,都属于民间美术。”现年七十八岁的王今栋老先生向笔者解释道。他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民间美术收藏者。
王先生收藏民间美术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王先生在河南省群众艺术馆工作,接触了大量的民间美术作品和民间艺人。1982年,在王先生的努力下,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河南民间美术展览”,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正是长期与民间艺人的深入接触,使王先生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王今栋老先生十多年来收藏了不少民间美术的作品,包括皮影、年画、剪纸、泥玩具等。王先生收藏的三千多件皮影,多是来自山西、陕西、河南、河北,覆盖面相当广。在王老家中,我们有幸见到了一些珍贵的皮影作品。虽然民间美术作品在许多人眼中算不得大雅,但是民间艺人制作的皮影也和京剧一样有生旦净末丑各色人物,材质多为牛皮或驴皮,刻工相当细致,上色也尤其讲究,透过这些制作精良的皮影,人物的忠奸美丑也是一目了然,角色辨识度相当高。
在其收藏的剪纸作品中,包含了北方派、江浙派和南方派的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包含了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朴实无华,用途也极为广泛。将剪纸作为底样再加工,就可以用做民间花灯上的装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甚至是唐代女子对镜所贴的花璜。所以剪纸也一度成为女红的必修内容之一。
值得一提的还有王先生收藏的河南面玩具。王先生向我们介绍到,河南沈丘就是一个面玩具的古老发源地之一。当地有一句民谣:“喝了沈丘的水,人人捏个蛤蟆腿”。这就是对当地制作面玩具盛况的一个概括。由于其制作工艺特殊,面玩具可以久置不坏,加之其造型独特生动,在明清时期,一度供应给全国,也曾作为慈禧太后的贡品。
王先生说,其实民间美术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艺术界通常认为它不是艺术,至少不是艺术价值那么高的所谓高雅艺术;收藏界也没人愿意收藏,以皮影为例,就算一件皮影作品在元代制成,但是在表演中难免会有损坏,经过多年的表演到最后所有的部件说不准都换了一遍了,所以算不上文物。
王先生说,其实民间艺术之美,在于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及其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我国皮影表演的传统剧目中,就有诸如《大闹天宫》、《杨门女将》之类的为大众所熟知的故事。河南泥玩具中的“双头虎”,就是来自于《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很多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大多是以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为题材。“当你真正走近并了解了民间美术,你会发觉民间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足以和正统的艺术门类相媲美。艺到深处自儒雅。”王先生感慨地说。
(责任编辑:谢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